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矛盾"、"斗争"是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汇。当时不能讲"竞争","中庸之道"受到批判。在今天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有必要对竞争与协调、矛盾与平衡、偏激与中庸等关系重新研究、重新认识。建国50多年来,关于竞争理论的研究可分为五个阶段;"竞争"有必要重新下定义;竞争具有两面性。竞争与协调是对立统一关系;协调在竞争中有积极的作用。"中庸"是一种思想,既无贬义,又无褒义;协调的思想根源在于中庸之道;领导者应从中庸思想中得到启迪;"矛盾",可以表达为逻辑概念和哲学概念。过去,矛盾理论被泛化、被曲解、被政治化;矛盾诸方面的斗争性被绝对化,而同一性被淡化了;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同时存在,巧妙运用,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时代要求协调和"双赢";中国需要协调和"双赢";领导者在协调中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2.
包括劳动价值论在内的马克思的全部价值理论是前后贯通的,马克思预见到机器大工业和科技进步条件下价值源泉改变的历史趋势;对劳动价值论、特别是价值规律的绝对化、简单化和夸大的理解,源于以往教条主义的学风;我们应该全面把握马克思价值理论的主要观点,因为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高金环 《理论导刊》2004,23(3):43-44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经济有着天然的多层次的联系并相互影响。在教育对经济的影响方面,“产学合作”已成为各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推崇的共同模式,教育活动产品——人不断改变劳动形态,推动经济发展。而经济决定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是教育的先决条件。生产力水平、国民文化素质越高,经济对教育的影响愈大。  相似文献   

4.
崔永江  孙文生 《学理论》2011,(13):36-37
新中国建立后,关于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特殊国情的国家里完成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中找不到现成的答案。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创造的新理论并运用于实践,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成功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伟大转变。  相似文献   

5.
"一长制"是建国初期国营企业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治理结构形式.它的推行不是偶然的,是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客观要求.从本质上讲,它是苏联企业管理经验的再运用,是民主革命时期"三人团"和"厂务会"模式的经验总结.由于受到错误地批判,厂长(经理)负责制取代了"一长制",并对之进行了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和国家学说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和国家学说与资产阶级学者的阶级斗争理论和国家学说的根本区别,但长期以来,理论界对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理解产生了一些与马克思的本意相偏离的地方,如把无产阶级专政看作是一种国家政权,是社会解放的“普遍运动”。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是消灭阶级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这一理论的正确认识,因此,有必要对这一理论进行再认识,从而达到科学地认识和理解这一理论的目的。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专政是一种政治组织,不是社会解放的“普遍运动”。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不是消灭阶级,而是在政治上“保证”从资本主义社会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相似文献   

7.
对循环经济相关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对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滞后于循环经济发展实践,使一些问题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制约了循环经济的发展。本文从循环经济原则、定义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6,(6)
灌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在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挑战的今天,它依然具有时代价值。以分析灌输理论的科学内涵为逻辑起点,通过梳理对灌输理论的认识,以及当代坚持灌输理论的必要性,最终落实到如何坚持灌输理论的思考和分析上,从灌输的内容、过程、方法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9.
群众路线认识论,是蕴藏在毛泽东同志著述中的一个杰出的认识论思想,需要深入研究和开发。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三个基本方面之一,是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方法。从认识论角度考察,作为认识方法的群众路线是由工作方法的群众路线通过哲学升华而来。群众路线认识论思想,有着深厚的理论根基,它是熔群众史观与实践认识论于一炉,作出的新的理论建树。群众路线认识论,是从认识的主体交流方面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它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主体理论,揭示了认识活动又一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10.
对新时期灌输教育的再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列宁创立的灌输理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支撑点。思想政治工作中如何坚持科学灌输理论 ,既是一个理论问题 ,又是一个实践问题。在新世纪里 ,对马克思主义的灌输教育理论 ,我们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要使科学的灌输理论在中华民族和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革命作用并结出丰硕的果实。  相似文献   

11.
陆万昌  黄震 《学理论》2010,(20):148-149,262
明朝、清朝是中国盛衰分水岭的两个朝代。明清王朝有许多事实被掩盖、真相被尘封,甚至被歪曲。然而事实的真相终究要大白干天下的。中国学者曾提出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说理论,即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但笔者并不完全同意这一说法,将明清朝代更迭对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进行分析,重新的认识明清对中国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中,包含着关于社会主义特征的理论论述。学界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特征理论的研究,存在着把社会主义的特征和本质、原则混淆在一起,偏重于生产力、经济基础方面的特征分析,而对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方面的特征则揭示不够的问题。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原则各自回答了社会主义"是什么""什么样"和"怎么办"。换言之,"是什么"确认了"社会主义本质","什么样"表现为"社会主义特征","怎么办"是通过执行"社会主义原则"把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征变成现实。决不能把社会主义本质当作社会主义的一个特征来表述,也不能用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概念代替社会主义本质和特征。准确、全面地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特征的理论,应从生产力、经济、政治、意识形态四个方面把握其八大特征。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城市竞争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打破大一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以来 ,区域之间、城市之间总要爆发或明或暗的争斗。笔者认为 ,与其被动的接受中国这一现实 ,不如正视它、承认它和规范它。城市竞争是必然的 ,它有历史的现实的经济的体制的依据 ;本文论述了城市竞争的实质 ,从而提出了中国城市竞争战略的性质和社会功能。城市利益是城市竞争的动机 ,城市竞争力是城市竞争的基础能力 ,城市竞争的政策与策略是城市竞争的技巧。最后 ,提出了三种可供选择的竞争战略实务。  相似文献   

14.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新的知识带来了社会的变革,更新着社会的发展,也给人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和机遇。顺应知识经济时代,重新定位大学生培养目标与培养过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下:实现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和谐统一,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实现专业知识与素质能力的合理融合,保证人才培养过程的优化定位;实现做事与做人的辩证统一,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德才定位。  相似文献   

15.
"唯心必错误"、"唯心必反动"的教条思维定势严重扭曲了哲学史的本来面目,必须对其进行重新评价;唯物论和唯心论是哲学派别自然分化的必然产物,它们之间是一种相反相成的对立统一关系;唯物和唯心在思维与存在关系上的对立并不是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评价和划分哲学的标准是多维的;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并非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之间展开的对立斗争,而是不同哲学派别之间在这种彼此竞争、对立、博弈和碰撞中所产生的相互补充、相互调剂、相互推动和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增强阶级基础和扩大群众基础的观点,是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中具有重大创新意义的理论突破,也是一年来理论界讨论的热点。目前,深化对这一问题的理论认识,仍然是党在执政思想上是否能真正实现理论创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在学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个热点问题,然而其在现实中存在着被误解的可能与现实。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含着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同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又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理论主导性、学科现代化、方法多样性、传播渗透性、主体参与性是其现实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使用"中间阶级"这一概念时,主要是用来描述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处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基本阶级之间的所有社会阶级,即把中间阶级等同于小资产阶级.对于中间阶级的发展趋势,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导意见是它作为一个阶级将整体消亡,被无产阶级所取代.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谈到过不同于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类似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产阶级"的社会成员,但认为他们最终还是会进入到无产阶级的队伍里来.以上两个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争议.马克思的中间阶级理论带有时代的烙印和特征.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事实,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吸取阶层分析法的合理内核,赋予其中间阶级理论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4,(34)
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变革,同时也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理念发展的根本内容。马克思、恩格斯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伟大创建者,立足于当今时代,结合历史与未来的发展,对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思想再认识十分必要。以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思想为研究对象,结合具体时间,明确社会主义的内在价值,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相似文献   

20.
斯大林的地理环境论着重强调的是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而把包括地理环境在内的其他要素置于一个辅助的地位,这种理论在其观测的维度和理论视阈内是有其合理性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就开始对斯大林的地理环境论提出批评和反思,但并不彻底也不全面,其根本原因在于未能从对唯物史观的教条式理解中摆脱出来,因而不能以真正客观辩证的态度看待生产方式与地理环境以及其他要素之间的多维联结和耦合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