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台湾的门神     
胡迌 《台声》2008,(3):76-79
门神,看守门户之神,是中国古老的民间信仰。中国古代“五祀”,有五种祭祀对象:门、窗、井、灶、中溜(屋檐或堂屋),门居首位。在古老风俗中.祭祀门神可能是最久远的。《礼记.月令》曰:“孟秋之月其祀门。”《丧大记注》曰:“君释菜,以礼礼门神。”《淮南子》记载:“夏后祀户,殷人祀门。”到了周朝末年。正式有了专门为人护卫门户的神明。门神能够驱邪魔、保平安,卫家宅、助功利、降吉祥,二千余年来,傲立于各种寺庙和千家万户的大门上,历久不衰。  相似文献   

2.
(上接本文第一部分《原文及注、译、按》之79,载本刊2005年第5期)80.达巷党人日:“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注“达巷党”:“巷党”即里巷,(《译注》第93页)“达”是里巷的名称。“执”,从事(于)。译达巷党有人说  相似文献   

3.
门神     
在我国古代,各路神仙大都有庙宇,例如玉皇庙、东岳庙、城隍庙、土地庙等等,但也有没有庙宇的神仙,门神就是其中的一个,它从诞生之日起,就威风凛凛屹立在千家万户的门扉上,历经沧桑,依然如故。所谓门神,是指张贴或绘制在门上的神灵形象,是“之神”,主要任务是驱鬼避邪,保护门户。门神在我国民间流传历史之久,种类之多,在诸神中是最为突出的。原始社会,人们只是“巢居”、“穴居”,没有房屋这风避雨。随着社会的发展,私有制的产生,人们逐渐学会了造房子,并由群居发展到各立门户,房屋不但可以遮风避雨,防止野兽侵扰,而且…  相似文献   

4.
门神     
门神文/图葛磊在我国古代,各路神仙人都有庙宇,例如玉皇庙、东岳庙、城隍庙、土地庙等等,但也有没有庙宇的神仙,门神就是其中一个,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挺然屹立在千家万户的门扉上,历经沧桑,威风凛凛。所谓门神,是指张贴或绘制在门上的神灵形象,是“守门之神”,...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5月的一次讲话中,告诫领导干部说:“咱们的门神要摆正,大鬼小鬼莫进来.一个要有情操,这是一道防线;一个要有戒惧,一定要有敬畏之心.”摆正门神,拒鬼于门外,乃是防身祛病、确保平安的关键所在. 旧时过年,民间有在自己家门上贴门神的习俗.被称作门神的有关公、包公等历史人物,但更多的是钟馗,因为传说钟馗能捉鬼.  相似文献   

6.
关志国 《求索》2007,(11):141-143
黄老学认为“一”是万物的根本,相对于万物“一”具有优越的地位。在对“一”的深刻认识基础上,黄老学形成了“执一”政治观念。黄老学认为君主就是“一”的体现,“执一”是君主修身、治国的基本原则。“执一”表现为以一应万的内涵,“执一”要求君主做到依法治国,“执一”的目的是实现天下的统一及各种政治集团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敦化市国税局机关大院和居民小区,近几年来,治安状况明显好转。过去一些门被撬、车被偷的现象基本杜绝了,职工上班放心,家属生活安心。原因就是请来了一班“护门神”。敦化市保安服务公司派驻的保安战士,工作尽职尽责,使那些“梁上君子”无缝可钻,一些散乱杂人、无证商贩,不得任意乱  相似文献   

8.
“水浒气”     
鲁迅先生曾深刻指出:“中国确也还盛行着《三国志演义》和《水浒传》,但这是为了社会还有三国气和水浒气的缘故。”(《且介亭杂文二集·叶紫作<丰收>序》)限于篇幅,此处“三国气”存而不论。何谓“水浒气”?在相当程度上说,乃霸气、盗气、匪气、流氓气也。《水浒传》中恶霸形形色色,祝家庄庄主、西门庆、蒋门神之流,虽童稚亦耳熟能详;桃花山、二龙山等山大王,分明是占山为王、打家劫舍、为害一方之强盗;混江龙李俊、船伙儿张横辈,则是驾着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动辄将客商扔进水里喂鱼的水上土匪;而花花太岁高衙内、没毛大虫牛二之流氓行径,同样令人  相似文献   

9.
杨林 《求索》2004,(12)
“禅商”是当代企业文化发展中的一个新动向,它涉及到三个基本问题赚钱动机与生存智慧、差别智与根本智、张扬个性与破除我执。“禅商”是继“儒商”之后中国企业家对传统文化的再斟酌和再选择。这种“悟心灵之源,体万物之道”的文化觉悟有助于当代经济生活的品质沉淀和“商道”智慧的逐步成型。  相似文献   

10.
“言”是语言、文字,“意”是事物的真象或真知、思想。先秦时代,儒家和墨家都认为言能尽意。《论语·子路》中就说:“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苟子也说:“不好言,不乐言,则必非诚士。故君子之于言也,志好之,行安之,乐言之。”(《非相》)墨子认为:“举,拟实也,言,出举也。”(《经上》)举就是拟实,以此名拟彼实,言就是把物之摹写表达出来。所以言能表达真知,传达知识。掌握了言,便知道了所要表达的意义了,“言,口之利也。执所言而意得见,心之辨也。”(《经上》)儒墨两家充分看到了语言在表达思想、阐述真知中的作用,论证了“言”和“意”的一致性。然而“言”“意”对立的地方,他们并没有加以注意,倒是被庄子发现了。  相似文献   

11.
<正>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简称拒执罪,是指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近年来,“拒执犯罪”严重挑战司法公信力,极大损害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社会对此反响强烈。2022年以来,温州市鹿城区人大常委会在全区范围内首次开展打击“拒执犯罪”联合协作专项监督,全力维护司法权威和群众权益。此次专项监督对象为区法院、区检察院和区公安机关办理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重点监督公检法三家就“打击拒执”案件的配合协作机制。一年间,全区审结“拒执”案件49件,对54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促成申请人与被执行人和解金额达5000余万元。  相似文献   

12.
如果说法律是正义与平等的护国之剑,那么,法官就是神圣而威严的执剑人,而“人民满意”则是检验“全社会共同构筑对法律的忠诚与信仰”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夜不闭户”早已成昨日往事,“盗”到了非防不可的地步,智能电子报警器作为高科技产物自然首当其冲,担负起新时代的门神。但在各类电子报警器的使用上,有些人产生了种种误解。笔者试从电子技术的角度,对出现在报警器使用方面的诸多误解加以诠释,以求起到抛砖引玉之效。“布、撤防真累赘,仅为了防止机率并不大的隐患,而给自己每天的日常生活增添布防、撤防的麻烦。”注释:真正意识到安全重要的用户,是能够权衡轻重的,把布、撤防当成像刷牙洗脸一样的生活习惯也就不是一件麻烦事了。何况,目前市场上有新功能的无线报警产品:将遥控器的功能和…  相似文献   

14.
王学斌 《人民论坛》2023,(23):13-17
习近平文化思想扎根人民群众之“主体”,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总体”,立足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之“整体”,紧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之“大体”。这是执一端而驭万象之“体”,亦是纳诸多“用”于其中且熔于一炉之“体”,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全局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推进司法改革”的任务。所谓“推进司法改革”,是指在党的领导下,有规划、有步骤地在司法系统各部门实行渐进式的改革,使之逐步推进,实现自我完善。这是一项涉及面很宽的综合系统工程,它应包括公、检、法、司、安五个部门的机构设置、领导体制、执...  相似文献   

16.
“社会正义”无疑是马克思哲学当代性讨论中不容忽视的重大理论问题。清理并剖析相关研究成果,对于回应西方政治哲学思潮的执战并开展批判性对话,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学界关于这一问题存有若干争论。马克思“社会正义”理论在应对重大现实课题中彰显了其“批判”与“规范”的双重向度。  相似文献   

17.
“文景之治”是中国古代社会出现的第一个太平盛世 ,它是在黄老“无为”思想指导下所取得的第一个大胜利 ,故又称“黄老之治”。老子曰 :“执古之道 ,以御今之有。”就是说 ,明古之理 ,可以治今之事。[1] 今天 ,我们研究黄老之学与文景之治 ,并借鉴蕴涵其中的现代管理意识与领导方法 ,对于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 ,提高现代领导水平和管理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巨大的启迪性。一、黄老之学与文景之治所谓“黄老之学”是指战国时期形成的道家学说的两派。“黄”指黄帝之学 ,既讲道也讲法 ;“老”指老子学说。它是以道家思想…  相似文献   

18.
春秋以前巴人史迹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以前有明确时代记载之巴人活动史迹主要有如下几条: 禹时:“禹会诸候于会稽,执玉缺帛者万国,巴蜀往焉”① 夏代;“夏后启之臣曰孟涂,是司神于巴,(巴)人请讼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乃执之。是请生,居山上。在丹山西,丹山,在丹阳南,丹田巴属也②。” 商代:商代殷墟甲骨文中有关于巴的记载:“壬申卜,争,贞令妇好从沚(盾戈)伐巴方,受又”③。“口口卜,口,贞王佳妇好令沚(盾戈)伐巴方,受有又。贞王勿佳好好以沚(盾戈)伐巴方,弗其受有又”。④“辛未卜,争,贞妇好其以沚(盾戈)伐巴方,王自东受伐蚩阱,于妇好立。贞妇好其从沚(盾戈)伐巴方,王自东受伐蚩阱于妇好立”⑤。“贞,巴不其受年?巴受年?王占曰:巴其受年”⑥。“癸酉卜,我贞,至巴亡祸”⑦  相似文献   

19.
“看”是哲学的独特方式。西方哲学的“看”自古希腊起就显现出了其样式。到了近代,“看”被僵执化为二元分立的认识论模式,失却了时间性和历史性,导致了一种“静观”和“自闭”的立场,漠视了人的生存的鲜活与真实。中国哲学的“看”专注于内在的修养与发扬,重视生成与“缘”性,但却寄托于“心”之觉知,失之于神秘晦暗。马克思的辩证法开启了“看”的合理视域,立足于感性实践之基础,着眼于人的现实的生存活动,使人的和历史的辩证本性真实地显现出来。马克思的“看”的视域充满开放,从根本处超越了近代哲学的现成状态,实现了“看”之方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20.
晋释道安的“不依国主 ,则法事难立”一语 ,是对十六国时期佛教传播情况的总结与批评 ,而实际上他在倡导一种符合古代印度传统的弘法之道 ,即“教化之体 ,宜令广布”。在释道安的传教活动中 ,他不仅要求其学生遵守此原则 ,而且本人也身体力行。这一原则终于由他的学生释慧远以《沙门不敬王者论》的醒目论题推出 ,成为中国早期佛教在南方的弘法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