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当前地方人民代表制度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人民代表制度研讨会不久前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和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30多人出席会议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现根据会议提交的论文、调查报告和讨论记录将本次研讨会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关于人民代表选举的方式、方法有学者指出,候选人的提名,是代表选举中的重要一环,也是体现选举的民主精神的关键。有的地方,人大代表联名提名候选人的活动被指责为“搞串联”的“非组织活动”,是“与党对着干”,而遭到取缔或干扰;但是对党委提名的候选人则要求一定要“高票当选”。代表联名提名候选人的时间实际只有1天…  相似文献   

2.
《法学》1999,(8)
编者按:进入90年代以来,对人代会中代表及有关国家机关领导人的人选的“联合提名”已越来越普遍。据某省去年县(市、区)级人大换届选举后统计,选举中代表联合提名国家机关领导候选人250名,其中组织预先考察过的人选172人,代表自发联合提名的人选78人。经选举,代表联合提名的人选当选为人大副主任或副县(市、区)长的19人,其中属组织预先考察过的9人,属代表自发联合提名的10人。从各地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情况来看,选民对组织安排候选人的看法越来越强烈,要求增加联合提名候选人的呼声日益增多。为此,对人代会“…  相似文献   

3.
法律规定,除正职、补选人员可以在法律规定的条件下进行等额选举外,其他人员必须进行“差额选举”。然而,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组织提名的候选人能够顺利当选,一些地方采取了种种对策,阻拦代表联名提出候选人,如,缩短提名、酝酿候选人的法定时间,不给联名代表发登记表,“动员”联名代表撤回提名,采取高压政策,甚至威胁可能成为候选人的人等,笔者认为,这些现象明显违背了法律的要求,应予防止和纠正。  相似文献   

4.
根据选举法规定,村党支部无权直接提名推荐人大代表候选人,但是在提名基层人大代表候选人时,所在村的党支部推荐意见应予充分考虑. 村党支部不是法定的提名推荐主体.选举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可以联合或者单独推荐代表候选人.选民或者代表,十人以上联名,也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法律明确规定推荐代表候选人有两种方式,一是各政党和各人民团体联合或者单独推荐,二是本选区选民十人以上联名推荐.党支部是党员人数比较少的党的一级基层组织,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最基层的政治组织,是党在农村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它既不是经济组织和行政组织,也不是一般的社会群众团体.  相似文献   

5.
《地方组织法》第二十一条第二款规定,选举地方国家机关领导人员时,“主席团提名的候选人数,每一代表与其它代表联名提名的候选人数,均不得超过应选名额。”也就是各提名主体在提名各选项候选人时必须遵循等额提名原则。实践证明按照等额提名的办  相似文献   

6.
选举法第二十九条第一、二款规定,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候选人,按选区或者选举单位提名产生.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可以联合或者单独推荐代表候选人.值得注意的是,可以联合或者单独推荐代表候选人的政党、人民团体具体是指哪一级,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不过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这个问题询问的答复,帮助我们解决了问题.  相似文献   

7.
按照法律规定,在人大换届选举中,代表可以联合提名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候选人。近几年来,代表联合提名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候选人已越来越普遍。在联合提名者当选率有所提高的同时,在提名选举的过程中出现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因而引起各方面的关注。认知、认同、完善联合提名制度已成为选举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8.
代表候选人的提名推荐和确定是换届选举的重中之重,关系到代表素质的高低.关系到换届选举的成败。麟游县坚持严把五关,精心做好提名推荐和确定代表候选人工作。  相似文献   

9.
选举,历来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人民群众热切关注并积极参与的社会热点,尤其是自1979年《地方组织法》中规定,人大代表10人以上可以联合提名国家机关领导成员候选人,又经过1982年、1986年、1995年3次修改后赋予了代表更多的权利,选举越来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而代表提名则成了人们最关注、最看好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0.
《选举法》明确规定:“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可以联合或者单独推荐代表候选人.选民或者代表,十人以上联名,也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据此,对于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推荐人大代表候选人的合法主体地位,人们是没有任何异议的,但是对于村党支部能不能推荐人大代表候选人却存在不同看法.认为村党支部不能推荐人大代表候选人的,其主要理由是村里的党组织是“党支部”而不是“党委会”.中国共产党章程的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分别是“党的中央组织”、“党的地方组织”、“党的基层组织”.  相似文献   

11.
丁浩原 《研究生法学》2009,24(3):110-119
候选人选择指政党挑选其参加选举之代表的政治过程,是政党的核心功能和基本特征。本文以维度研究为视角,从候选人选择进程中挑选者、集彬分权、投票/指派体系、制度化等基本维度入手定位、分析民进党候选人选择模式上初选与征召并存的矛盾型制度,并结合2009年“台南县长”提名危机例证这种内在矛盾的提名制度正是其党内爆发政治危机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2.
制度演进 1979年7月1日,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关于代表候选人的提出和宣传介绍沿用1953年《选举法》对政党、团体和选民、代表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的有关规定.不同的是,明确赋予选民、代表“有三人以上附议”就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推荐时,应当向选举委员会介绍候选人的情况”;推荐候选人的政党、团体和选民,“都可以用各种形式宣传代表候选人.但在选举日须停止对代表候选人的宣传.”  相似文献   

13.
我认为,没有必要在推荐提名人大代表候选人是否有条件限制这个问题上过多争议。而更应注重的是,被推荐提名的代表候选人是否在程序上合法。  相似文献   

14.
李昱姣 《法制与社会》2011,(17):218-219
从实践的结果来看,一些地方的村民认为自己失去直接提名候选人的权利,选举是在指定的上届村委会候选人范围内,自己的投票是在"走过场",民主选举权利没有得到充分行使。导致村民选举过场化的重要根源之一是目前的法律制度。由于村委会干部组成选举委员会,导致党支部书记以及村委会对选举新一届村委会候选人产生导向作用;由于允许原来村干部提名候选人,导致推行中就由过去的党组织提名候选人演变为村两委干部提名候选人;由于村民小组长的民主选举及约束机制尚未建立,导致村民小组长的选举无法可依,安排随意。  相似文献   

15.
我认为,要规避人大代表从其提名为候选人到正式当选为代表之后的"被代表"现象,关键还在于人大代表从其提名为候选人到正式当选为代表之后即有一套可操作的人大代表联系选民或选举单位的具体实施制度。  相似文献   

16.
笔者以为,选举委员会成员被提名推荐为正式代表候选人辞去职务后,补充任命实际意义不大,无需补充任命. 选举法规定,县乡两级设立选举委员会,主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县乡两级选举委员会组成人员由县级人大常委会任命.按照选举法规定,县乡两级选举委员会工作流程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选举准备阶段,主要是划分选区、进行选民登记、确定选举日;二是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阶段,在了解核实被提名推荐的代表候选人基本情况后,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并予以公布;三是投票选举阶段,主要是组织选民投票,确定选举结果是否有效,公布当选代表名单.  相似文献   

17.
我国县级以下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都是依照法律规定采取直接选举的形式,经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直接民主选举制度是否完善,这是关系到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民主化程度高低,也关系到全体人民是否真正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问题。本文就改革和完善直接选举与代表候选人提名等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笔者认为,村党支部作为一级党组织,在所属选区提名推荐县人大代表候选人未尝不可. 首先,村党支部属于一级党组织,依法依规可以作为“政党”推荐主体.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之规定,党支部虽然属于党的最基层组织架构,但也是一级党组织.依据选举法第二十九条之规定,各级人大代表的推荐主体是“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和“选民或者代表,十人以上联名”.因此,村党支部代表共产党作为“政党”推荐主体,在所属选区推荐县人大代表候选人,合法合规,未尝不可.  相似文献   

19.
10月8日,湖南省双峰县两名“老赖”唐某和朱某在人大代表候选人资格审查时,被双峰法院以“失信被执行人”为名,建议取消了代表候选人资格.这标志着地方人大对代表候选人资格审查走上了实质性的轨道.(10月9日双峰法院网)  相似文献   

20.
汪海  文宇 《检察风云》2008,(2):16-17
2007年11月20日,湖南省新化县文田镇召开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应到代表53人,实际到会52人.在副镇长选举中,组织提名的非党候选人樊某仅得12票,落选了,而不是候选人的罗兵番却得了39票,得票率高达75%;在人大副主席的选举中,不是镇人大代表、非组织提名的罗登洋得了36票,而组织提名的候选人罗兵番、罗某却分别以15票、1 票落选,由于罗登洋连镇人大代表都不是,镇人大主席团当场宣布选举结果无效.一次有组织、有纪律的镇人大、政府换届选举,为什么会爆出如此出人意料的冷门呢?新化县纪委和组织部的联合调查揭开了这一事件的真相.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