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7 毫秒
1.
民间文化产品的开发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有关知识产权纠纷也不断出现。在主体明确、有继承人或传承人作为权利人的情况下,不应当随便使用权利人的企业名称、特有的商品名称、商标或姓名,不得造成特有名称的混淆和淡化。如果打着弘扬民间文化的旗号一哄而起,任意贴上某种知名商品的标签,导致产品越来越不“正宗”,其独特性、精粹性丧失,该民间文化所遭受的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相似文献   

2.
2007年9月20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对"泥人张"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作出终审判决,认定原告——天津"泥人张"构成知名彩塑艺术品特有名称,被告——北京"泥人张"仿古陶艺产品因多年使用、宣传而形成了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两者不会在市场上造成混淆、误认,故驳回原告要求被告停止在企业名称、产品名称等使用"泥人张"字样,并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的请求,仅判令被告在其"nirenzhang"域名前附加区别性标识。至此,引起京津两地和媒体广泛关注的新一轮"泥人张"名称之争划上了句号。由于本案一审法院曾判决北京的"泥人张"构成侵权,此后不得在企业名称和产品名称中使用"泥人张"文字,致使其无奈上诉,结果却上演了一出"探底翻盘",终审重新拥有了"北京泥人张"的企业名称和产品名称的使用权。从最初差点与"泥人张"失之交臂,到后来的咸鱼翻身,北京"泥人张"经历了两年的诉讼,作为终审法院的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又是怎么考虑的呢-  相似文献   

3.
从“泥人张”案谈称号的法律含义李玉明“泥人张”讼案不仅因“泥人张”三个字享誉海外,而且还因一方是以张乃英等张明山的第四、第五代后人共计17人为原告,另一方是以三个法人(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天津市泥人张工艺品经营部、天津泥人张塑像艺术公司)为被告,形...  相似文献   

4.
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大小泥人被摆在了法庭上.引来镁光灯闪烁不停.两位都自称是“泥人张”传人的老人分坐在原告.被告席上激烈地辩论着……这是2006年7月6日发生在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法庭里的一幕。 这次开庭审理的正是今年年初.“泥人张”的后代传人张铝。张宏岳及其开办的北京泥人张艺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将张铁成.北京泥人张博古陶艺厂。北京泥人张艺术品有限公司诉至法院的侵謇名称权及不正当竞争案。由于认为北京”泥人张”的第四代传人张铁成及其公司——北京泥人张博古陶艺厂.北京泥人张艺术品有限公司纯属假冒。天津“泥人张”的第四代传人张铝及其儿子张宏岳.张宏岳的公司北京泥人张艺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起诉到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提出了要求三被告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公开赔礼遭歉、赔偿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及诉讼支出等14项共计110万元的诉讼请求。  相似文献   

5.
志海  萧河 《法庭内外》2006,(8):64-64
认为北京“泥人张”第四代传人张铁成及其公司侵权,天津“泥人张”第四代传人张某及其儿子张宏岳的公司起诉到法院,提出14项诉讼请求,索赠110万元。2006年7月8日,双方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薄公堂,在庭上进行激烈辩论,都说自己是“泥人张”的传人。  相似文献   

6.
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到来之际,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2012年度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件。除"iPad"商标案、百度文库版权纠纷案等富有现代科技色彩的案件之外,"泥人张"不正当竞争纠纷案这一有关非遗保护的案件,颇为引人注目。"泥人张"彩塑神形兼备、色彩明快,早在1915年就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奖,在国际上享有盛誉。2006年,"泥人张"入选了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不过近年来。"泥人张"官司不断,涉及商标侵权、老字号侵权等等,网刚公布的这个案件就是其中一例。  相似文献   

7.
作品名称通常是读者预测读物内容的主要依据,也是读者区分不同读物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作品名称的法律保护一直是业界争议的焦点和热点,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就是其中的一个讨论方向,最近发生的被业内称为“网络文学不正当竞争第一案”的“罗浮”案便涉及作品名称的反不正当竞争保护,作品名称在什么情况下才能满足法律对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受保护的规定成为了该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2007年11月8日,历时43个月历经三审的Canon公司诉Recycle Assist公司案终于尘埃落定。该案被评为“200年世界重大知识产权事件”之一。该案判决结果不仅关系到双方当事人的利益,还关系到修理、再生行业以及与接口技术、兼容技术相关的大批企业,涉及广泛的社会地公共利益,引起了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争议。在分析案件的基础上,从司法实践的角度对修理与再造界定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骨灰案”二审终审之后,理论界和司法实际部门对该案在实体和程序等方面的处理产生了一些认识上的分歧,并引发了学理上的某些争议,对该案的讨论,有利于集中各种不同观点,深化对该案所涉及的法学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认识,因此,是有积极意义的。笔者在仔细分析二审法院的有关判决材料后认为,该案处理并无不当,其判决依据也是充分的。下面略陈管见,请读者指正。首先,该案判决所确定的民事法律关系是准确的,适用的有关法律条款也是恰当的。一起民事案件的处理是否得当,先要看审判人员是否准确认定了业已存在的民事法律关系,这是案件实际处理的关键所在。很显然,“骨灰案”所反映的是一种合同所生之债的债权值务关系,而不是财产所有权关系。在该案中,死者的骨灰是否具有财产所有权性质,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因为骨灰的性质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物,它不具有比法意义上所说的“物”的实质内涵。由此而论,该案所涉及到的就不是对财  相似文献   

10.
主流学界将“黄陆军案”看作司法适用“保护规范理论”的先兆,这一认识的局限性在于它未关注到该案与此前司法判断思路的关系。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司法上客观形成了以合法权益和因果关系为构成要件、以“行政侵害”为核心的判断框架。考察行政审判案例评析意见中的论证并对照此前的判断框架,发现该案延续了原来的判断框架。该案表明我国原有的“行政侵害”判断框架通过发展也可具备与“保护规范理论”相似的判断内容,考虑到更换解释论的弊端,可通过延续原判断框架并优化其内容的方式回应解释需求,而将解释论更换为“保护规范理论”并非必需。  相似文献   

11.
鲁南 《江淮法治》2009,(8):62-63
宋还吾是民国时期著名进步教育家,1929年在任山东省立第二师范校长时,因为支持学生在山东曲阜演出独幕话剧《子见南子》,且邀孔子后人观看,引起孔子后人不满并一状告到南京国民政府最高当局,引发了一场轰动全国的“辱孔”演剧案。该案在当时中国的政界、教育界、学术界、新闻界和文化界都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不仅数度惊动蒋介石,还受到国外媒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肖像”画案若干法律问题探讨吕国强吴冠中诉上海朵云轩、香港永成古玩拍卖有限公司侵害著作权纠纷一案,曾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已对此案作出终审判决。本文就该案中所涉及的几个法律问题作一些探讨。一、案件的基本情况上海朵云轩(以下...  相似文献   

13.
发生在江苏省南京市的“同性卖淫案”,不仅成为普通百姓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而且也引起了法学界人士的激烈辩论。该案的判决开此类案件的先例,同时该案涉及到法律、道德及伦理等方面的复杂关系,可以说这是伦理与法律边缘的案件。本文试图通过对本案的评析,解析此案涉及的三个具体争议性问题,并对此案的成因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MLGB商标无效宣告案”看似简单,实则复杂.该案既涉及不良影响条款的适用范围问题,也需要对何为“不良”、不良影响的公众范围、不良影响的含义唯一性以及不良影响条款的适用是否需要进行利益衡量等问题做出解答.因此,该案的处理需要对不良影响条款做出立体化的释明.  相似文献   

15.
程智 《天津检察》2007,(2):58-59
我参加加作已经近二十年了,虽然还不能也不敢自称老同志,但是每当看到一批又一批年轻的同志加入到检察队伍中来,我还是感慨时间的飞逝。在这些年的办案过程中.我逐渐养成了喜欢办具有挑战性案件的兴趣,办理这些案件虽然很辛苦,但收获却很大.案件成功后的喜悦心情是外人不能体会到的。今年年初.我就审结了一起“特殊”的“飞车”抢夺的团伙犯罪案件。该案之所以说“特殊”,是因为涉及的被告人多、未成年人多、作案起数多、涉案金额多、触犯的罪名多.作案地点广、作案持续时间长。2005年2月至2006年3月期间,  相似文献   

16.
廖洁 《政府法制》2008,(13):44-45
“贺梅法案”(即贺梅抚养权案,简称“贺梅案”)—这部首次以华人命名的法案,源于一起抚养权案。7年之中,贺梅案经历了3级美国法院,更换了5任主审法官,最终中国夫妇顺利夺回抚养权,该案被评为2007年度十大国际经典案例。  相似文献   

17.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假警察有,假警车也有,假警察开着假警车唬人的事并不少见。但是,说起下面这件事,可能你并不一定听过。今年3月,海口警方在公安部的统一部署下,破获全国首例山寨报警网站敛财案,嫌犯制作了以假乱真的网上报警网页,利用受害人急于报案和破案的心理,不断要求受害人缴纳“案件受理费”、“破案经费”等费用,招摇撞骗。该案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也引发诸多关注。  相似文献   

18.
一、英特尔诉东进案简介 2004年12月,Intel在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深圳东进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进”).称东进DN系列电话语音卡产品的配套软件包NADK未经许可,使用SR5.1,1中的头文件,侵犯了其著作权,索赔796万美元。于是,在中美就知识产权问题的紧张关系下,号称中国2005年知识产权涉外第一案的英特尔诉东进案,轰轰烈烈的开幕了。  相似文献   

19.
高燕 《中国律师》2009,(6):60-62
“解百纳”事件简介 “解百纳”之争源于2001年。当年5月烟台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向国家工商行政总局商标局(以下简称商标局)申请“解百纳”商标注册,2002年4月商标局下发了注册证书。但此举遭到“威龙”、“长城”、“王朝”等同行的反对,在这场纠纷中,国内葡萄酒业巨头均有牵涉,因而备受业界关注,这场纷争也被冠以“葡萄酒业知识产权第一案”。在“威龙”等企业的反对下,2002年7月商标局认定“解百纳”是红葡萄酒原料品种的名称,撤销了该商标。对此.“张裕”不服.此案进入到行政复审。  相似文献   

20.
2007年11月8日.历时43个月历经三审的Canon公司诉Recyde Assist公司案终于尘埃落定.该案被评为"2007年世界重大知识产权事件"之一.该案判决结果不仅关系到双方当事人的利益,还关系到修理、再生行业以及与接口技术、兼容技术相关的大批企业,涉及广泛的社会公共利益,引起了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争议.在分析案件的基础上.从司法实践的角度对修理与再造界定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