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是中巴建交55周年.两国领导人在互致贺电中对两国关系作出了高度评价.胡锦涛主席指出:中巴建交55年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两国建立了全天候友谊,开展了全方位合作,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穆沙拉夫总统认为:巴中地缘毗邻,两国人民之间有着上千年的密切交往。建交55年来.巴中全天候友谊经历了时间的考验,日臻成熟。  相似文献   

2.
中巴建交60年来,经过双方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两国成为和谐相处的好邻居、相互支持的好朋友、互利合作的好伙伴和患难与共的好兄弟。中巴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具有战略性、全面性、稳定性和持久性的特点,建立在共同利益和深厚民意的基础上,因而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中美两国可以避免战略摊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美建交30年来,两国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取得了建交初期无法想象的发展,中美间的根本性分歧开始明朗化,出现了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但国际体系的现状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以及中美两国的根本战略利益和基本对外政策决定了中美关系保持长期稳定是有可能的,两国可以避免战略摊牌。  相似文献   

4.
中关建交后,美国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竭力在中国大陆和台湾之间寻求平衡,形成了所谓“双轨政策”。依照常理,美国与中国建交后,应该遵守承诺与中国台湾断绝“外交”关系,但美国仍然与台湾在实际上藕断丝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美国自认为在台湾有着无法放弃的“特殊利益”。从对华战略而言,美国力图通过一个精心策划的平衡的“双轨道”政策以保护它在中国与台湾的利益。其根本政策目标是希望维持海峡两岸的分裂局面,使两岸保持不独不统的状态,从而牵制中国,最大程度地实现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但是这种“双轨”政策的两面性,决定了其必然存在着种种矛盾和可能承担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中巴战略合作需注入新的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国际战略格局的重大变化和中国对外关系的变化,使得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如何继续持久发展成为学者们共同关心和讨论的热门话题。文章从中巴关系的历史出发对中巴关系进行了基本评价,分析了巴基斯坦对今后中国“走出去战略”的意义,并提出了中巴关系存在的问题,指出中巴战略关系发展具有远大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中巴经济走廊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明显,中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进一步加强,双方在对方在外交战略中位置愈发突出。本文通过对中巴建交以来(1951-2018)中国大陆对巴基斯坦题材图书的出版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发现相关题材图书出版存在宗教文化类图书出版数量少、巴基斯坦主流思想家介绍少、出版作品转化率低、出版架构不稳固等不足。本文认为要鼓励高水平出版文化交流、加强对巴基斯坦主流思想家作品引介、加大出版投入与培养专业编辑队伍、丰富出版种类与拓展文化交流样式等。  相似文献   

7.
周刚 《亚非纵横》2013,(4):28-32
美国在阿富汗的反恐战争对巴基斯坦安全形势产生巨大负面影响。巴议会大选后,新政府可能调整反恐策略,妥善处理与美国和阿富汗关系。中国和巴基斯坦共同培育的友好关系已成为国家间关系的典范。李克强总理访巴,则开创了中巴合作的战略新格局,开启了中巴双边关系新阶段。  相似文献   

8.
6月2日李成仁常务副会长、徐建国秘书长出席外交部、对外友协和巴基斯坦驻华使馆联合举行的庆祝中巴建交55周年招待会。  相似文献   

9.
《和平与发展》2021,(5):104-117
中韩自1992年8月24日建交以来,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在各个领域都取得快速发展。但2021年5月下旬,韩美总统发表联合声明,多处内容直接或间接指向中国。特别是联合声明首次公开提及台湾问题,这也是中韩建交以来的第一次。与此前在中美之间保持"战略模糊"相比,文在寅政府的对华政策立场出现明显动摇。出现这一变化是多重因素所致,总的来看是美国施压,以及韩国政府的利益需求、对华认知与政治盘算共同作用的结果。2022年是中韩建交30周年,也将迎来新一届韩国政府,中韩关系面临深化发展的重要机遇,两国关系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因此,在中美战略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韩国政府须保持战略清醒,同时中韩两国宜加强战略沟通,释疑增信;两国民众宜进一步加强交流,消除隔阂,从而深化并确保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0.
中国视发展中国家为外交基石和战略依托,十分重视加强和发展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自1956年5月同埃及建交起,至1990年7月同沙特建交止,中国同22个阿拉伯国家都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50多年来,中阿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这是因为:首先,中阿都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有共同的利益,在许多问题上有相同或相近的立场,中阿关系的发展符合双方的利益其次,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双方的经济发展依存度不断提高,推动双边关系发展成为彼此的需要;第三,双方都重视维护这一关系,不断化解一些小矛盾,从而把这一关系不断提高到新水平.在2010年5月召开的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双方宣布:在论坛框架内建立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中阿战略合作关系,这意味着双边关系将从友好合作提升到战略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一、中俄建交走过了15年的历程。两国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进入第二个十年 这期间国际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两国真诚地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相合作、战略协作,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得到了全面发展。在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大背景下,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双边关系的范围,这不仅符合两国最高国家利益,也是维护亚太地区及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从对手到伙伴:革新开放以来的越美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国平 《东南亚》2009,(1):30-36
1995年越美建交后,在共同的战略利益的驱使下,两国关系迅速发展,从过去的“对手关系”发展成现在的全面接触与合作的“伙伴关系”。在越美关系发展的过程中,有四个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是经济因素、军事安全战略因素、大国平衡因素和政治因素。这四个因素在某种程度上都能够对越美关系的发展方向起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但它们发挥作用的方式各不相同,在不同的时间段,对越美关系的影响力也各不相同。这四个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因素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彼此间的此消彼长关系将从根本上影响越美关系的大局。  相似文献   

13.
中法关系中战略三要素--纪念中法建交40周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中法自1964年建交起,两国关系进入了“不惑”之年。2004年1月,两国将隆重庆祝建交40周年。中法两国建交使双方在世界上找到了政治、战略上拥有共同语言的“知音”。  相似文献   

14.
印度与南非人民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建交十余年来,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的关系不断发展。在国际多边场合,两国是密切配合并探索南南合作的新模式。尽管印度与南非关系的深入发展存在众多的制约因素,但在历史文化联系、经济利益、战略利益以及地缘关系等因素的推动下,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对话,从对话走向建交。在建交后的30年中,两国关系经历了风风雨雨,在曲折中向前发展。奥巴马总统上台后,中美关系出现了新气象。当前中美关系面临良好发展机遇,但双方长期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也难以指日解决。两国只有从战略高度和长远眼光看问题,照顾彼此的核心利益,相互关系才能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中国和巴基斯坦建交50周年。5月,朱镕基总理对巴基斯坦进行了正式访问,这是进入新世纪后两国关系中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对于进一步发展中巴友好合作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观50年来的中巴关系,可以归纳为两点,即全天候的友谊和全方位的合作。 一 中国和巴基斯坦是山水相连的亲密邻邦,两国间的传统友谊渊远流长。正如周恩来总理所说,从历史的黎明时期起,中巴两国人民就开始了友好往来。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分元前126年,中国政府的使臣张窍就访问过巴基斯坦的一些地方并会见了当地的官员。公元…  相似文献   

17.
张慧智 《东北亚论坛》2022,(5):15-27+127
中韩建交30年间,两国关系在经济合作、政治外交、人文交流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百年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以及俄乌冲突推动并加速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转变、中美竞争带来的地缘政治经济环境日益复杂的背景下,中韩两国均加快了国家战略调整步伐,尤其是韩国新政府的外交安全政策出现较大变化。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使中韩关系面临严峻挑战。为了建设更高水平的中韩关系,两国有必要加强双边关系的顶层设计,以相互尊重为基础,以国家利益为核心,升级各领域的高级对话机制,恢复和加强相互理解和互信,加强地区事务的合作与沟通,有效改善民间负面情绪,夯实中韩战略合作实质内容,开启中韩关系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8.
中日关系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日建交25年来,两国关系特别是经贸关系得到了长足发展,体现了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但近年来在两国以友好合作为主流的关系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噪音,出现了政治关系紧张、经济关系扩大的不对称现象。这是日本右翼势力抬头所致。但一国的国际战略和政策,不可能以某一集团利益为转移,而是以国家的基本利益为基础,以国与国之间的战略需求为根据。中日两国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相互战略需求,“中国威胁论”将不攻自破,从长远来看,两国关系虽还可能出现某些摩擦和挫折,但和平、友好、合作将成为主流,发展中日间的经济、文化关系的总趋势不会逆转  相似文献   

19.
中俄建交70年,双边关系70年的发展历程是宝贵遗产。中苏(俄)关系经历结盟、对抗、缓和和当前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历史进程。中苏结盟是双方战略需要,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忘记苏联对中国的援助;中苏关系破裂的主要原因是主权和平等问题;中苏(俄)对抗使双方都受到极大损失与伤害;今天的中俄关系来之不易,是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上确立的面对长远未来的新型国家关系,其基础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世界经历百年未有之变局形势下,中俄关系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有利于地区稳定,有利于两国长远战略利益,即包括发展利益,也包括安全利益。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中国与巴西双边贸易不对称问题,巴西政府及部分学者表示严重忧虑,担心中巴贸易会使巴西经济重新回到单纯依靠大宗商品出口的时代,中国向巴西出口廉价工业品会冲击巴西的工业竞争力。显然,这种担忧是没有充分理由的。中巴贸易发展不仅不会损及巴西利益,反而更加有利于巴西的经济发展。中巴两国应努力消除在双边贸易不对称问题上的争议和干扰,不断促进双边贸易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