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学的目的要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政党制订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是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的思想武器。通过政治经济学的教学,要使广大干部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清什么是资本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深刻认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明确认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及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决心,坚定共产主义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8,(12)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以资本主义创造了毁灭自身的物质力量和阶级力量为基础,提出了"两个必然"的科学论断,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随后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里,提出了"两个决不会",揭示了"两个必然"的实现条件。"两个必然"的实现在现实的实践中,是长期性、多样性和条件性的统一。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共产主义,是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向共产主义的过渡是不同的方式和道路,具有多样性;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共产主义的胜利,要以生产力的发展这一客观尺度和无产阶级发挥主观能动性这一主观力量为条件。待各方面条件成熟,"两个必然"必将成为现实的实践。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一条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当今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两种制度体系发生的一些新变化,向这条规律(或者说整个社会主义理论)提出了挑战。一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没有一个变成社会主义国家,而且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相对稳定发展;二是社会主义运动在前进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局部地区出现了倒退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一些人对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结论产生怀疑和动摇;国外一些敌  相似文献   

4.
李晓燕 《理论导刊》2008,1(2):29-31
"两个必然"是马克思恩榕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两大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历史命运的科学判断,将这一判断释义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不符合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原意.与此相关,在"两大主义"尤其是资本主义历史命运问题上,"资本主义必然发展到社会主义"这一判断,比"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表述,更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也更符合<共产党宣言>的有关思想.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经历了一系列严重的危机、动荡和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出现了转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上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获得了世界性的扩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是否意味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已经消除?是否避免了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规律是否已不复存在?这些重要问题,正为世界上一切关心人类前途命运的人们所关注,也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予以解答的历史课题。  相似文献   

6.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革命导师在150年前就揭示和论证的科学论断。然而,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但至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仍未因危机而进入灭亡。相反的是,随着社会主义“领头羊”苏联的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运动在20...  相似文献   

7.
肖云 《理论视野》2000,(6):44-46
《资本论》对于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是人们所熟知的。确实自《资本论》发表以来,对于人们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掌握它的发展规律,确立社会主义必然要取代资本主义的坚强理想和信念,发挥了巨大作用。现在的问题是我国正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本论》对此是否也有指导作用呢?如果说有,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本文对这个问题谈些学习体会,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强调经济条件对阶级划分的决定作用时,并没有否定其他因素在阶级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从劳动、私有制、异化劳动几个方面试图说明这些因素对阶级产生发展的作用。旨在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全面异化,资本主义社会是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否定环节,其摆脱不了必然被超越和扬弃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9.
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创新成果。社会主义实践、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和经济全球化都在推动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当代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一系列重大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一、政治经济学目标任务的创新发展一般而言,政治经济学的目标任务是由其本质属性决定的。经济学有没有阶级性?马克  相似文献   

10.
刘冰 《理论探讨》2001,(2):17-18
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分析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资本主义发展到今天,由于新科技革命的兴起,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有了新的特点.但未能消除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生产资料私有制.因此也不可能最终挽救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1.
(一) 一百多年以前,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历史规律,科学地回答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命运问题。但是长期以来,“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个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被曲解、误解  相似文献   

12.
高欣 《学理论》2013,(4):63-64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著作,以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为指导重温《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对于我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和政治体制改革、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清当前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现实和本质,从而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坚持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奋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两个必然”,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揭示的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规律,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由于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新情况,使得如何结合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实际来理解“两个必然”,成为大家公认的难点。在各《科学社会主义》教材中,大都一般地阐明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出现的新情况,并没有改变它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本质,没有消除资本  相似文献   

14.
唯物史观又称马克思哲学,马克思哲学亦称唯物史观。《资本论》书写的学术使命在于揭露资本主义的腐朽、资本剥削的秘密和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等,这表明《资本论》不仅是经济学著作、政治经济学著作,还是哲学著作,具有唯物史观意蕴的哲学著作。从"资本"或"资本主义"应该"是什么"的唯物史观逻辑视域理解,资本主义或资本逻辑不是资本正义的现实展开而是资本异化正义的现实揭露。从"为什么是什么"的唯物史观逻辑视域理解,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在于能够满足剩余价值榨取的资本逻辑。从"未来是什么"的唯物史观逻辑视域理解,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是资本逻辑充分展开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5.
时雪 《学理论》2012,(23):23-24
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问题一直以来备受人们关注.马克思曾经就此问题提出过著名的“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学说,生动有力、科学坚定地提出资本主义最终必然会走向灭亡.立足于“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一词,针对理论界对“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界定,结合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及资本主义的现状,以马克思的“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辩证关系及两种不同社会主义的区别,得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结论,从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  相似文献   

16.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简称两个必然)是马克思恩格斯根据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的规律得出的结论,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在教学中,如何结合国际共运的实践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来讲授两个必然,值得我们认真研究。讲清这个问题,对于端正一些人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有一种观点认为,自《共产党宣言》发表后一百多年来,由于资本主义在不断的发展,因此两个必然没有得到证实。这是一种误解。两个必然是对资本主义的否定。这种否定是从唯物史观出发,根据生  相似文献   

17.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信念的大问题。只要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以绝对的优势战胜并最终取代资本主义,这一问题始终就有常谈的必要。但要谈得深入人心,坚定人们的信念,就需要有理有据,抓住实质。因而,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行全面辩证的、历史的和具体的分析,是非常必要的一、社会主义学说基本内容的科学性,决定了社会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理论优越性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这一过程的普遍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人类终将走向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唯物史观发现了人类社会运动发展的两条基本规律: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上层建设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容观必然性。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实质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这一规律决定了资本主义方式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这一切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国经济学界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地位和作用的讨论,具有深刻社会内容和长远历史意义。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不仅是争个谁是谁非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对中国现实经济矛盾的研究,切实地寻找中国坚持社会主义、改革经济、发展经济的可行之路。主流地位和主导作用不是自封的,而是由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所决定的。确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流地位和主导作用,并不是一句口号,也不能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实现,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原则和方法的指导下,揭示和论证中国经济矛盾,创立社会主义的中国政治经济学体系,指导…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在这种新形势下,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构筑我们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重中之重,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不断地深化研究。马克思主义以批判的视角对黑格尔哲学、古典政治经济学及资本主义进行理论分析、坚持了历史性和物质性,得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资本关系不是永恒存在的、不能将其超历史化这一结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则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对工人、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和压榨的本质,并批判地指出了古典经济学中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资本本质认知上存在的某些肤浅及错误观点。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并从这一视角出发,研究马克思主义是正确领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这三项内容内在关系的前提,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把握历史发展潮流、正确制定国家社会发展战略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在《共产党宣言》中,作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结论。我认为这一论断是正确的,它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预示着人类社会必然会出现一个高于和优于现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但是,这一百多年来,不论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前人无法预料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有的情况和问题还使人感到困惑。因此,我们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