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北省阜平县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里,有一个“黄豆选举”的雕塑,在一张方桌前,一位农民手指前方,另一位农民在桌子上做记录,  相似文献   

2.
李云南,一位普通的农村基层干部,一位忠于党和人民的共产党员,以实际行动实践着“三个代表”,以一位党员应有的气魄和胆识,带领全村群众,在贫瘠的马咀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村民人均纯收入由1999年的700元猛增到去年末的1640元……  相似文献   

3.
随着众匪徒纷纷落网,警方将张君犯罪集团的“画皮”层层剥落。“这是一群武装到牙齿的犯罪集团。”一位承办“9·1”大案的警官说。“这是一群杀人如麻的嗜血魔鬼。”市民们如是说。“这是一个典型的黑社会组织。”公安部的一位资深刑侦专家一锤定音。  相似文献   

4.
一个求发展的“后进村”,多年来陷入无休止的停顿。其背后是“村两委”的矛盾。朝阳村多年未发展新党员,9位党员组织关系从民企转入,村党支部选举被指“操控”。温州市一位人大代表称,个人操控党支部选举呈多发态势,如何治理成新难题。“民选村委”遭遇自治困境,朝阳村案例,再现乡村治理新异象。  相似文献   

5.
“考不上公务员,别想做我女婿!”——今年“国考”,这大概称得上最刺激的一句“励志语”,出自于宁波一位未露面的“准丈母娘”。女孩开着家里的宾利车和男友一道参加上周日的2013年度“国考”,一个参考书崭新,只是“有草没草搂一耙子”。还有一个,却是6次投考未中依然坚持,其中不知有多少动力是来自于改变人生境遇的渴望,或者就是为了能娶上“白富美”的女友而添加一注大筹码的。  相似文献   

6.
《法制与经济》2009,(13):23-24
刊登在本期封面上这位年富力强筹蹰满志的先生,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公众人物,一位曾将“悲剧”与喜剧、“失败”与成功兼于一身的商界翘楚。他,就是广西山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兼董事长、著名养生保健大师、荣获“广西十大孝心人物”称号之一的陶庆叁先生。1959年,陶庆叁出生在来宾市兴宾区良江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上有两个哥哥,下有一个妹妹,大哥小时候患上了羊癫病,二哥也患上了严重的眼疾。  相似文献   

7.
《法律与生活》2011,(1):9-9
2010年岁末,360悄然更换了标识,那个外形棱角分明的“盾牌”变成了一个360度的“圆球”。 360“圆润”了,但周鸿伟没有变,特立独行,每每出语惊人的他,已经让人习惯了中国有这样一位“好战”的互联网企业家。  相似文献   

8.
鞠九江 《政府法制》2014,(19):51-53
挽救一个人,成全一个家。一位镇司法所所长情系特殊人群,他接管的326名社区服刑人员、426名刑释解教人员,无一人重新犯罪;他创新的“双体检”、“红色矫正”新路子被司法部在全国推广。他竭尽全力为6名贫困刑释解教人员落实了“低保”待遇,为130名刑释解教人员取得了“责任田”,为近200名刑释解教人员找到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9.
在过去一个月里,他受聘为人“死守”店面,抵挡强拆队伍的“进攻”,成了一名“职业钉子户”。颇具戏剧意味的是,“职业钉子户”陆大任,曾经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拆迁队长,想方设法拆人房子。他还自曝,“干了12年拆迁,只挣了900万,算是没出息的。”  相似文献   

10.
莱茵 《政府法制》2008,(16):33-33
这边,德国“城管”手拿尺子和账本,耐心地向摊主解释,为什么他需要缴那么多市场税。那边,一位身着红袍的女摊主怒气冲天,一个人单挑3位年轻的男“城管”,硬说她的摊位不该缴那么多税。那3个壮小伙好像拿她没办法。  相似文献   

11.
与其说控申科是检察院的“窗口”,不如说它是检察院的“哨位”。这个部门的每一个干警就是“哨兵”。哨兵要有高度的警惕性,处理突发事件的敏感性,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性。涪陵区人民检察院控申科长湛成权就是这样的一位“哨兵”,他高擎法律监督之剑,在这个“哨位”上一站就是八年,无怨无悔,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相似文献   

12.
邓析(?~公元前501年),春秋时期郑国大夫,在野政治家,是一位生前及死后都引起争议,自古到今褒贬不一的人物。在中国法律史上,邓析也算一位“闻人”,有数项“第一”被他占据:第一个公开反对西周以来的“礼治”;第一次提出了“事断于法”的主张;编修了第一部私家刑书──《竹刑》。当然,这些“第一”大都带有传闻的色彩,难以确信。不过.另有一项“第一”的可信度极高,即他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讼师。中国律师的历史不足百年,而且是舶来品。在此这前,中国古代社会存在着一种以帮助他人处理诉讼事务为业的人,这种人…  相似文献   

13.
春节前夕,网络社区“西祠胡同”出现一条网帖《寒冬里,夜色已深,夫子庙菜场仍有位小孩儿在守摊》。网友“极地凤寒”发布了一张一个小女孩儿站在蔬菜摊前手拿西红柿的图片。  相似文献   

14.
“犀利哥”,一个在搜索引擎里直线上升的热词、一个引爆网民评议热潮的网络现象、一位气质另类打动多国少女的“乞丐王子”……在全国“两会”时节,“犀利哥”的出现,抢走了不少眼球。然而,其风华背后是曾被隐藏的悲苦。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那么像“犀利哥”这样的底层公民,怎样才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法律与生活》2011,(5):65-F0003
在春运中的火车站里,通过北京铁路运输中级人民法院法官之手,《法律与生活》杂志被传递到了一个又一个乘客读者手中。 事后,通过法官朋友发来的照片,我们欣喜地看到:一群看动漫读网络长大的年轻人、一位中年男子和一位老太太……都在津津有味地“检视”我们的刊物。  相似文献   

16.
歪招邪人──一位“上访专业户”的自白顺利这是发生在苏北农村的一个真实故事。由于种种原因,我们隐去了主人翁的真实姓名,姑且称他为C。C原是德富村一个贫穷农民,但近年却利用上访,不仅解决了自己的许多“历史遗留问题”,而且选择了帮人上访这一稀有的“职业”,...  相似文献   

17.
小镇通电记     
何诚斌 《江淮法治》2009,(19):58-58
多年过去,依稀记得1977年那个夏天的对话。“今晚送电,你们要注意一点。”镇上一位女干部站在我家门口通知,显得异常兴奋。母亲问:“几点送?”“七点,快到了。九点熄灯,要干活就在戌时加紧干。”母亲笑道:“就亮一个时辰呀。”“就一个时辰。已经不错了,乡下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用上电呢。”  相似文献   

18.
酒友     
聚仙酒楼每天一开市,便有两位老头早早赶来,坐在临窗的台桌上对着喝酒。这儿有风,凉爽。天天早上七时准时来。两位老头都是B局的退休干部。现在清闲无事,轻松,别无他好,只爱喝酒。据说,酒能通过血脉祛风湿骨痛,尤其是对老人。其实,他俩并非血脉不通也未染上风湿骨痛,只是在职时陪上级吃喝过多,养成酒瘾。两位老头很能喝酒,三五斤“五粮液”不在话下。因而当地人送他俩一个“酒王”、一个“酒仙”的绰号。两位老头,一个肥胖,一个精瘦。肥胖的先前是局长,精瘦的是他的秘书。肥瘦两老头坐着对饮虽有点不大对称,但饮得确也津津…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个真实而且让人悲恸的故事,一位离异男子与“美术家”再结良缘,谁知美景昙花一现,女儿患绝症,成了“植物人”,亲生父亲竟将3岁女儿活活杀害,法不徇亲,法不容情,警钟长鸣,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20.
罗马法人格和人格权不是自然而然依据他的“生物性”产生的。它是“希腊~罗马”文明为解决特殊历史条件下一个原子式个人如何与多元社会共同体(家族、民族、国家、世界)建立“和谐秩序”,解决个人在其中“位置”和法律上的“定格”产生的。罗马法虽然从希腊“自然理性”观中得到启示,规定了“自然人格权”,但在希腊理性难以解决一系列社会、政治问题的情况下,基督教信仰进入了罗马法。基督教三位一体,上帝的“位格”以及“位格神”与“位格人”之间存在的永恒脐带关系之理念支撑了罗马法自然人人格拟制。一个典型例子:胎儿权利的神学基础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