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乜琪 《学习与实践》2013,(3):101-107
慈善组织作为救助领域的重要主体,与政府救助的衔接与合作是必然趋势。发达国家已经从救助理念、救助主体、救助资源、救助机制、救助内容等各个救助环节和方面实现了慈善救助与政府救助的衔接与合作。而我国当前还存在救助主体有待整合、救助资源尚未实现互补等一系列问题,不利于慈善救助与政府救助的衔接与合作的建立。对此,本文提出了促进我国慈善救助与政府救助衔接的四条原则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短讯     
《中国民政》2012,(8):62-64
救助和救灾 安徽省砀山县积极探索建立以住院救助为主、门诊救助为辅,医前、医中、医后救助相结合的救助机制,面向不同层次困难群众、相互衔接配套,以参保参合救助、门诊救助、医院减免救助、住院救助、大病救助、关爱救助等"六位一体"的医疗救助体系。(王淑君)  相似文献   

3.
张翼 《长白学刊》2014,(3):113-118
从我国社会救助的历史发展来看,传统社会救助制度与目前社会救助制度存在诸多不同。我国目前的社会救助制度虽然实现了综合救助与专项救助相结合、长期救助与短期临时救助相结合,但是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探索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努力方向,包括实施积极的救助,树立救助过程中的公民权利观念,科学确定救助对象和水平,提高救助的专业性,动员社会力量有效参与等。  相似文献   

4.
社会救助对象数量的庞大与需求观念转变加大了社会救助工作难度,新时代促进社会救助进一步发展应摒弃传统的社会救助理念,完善社会救助的相关法律,为救助工作展开提供法律支持,丰富社会救助的工作内容,满足救助对象的精神需求,开展农村救助力量的引流工作。  相似文献   

5.
周兰兰 《理论月刊》2015,(2):141-145
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经过了六十多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然而,社会救助制度本身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体现在法律制度不健全、救助方式不合理、救助服务不专业及救助缺乏统筹管理等方面。未来我国将着力推进社会救助的四个转型,即从政策型救助走向法治型救助、从管理型救助走向服务型救助、从生存型救助走向兼顾发展型救助、从政府救助走向多元化社会救助,这四个转型不仅代表了顶层制度设计思路,更表明了我国社会救助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政府救助和慈善救助的合作成为现代社会救助事业发展的趋势。目前我国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的衔接机制尚未形成,因而在救助主体、救助功能和救助资源方面呈现出分散化治理的特征。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的衔接要以整体性治理为目标导向,通过完善协商对话机制推动主体整合,健全信息共享机制推动功能整合,创新政府购买机制推动资源整合,破解社会救助体系的碎片化困境。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广元市救助管理站积极探索救助管理工作新思路,完善救助措施,开拓救助方式,派出工作人员上街实施主动救助,将消极等待救助转变为积极主动救助,以实现救助管理工作稳定社会、保障公民权益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工作动态     
《中国民政》2012,(1):57-59
铜陵市开展冬季救助工作为保证流浪乞讨人员及时得到救助,安徽省铜陵市救助站制定"拓宽社区救助工作渠道,发挥志愿者救助工作资源,顺利推动冬季救助工作实施"工作方案。具体作法:一是开展救助工作业务培训。使救助劝导员和志愿者熟悉救助工作的政策规定和工作流程,了解救助工作注意事项。二是做好救助  相似文献   

9.
袁艺 《中国减灾》2013,(11):36-39
灾后救助评估灾后救助评估包括倒损农房重建救助需求评估、过渡期救助需求评估、冬春救助需求评估以及相应的倒损农房恢复重建救助、过渡期救助和冬春救助工作的灾后救助绩效评估(见图1)。一、倒损农房重建救助需求评估倒损农房重建救助是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中的重要工作之一。《自然灾害救助条列》第四章灾后救助的第十九条规定"自然灾害危险消除后,受灾地区人民政府应当统筹研究制订居民住房恢复重建规划和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0.
社会救助运行机制在整个社会救助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优化资源配置成为社会救助发展的当务之急,因而亟需重新审视社会救助运行机制。我国社会救助运行机制从无到有逐步建立,承担着社会救助的识别、帮扶和管理功能。以精准救助反思当前的社会救助运行机制,其功能障碍包括精准识别障碍、精准帮扶障碍和精准管理障碍。基于精准救助改进社会救助的运行机制,就要改进社会救助的识别机制、帮扶机制和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台湾地区建立了完备的急难救助制度体系。本文着重介绍我国台湾地区急难救助制度中时效性最强的马上关怀急难救助制度。台湾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和急难救助制度体系1980年6月,台湾颁布《社会救助法》,确定了台湾社会救助体系的生活扶助、医疗补助、灾害救助和急难救助四大支柱。台湾急难救助制度最初仅设立了县市急难救助和卫生福利部急难救助。前者限制户籍地申请,且审核发放时间较长,最长为15天。后者急难救助时限则更  相似文献   

12.
积极探索和研究社会救助工作从单项型救助向综合型救助、从生存型救助向发展型救助、从维持温饱型救助到追求一定生活质量型救助发展,是民政工作要实现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工作动态     
砀山县全力推进城乡医疗救助安徽省砀山县民政局多项措施加快推进城乡医疗救助。具体作法:一是完善救助政策。通过强化分类施救,探索建立困难家庭大病医疗救助基金,突出困难群体的重大疾病的救助,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群体。二是加大救助政策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宣传手册、公示专栏等多种形式宣传医疗救助政策,使惠民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三是创新救助方式。在原有医后救助基础上,创新救助方式,形成门诊、定额、医中、医后等多种救助方式。简化救助程序,增强救助工作的时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已经初步构建起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尤其建立健全了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以及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和临时救助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基本实现了救助范围覆盖城乡、操作程序明确规范、困难群众应保尽保、救助水平逐步提高的制度目标。尽管如此,社会力量在参与社会救助方面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存在着很大的完善与提升空间。本文试图  相似文献   

15.
为保证流浪乞讨人员及时得到救助,安徽省铜陵市救助站制定"拓宽社区救助工作渠道,发挥志愿者救助工作资源,顺利推动冬季救助工作实施"工作方案。具体作法:一是开展救助工作业务培训。使救助劝导员和志愿者熟悉救助工作的政策规定和工作流程,了解救助工作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王玉 《中国民政》2014,(9):28-28
<正>山东省五莲县积极探索社会救助高效便民的新路子,整合民政救助资源,建立了160多平方米的"民政救助"窗口,配备精干人员,设立民政救助热线5881995,将民政救助业务全部纳入一个窗口管理。救助对象在该窗口可直接咨询救助政策,申请办理相关救助项目。通过实行"一站式"救助服务,切实提高了社会救助效能,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民政救助"窗口救助服务项目主要有:负责全县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审批,对各乡镇的申报材料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审批,通过银行直接发放救助金;对  相似文献   

17.
<正>一、依法救助,严格执行医疗救助政策。一是规范重大疾病救助范围。取消了医疗救助重大疾病病种限制,重大疾病救助标准不低于省政府规定的救助比例和封顶线下限,同一设区市全市范围内做到救助范围和救助标准统一。二是严格实施分类救助。根据筹资水平和困难群众实际需求,科学设定救助方案。三是加强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督。会同卫生计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郑州市积极作为、主动谋划,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尊严为先,全面开展主动救助、应急救助、开放救助、联动救助、保护救助、慈善救助,为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等特殊群体编密织牢了温暖之网,形成了"大救助、全覆盖、常态化"的救助管理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19.
正浙江省平湖市以打造大救助体系建设试点样板县为契机,以开发大救助共享数据池为抓手,强化大救助信息系统的本地化创新运用,围绕强化救助信息聚合、救助资源统筹、救助效率提升,深入推进智慧救助体系建设。强化数据归集管理,夯实智慧救助工作基础。一是多元汇集数据。依托浙江省大救助信息系统,建成平湖市大救助共享数据池。汇集26个部门(单位)的150多类数据,  相似文献   

20.
一 所谓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通过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救助工作模式,创新救助机制,完善救助政策,整合救助资源,规范救助行为,协调救助行动,形成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其他救助、救济和社会帮扶为补充,政府责任意识明确,部门整体协调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救助经费专项落实,工作机制运行顺畅,困难群体分类受助,救助效率不断提高,城乡一体化、组织网络化、管理社会化、保障法制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各项社会救助制度的集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