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贵州地层发育较全,沉积岩分布广泛,古生物化石极其丰富。已知古生物化石有2000多属、4000多种,是研究古生物及地层的重要宝库,素有“古生物王国”之称,对探讨地球与生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贵州古生物化石的门类、属、种众多,从8亿年前的藻类到1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都有发现。古生态群落遗迹也十分丰富,在发现的众多古生物中,以宏观藻类、大型岩刺  相似文献   

3.
廉综 《廉政瞭望》2023,(24):68-70
2023年10月13日,北京圆明园博物馆,圆明园石柱回归展开幕。展览集中展出的7件圆明园流失石柱文物,是继马首铜像之后,又一批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是我国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的最新成果。此前,大英博物馆发生被盗丑闻,“失踪”藏品数量约2000件。至此,大英博物馆30年内6次被盗,多个文物原籍国要求其将国宝物归原主。我国国内,“请大英博物馆无偿归还中国文物”的话题冲上热搜。  相似文献   

4.
亿万年前,贵州是一片汪洋,随着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不断抬升,沧桑巨变,成为现在的贵州高原。在这片群山起伏的地层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古生物化石,新生代以来的脊椎动物化石遍布全省各地。大量的考古发现说明,贵州是古生物的王国,是海百合和恐龙等生活的故乡。已经出土的有贵州中华瓣甲鱼、贵州中华真颚  相似文献   

5.
2017年7月18日至20日,“院士专家援黔行动·走进大美黔东南”系列活动成功举办,戎嘉余院士、武维华院士等21位院士、专家围绕黔东南古生物化石保护与利用、生态农业推广与发展、科技精准扶贫等展开考察调研. 此次活动,是贵州省科协依托科技、科普“双轮”驱动,助推贵州跨越发展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6.
书林漫步     
《理论与当代》2010,(1):52-52
<正>《沃野耕耘:贵州民族文化遗产研究》吴正光著文苑出版社2009-101963年,吴正光大学毕业,自此竭力于贵州文物和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工作,四十余年来脚步几乎踏遍贵州每一个角落,曾推动发起全省文物普查活  相似文献   

7.
在贵州省17.6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中,80%以上属于 喀斯特岩溶地貌和丹霞地貌。无数的奇山秀水、瀑布溶洞、森 林峡谷、温泉湖泊,形成了贵州千姿百态、民俗风情古朴浓郁 的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奇特的喀斯特风光、壮观的丹霞地 貌,静谧的湖泊、有惊无险的江河漂流,珍贵的古生物化石、  相似文献   

8.
3月5日,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佳士得鼠、兔首拍卖事件引起了社会公众对流失文物返还问题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这是对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和法治观念的一次认知、探讨和提升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正周恩来出生于书香之家,他对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明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他毕生热爱各类文物。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他作为开国总理,更是精心保护文物,使许多文物能够得到抢救、修复,得以流传给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爱不释手赏汉瓦  相似文献   

10.
正日前,国土资源部认定了首批38个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辽宁省的朝阳市、义县、建昌县位列其中。首批认定的38个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中,朝阳市在评审中位居全国第一。  相似文献   

11.
2008年9月4日,埃塞俄比亚(下简称“埃塞”)方尖碑在客居他乡70多年后,在北部古城阿克苏姆重新揭幕。1935年秋,意大利侵占埃塞,抢走了建于公元4世纪初的方尖碑。从意大利法西斯政府即将投降起,埃塞政府就反复强调被劫文物必须归还。意大利方面曾分别于1947年、1956年和1997年先后三次同意返还方尖碑,最终都不了了之。经过数十年的纷纷扰扰,意大利政府终于在2004年同埃塞依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签订了返还方尖碑的协议。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保护祖国的历史文化遗产。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二个月,文化部文物局一成立,第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起草文件法规,堵住海关文物外流的口子。同时,在中央和地方设立文物保护管理机构,从而开始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由国家负责进行的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罗军 《学习月刊》2014,(12):52-52
目前我国民间散落着各类民俗文物,但因为缺乏保管常识,其保存状况堪忧,有些珍贵的民俗文物正走向消亡。为更好地保护民俗文物,近年来,我国各级文物单位加大了对民俗文物的征集力度,通过开展抢救性征集民俗文物的活动,尽力将这些流散民间、将要消失的民俗文物保存下来,以传之后世。就此,笔者对民俗文物的征集保护谈点浅见。一、加强与公安机关的协作,有力推动文物与民俗文物征集工作。  相似文献   

14.
正"黔山秀水育佳茗,贵茶飘香聚浓情。"贵州茶文化源远流长、产茶历史悠久、茶叶品质优秀。1980年,贵州普安县和晴隆县交界处出土了一枚四球茶茶籽化石,距今已有100万年,这是全球发现唯一的茶籽化石。早在西周时期,德江、务川、正安、沿河等一带的少数民族已经能够制作出味美可口的好茶。至唐代,贵州成为我国八大茶区之一,所产的茶  相似文献   

15.
税收返还制度是1994年我国实行包干体制和分税制并行运作条件下,为了保护地方既得利益实行的一种转移支付形式。1994年实行分税制后中央和地方之间收入发生较大的转移。由于消费税全部和增值  相似文献   

16.
正兵马俑上头条了。去年年底在美国费城富兰克林学会博物馆举行的"秦始皇和兵马俑展"上,国宝的一根手指被美国一个大龄"熊孩子"折断顺走了。目前,涉事博物馆已就其安保措施出现严重漏洞向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致歉,美国当地法院以盗窃罪对肇事者正在庭审中,如果各项罪名都成立,其可能面临10年刑罚。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表示要求追究美方相关部门责任,并启动索赔程序。事已至此,尚不足以缓解人们对境外中国文物安全的担忧。  相似文献   

17.
史继忠 《当代贵州》2008,(13):55-55
贵州是一片”红土地“,在革命处于危难时期,贵州支持了红军。从1930年4月邓小平、张云逸创建的红七军进入贵州开始,到1936年3月底红二、六军团离开贵州,红军在贵州活动前后达6年。在这一时期,红军的足迹遍及全省68个县市,先后建立了黔桂边革命委员会,还在大定·(今大方)、毕节成立了中华荔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  相似文献   

18.
《当代贵州》2008,(1):8-8
1971年发现的安顺市西秀区宁谷汉遗址。已被探明为贵州第一个中央集权地方政府——牂牁郡遗址,200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今年整理发掘的又一批汉墓及文物,进一步佐证了安顺就是汉代牂牁郡郡城故址。这对研究两汉时期西南地区的开发历史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掘贵州历史文化资源。实旋贵州打造旅游大省、文化大省的战略。  相似文献   

19.
张玲玉 《当代贵州》2009,(13):57-58
在美国 ,有一批热爱贵州的美国人. 他们成立了一个社团--"美国人贵州同乡会",每月第三个星期六都会在一家中国餐馆聚会,谈论中国的事情.每年10月,密歇根州奥克兰大学会提供一个场所,给来过贵州的美国人作"汇报会".这些美国人,从中国西部高原回到美国,回忆里带着贵州的因子.  相似文献   

20.
4月底,国务院参事、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著名作家冯骥才时隔15年再次来到贵州,参加在贵州凯里召开的中国民族文化旅游暨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研讨会,并深入黔东南苗乡侗寨调研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期间,冯骥才先生就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问题接受了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专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