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 当前,青年工人要求职业流动的愿望正出现逐渐强化的趋势,这是劳动意识研究领域中值得重视的现象。据中日青年工人劳动意识联合调查:对于在可能条件下“想调到其他企业”的问题,回答“是这样想的”或“基本上这样想的”中国青年工人,占被调查者的54.4%,日本青年工人占45.7%,两国的百分比在50%左右;对于在可能条件下,“想当个体户”的问题,回答“是这样想的”或“基本上这样想  相似文献   

2.
4月22日,专程来华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进行中日青年工人劳动意识比较研究的日本青少年研究所所长千石保先生,在山城重庆进行调查访问时,与重庆青年研究学会部分会员举行了学术座谈会,就有关青年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在交谈中,千石保先生从家庭、企业、社会的角度,分析了当代日本青年在成才观念,群体意识,劳动意识,以及青少年犯罪等方面的变化及其原因,并对怎样调动青年工人劳动积极性发表了有益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一、调查的目的、方法和几点说明据1986年统计资料,我国城镇职工已发展到1.2亿多人。其中建国以后出生的青年工人占工人队伍总数的70%。青年工人的劳动意识如何,关系着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进程。近几年我国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行了许多试验和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生活出现了多年未有的活跃局面。但是城市改革起步不久,城市经济体制中严重妨碍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从十月一日起,我国已实行劳动制度的改革。合同制已成为一种新型的用工制度,青年合同制工人在我国工人阶级队伍中的比重也将越来越大。在这次改革实施之时,我们发表一组文章,对其意义、前途,特别是可能给青年工人带来的影响和面临或即将产生的问题,以及对思想教育、舆论宣传提出的任务等等进行探讨。热切地希望读者参加对于当前各项改革的研究,勇跃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提出青年工人的阶层意识概念的基础上 ,通过对 1 0家企业青年工人的非概率抽样调查发现 :青年工人有明确的阶层认知 ,经济收入、政治权力和社会声望是青年工人观念中的三大主要分层标准 ,大多数青年工人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处在社会结构的中下层和下层 ,青年工人对本阶层的利益有明确的认同 ,但青年工人的阶层利益维护意识淡薄。  相似文献   

6.
在迅猛发展的改革潮流中,企业职工具有怎样的心理特征?他们的心理承受力能适应改革的发展吗?思想政治工作能为改革做些什么?带着这些想法,我们从八月中旬开始,用十天左右的时间,做了一次抽样调查。我们一共调查了十个单位,二百名职工,并根据工人、干部两大类和政工干部、行政干部、党员、群众、老工人、青年工人六个层次,围绕劳动制度改革、厂长负责制、市场物价、政治体制改革等十六个改革课题,进行了无记名答卷,取得了比较真实的  相似文献   

7.
杨莉 《青年研究》2006,(11):38-44
本文通过对761名年龄在40岁以下青年工人的权利状况的研究发现:青年工人有着较强的权利意识,但是无论是否为国企员工,无论是否是工会会员,他们的权益经常会受到侵害,面对利益受损的现状近半数青年工人处于不作为的消极应对状态,他们认为工人维权中最重要的力量是工人自身,近半数青年工人认为工会的维权作用不大,针对这一现实本文提出要保特工会独立性,增强工会的维权作用。  相似文献   

8.
当代青年的生活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改革十年的诸多变化中,青年人在社会生活领域中采取的各种创新以及大胆妄为又变幻莫测的行为方式,实在是引人注目,既让人赞叹不已也遭人非议。然而,青年人在生活观念上的变化要比这些外在的、表面的行为方式具有更深远的含义,因为正是意识深层的观念变迁才促成了目前的行为表现,同时也预示出来来将采取的行为模式。本文基于我们价值观课题组在1988年和1990年进行的两次全国性问卷调查资料,从生活目标、生活态度、现实生活的价值判断和理想生活的自我设计这几个尺度来测定当代青年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意识。正是  相似文献   

9.
《瞭望》1984,(19)
向青年工人普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帮助青年工人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认识工人阶级肩负的历史使命,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先进作用,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贡献力量。有的人认为,世界观是一种深奥莫测的东西,现在对青年工人进行共产主义世界观的教育,很不容易收到效果。其实不然。世界观人皆有之,它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也就是人们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立埸、观点、方法。在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世界观是经常起作用的。不过,在  相似文献   

10.
矿山企业青工职业思想状况调查报告陈志夫一、调查的目的和基本情况1、调查目的。为了解与掌握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加大后,矿山企业青年工人的职业状态与思想发展动态,以利于有针对性地做好矿山企业青年思想政治工作,1997年底,我们对承德市矿山企业青年工人职业思想...  相似文献   

11.
高尔基说:人的天赋就象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使它燃烧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劳动,再劳动。锤炼语言也是一种艰苦的劳动,中华五千年,书海浩瀚,语林苍苍,名言警句,不可胜数。因此,要具备能使青年“燃烧”起来的语言,必须锲而不舍地下一番真功夫。因为,现在的青年,文化水平比较高,理解和欣赏能力比较强,可以说,对青年进行教育时,有时他们很会挑剔你的语言。所以,如何提高语言修养,尽可能地讲点语言艺术,做到既文雅又不深奥,既幽默而又不落俗套,既讲清大道理而又不使人感到生硬,不给他们造成一种你在教训他的感觉,也是向青年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必须具备的条件。对于做群众工作,我没有什么语言修养,但是,实践逼着自己必须认真研究。有一次,我和几名同志一起到第三工区,恰好赶上一个青年工人的爱人找到大庆来,要这个青年工人回家处理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青年职工的状况”课题的调查研究从今年五月开始,现已全面展开。我国工人阶级队伍的构成,正在经历着新老更替的巨大变化,当代青年工人正在逐步成为这支队伍的主体力量。从发展趋势上看,当代青年工人接替老一代工人的过程,到本世纪末即将完成。这一过程和我国经济改革、工农业总产值实现“翻两番”的过程是同步进行的。工人阶级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基础,是党所依靠的基本力量。因此,青年工人的状况将会对党的  相似文献   

13.
一、劳动意识研究在我国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共中央十二届三中全会在《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城市企业生产和经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能否充分发挥,八千多万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能否充分发挥,就是说城市企业是否具有强大的活力,对于我国经济的全局和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对于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到本世纪末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奋斗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煤炭是我国的第一能源,煤炭工业是建设的战略重点之一,近几年来,煤矿职工队伍的成份发生了很大变化,青年工人占的比例大幅度提高,成为煤炭生产的主力军。科学的分析青年矿工的成就动机,有针对性地做好青年矿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于提高整个矿工队伍的素质,加速煤炭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一、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革一直是我国社会与学界关注的重点,而由于微观数据和建模技术的匮乏.对于该问题的研究往往限于定性理解和总量分析。本文以计算机微观模拟技术为突破口,将微观主体的异质特征和行为决策机制纳入模拟的实验范畴,建立相应的模拟模型,对我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革进行深入的量化研究。结合区域经济现实,分别从历史特定的制度改革和政策参数的灵敏度实验两方面进行了微观模拟,实验结果量化了制度改革所引发的劳动供给与收入分配效应。同时揭示了制度潜在的低效率及其本质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革的评价与设计提供了建设性依据。  相似文献   

16.
去年10月至11月上旬,我们在武汉锅炉厂、武汉手表厂、武汉橡胶厂等单位,对35岁以下青年工人的恋爱婚姻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主要采取问卷法。调查前,我们同有关工厂的团委负责同志进行了座谈,对工厂和青年工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初步了解,并就调查的内容、方式以及问卷的设计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问卷调查表。我们这次调查共发出问卷420份,收回285份,回收率为67.9%。其中150份采取由工厂团组织分发、青年工人填写后各自寄回的办法,(随调查表同时发给一个贴好邮票、写好地址的信  相似文献   

17.
巴陵石化公司合成橡胶厂党委在企业深入贯彻落实《条例》,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新形势下,紧紧围绕生产经营,在全厂党员中开展了定向重点培养、教育一线青年和生产骨干活动,收到好的效果。这个活动一是对于生产一线有理想、有技术的青年工人从政治上关心,进行重点  相似文献   

18.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各项具体改革措施相继出台,在全球经济复苏不确定因素增加和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积累的问题凸显的形势下,国有企业改革更要注意劳动关系问题。和谐劳动关系是实现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改革的难题。深化改革必须要用现代理念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本文剖析了和谐劳动关系、现代企业、现代劳动关系的内涵,分析了国有企业存在的劳动关系问题,提出了深化改革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国有企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加大了对企业改革转制的力度,使一些改革转制力度大的国有企业内部的劳动关系发生了许多变化,矛盾十分突出。运用劳动关系预警机制等措施来解决和协调劳资矛盾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当前的城市低保制度中,保障水平较低和福利依赖的弊端并存。在努力提高对无(限制)劳动能力群体的社会保障水平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关注大量有劳动能力低保人员赋闲在家,宁愿靠领低保金生活而不愿意就业的问题。对这部分群体,在未来的改革中,我们应当重新思考其社会保障权的边界是否应当以履行适当的劳动义务为前提。或言之,如果国家提供了劳动机会而公民拒绝通过自我劳动谋生,国家是否可以拒绝对其提供社会保障。鉴于国外社会保障权立法在价值诉求方面从满足生存到促进就业的转变,有必要重新思考我国有劳动能力低保群体社会保障权改革的起点、方向和实现路径,以期对我国未来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提供某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