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基于2005—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动态空间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对碳排放、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空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进一步对回归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变量的空间关系表现为经济增长促进碳排放和技术进步,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而抑制碳排放,碳排放抑制经济增长。模型估计结果显示技术进步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而区域的经济发展驱动力量各异。经济增长的碳排放效应远大于技术进步的二氧化碳抑制效应,区域的能源利用效率相差较大。相比R&D资金投入,企业的R&D人力资本投入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更强。因此,我们提出提高创新能力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化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以畅通生产要素流动,落实碳排放制度和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以实现碳排放目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以减小碳排放强度,维持经济合理增长以推动技术进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当前就业形势的特点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莫荣 《求是》2002,(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于增加就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经济增长创造的就业机会有限,加上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等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减小,经济增长创造的就业岗位相对减少,突出的表现是就业弹性偏低。90年代平均就业弹性为0.1左右(即国民经济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业增加0.1个百分点),不到80年代的1/3。尽管我国一直保持了相当高的经济增长水平,但90年代全国每年实际净增加的就业岗位平均只有700万个左右,只有80年代的1/…  相似文献   

3.
经济增长离不开科技进步,科技进步是推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力量。而随着科技日益进步,是否会减少劳动需求,影响扩大就业,人们对此存在疑虑,认为科技进步与扩大就业是一个两难选择。究竟如何正确认识、处理科技进步与扩大就业的关系?我们试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4.
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问题凸显,就业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主要原因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以及经济结构的转变,造成“无就业增长”。要改变这一状况,我们可以尝试对经济增长与三次产业就业弹性进行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未来30年仍需要经济高质量的增长和发展。在人口负增长和年龄结构老化的条件下,劳动供给减少和资本要素边际收益趋微是必然,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升和需求拉动力增强则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主动力,而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离不开市场能力提升的支撑。为此,本文力图在对市场能力的内涵认知和界定的基础上,阐述了未来我国市场能力面临来自人口负增长、老龄化带来的可能冲击和挑战;阐明在人口负增长和老龄化下,可充分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回旋空间增强供给侧产出能力、需求侧消费能力和循环畅通能力,进而从社会治理、市场治理视角出发,提出充分激发人口回旋效应以提升市场能力的策略、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2008年以前的若干年中,由于经济高速增长和劳动力供给速度减缓的双重影响,我国就业形势良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幅度减少,甚至许多地方遭遇劳动力短缺问题。但是,当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并对我国实体经济产生影响以后,就业的这种局面就发生了变化,即劳动力需求大幅度减少。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全国88个城市收集的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我们看到,劳动力市场求人倍率(岗位供给数与岗位需求数之比)从2001年的0.75大幅度逐年回升,并持续到2007年的0.98。但是,到2008年的第四季度,求人倍率急剧下降到0.85,系2002年以来的最低点。可见,我国实体经济增长显著减缓的后果,主要表现为就业增长的减速,以及失业率的上升。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产业政策应该转入提升中小企业时代   自 1997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标志是:   1.传统产业增长速度放慢,传统产品生产能力严重过剩;   2.在国有投资高强度的拉动和 7次下调利率的情况下民间投资增长依然乏力;   3.制造业的边际就业弹性变为负值,失业压力不断加大;   4.新兴产业部门依然快速增长,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但面临着来自跨国公司的激烈竞争,对国外技术的依赖程度很大。   这些情况使得我国经济面临两大难题,即必须加快创新和增加就业。解决这两大问题必须通过五…  相似文献   

8.
蔡昉、都阳、高文书撰文指出,尽管通常的计算低估了中国的就业弹性,但调整后的弹性数值仍属偏低。为什么经济的增长没有带来相应的就业增长?首先,反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对解决自然失业是无能为力的;其次,在反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所能调节的周期性失业方面,由于宏观经济政策所引导的投资方向往往是就业密集度较低的行业,进而导致反周期措施拉  相似文献   

9.
叶晓峰 《奋斗》2001,(10):38-40
最近,我随中国市场经济研修班赴日研修。随团学习20余天,时间虽短,收获颇丰。在日期间侧重考察了日本信息化推进过程和推进措施。日本IT业的发展的确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据最新统计数据,目前劳动投入对日本经济的负面影响正在增加,而资本的贡献趋低,惟有技术进步对经济的贡献呈上升势头。可见技术进步已成为日本整体经济增长的支柱,而这主要归功于信息产业的发展。日本企业2001年度的设备投资,用于信息化、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原本就存在的突出性就业问题雪上加霜,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劳动力供给与岗位需求之间的失衡。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措施以解决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的就业问题。一是认真落实国家促进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正确处理好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关系;二是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三是解决好农民工就业问题;四是解决好城镇低学历青年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学界对非政府组织掀起了新一轮的研究热潮。目前学界对国内非政府组织的宏观研究并不缺乏,但对其本土化理论思考与实证研究显见不足,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今后的研究中要注意对其加强角色定位、本土化研究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2.
首先,本文探讨了发展经济学在我国迅速传播的原因: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对我国具有适用性,同时它又与发展经济学自身的变革以及我国市场取向的改革的客观需要密切相关.其次,本文对发展经济学应如何进行变革与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主要是:发展经济学应重视发展中大国的研究,重视非经济因素的研究,重视体制转型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发展理论和政策的研究.最后,本文对怎样创建中国经济发展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反封建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但是,在党内生活中,封建主义的影响至今不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这个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历史和现实的很多原因,其中,社会生活的影响,在党的建设上的严重失误,以及制度建设问题最为关键。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需要经济伦理观念 ,伦理道德也必须介入经济的生成和运作过程 ,在经济秩序的调控中发挥作用。当前要解决的是伦理道德建设目标的可信性与可行性问题 ,使政治伦理、经济伦理、社会伦理建设目标同协共振 ,构成一个较完整的道德目标的运作系统。  相似文献   

15.
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是一部“中等篇幅的内容比较完善而完整的党史”,语言“明白晓畅而又严谨切实”,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党史研究的经验和启迪。拟就从内容、思想、选材等方面对该书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党史研究的实用性与执政经验总结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基于研究晚期资本主义合法性问题的需要 ,哈贝马斯由“合法性”的内涵切入 ,在以国家干预和科技进步为其提供合法性基础后 ,系统分析了其合法性危机并提出若干解决危机的方案 ,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晚期资本主义合法性理论。该理论以其创造性和系统性体现出较高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但也反映出哈贝马斯作为资产阶级学者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深入研究邓小平反腐败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从邓小平关于腐败现象的表现与危害、原因与特点、治理腐败的对策措施以及邓小平反腐败思想的重大意义等四个方面加以归纳并作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8.
再论建设因特网上的马克思主义阵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勇  邓新民 《探索》2001,(4):12-15
网络宣传是利用因特网作为媒体进行宣传的活动,拥有越来越多的受众,已经成为信息时代宣传活动的重要手段.目前,在因特网上建设马克思主义阵地的共识已经形成,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是因特网上的马克思主义"和"怎样建设因特网上的马克思主义阵地".要在网络媒体上鲜明地宣传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其基本任务是保卫国家信息边界,正确引导舆论方向,塑造党和国家形象.要强调网络宣传的整合性、即时性、交互性和针对性,不断增强网络宣传的影响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同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对无产阶级的新闻事业做出了卓越贡 献。尤其是他所撰写的新闻评论,思想深邃、博大精深,具有伟大政治家的洞察力;毛泽东的新 闻评论深入分析,有的放矢,坚持正确导向;毛泽东的新闻评论的语言生动活泼,富有中国作风 和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20.
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认真实践好科学发展观。文章从哲学的角度阐明: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结合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并用其作指导;要处理好科学发展观与政绩观、群众观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正确的群众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