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中亚地区在地缘政治、地缘经济(战略性能源)和国际安全方面具有重大战略价值,冷战后,特别是“九一一”事件后,美俄加剧了在中亚地区的争夺。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攻势,俄罗斯艰难应对。在维护俄罗斯的中亚战略利益、打击中亚“三股势力”、缔造俄南部和东部稳定周边环境、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方面,上海合作组织对于俄罗斯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亚各国独立后,有关国家在中亚国际政治舞台上展开了激烈角逐,最终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伊朗和俄罗斯凭借其固有的地缘政治、经济优势以及民族、宗教联系,成为中亚地缘战略棋盘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棋手,并因各自的利益需求而走向结盟。与美国和土耳其在中亚的利益主导型结盟关系不同,伊、俄两国在中亚结成一种借助型联盟关系。由于受文明因素、战略侧重点和中亚各国之间矛盾的制约,伊、俄两国关系不会一帆风顺。  相似文献   

3.
荣慧 《亚非纵横》2008,(6):28-34,40
普京上台以来,俄罗斯一直致力于恢复在中亚的影响。梅普组合政权模式保证了俄中亚政策的延续性。俄格冲突后,俄中亚政策将更加主动和强硬,以巩固目前在中亚地缘政治竞争中的相对优势。目前,俄中亚政策在战略层面上没有发生变化,变化的仅仅是策略。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以来,格鲁吉亚与俄、美保持着紧密而复杂的政治经济关系,俄美也都表现出对格的争夺之意。尤其是"9.11"事件后,美以反恐为名进军中亚,俄罗斯不能置地缘战略安全利益于不顾,奋力与美角逐格鲁吉亚,维护俄南部局势的稳定和传统的势力范围,而美亦不会停止反恐的脚步,与俄争夺格鲁吉亚和中亚国家的控制权。因此,传统的格俄关系发展方向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除去两国自身因素,美国是对二者关系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美国一心想趁俄罗斯虚弱之机扩大在东欧与中亚的影响力,企图彻底肢解独联体,大肆从事"民主改造",策划"颜色革命",并在乌克兰、格鲁吉亚与吉尔吉斯斯坦连连得手。美国还企图将"颜色革命"进行到底,对俄实施"和平演变"。美国的"弱俄"政策与俄罗斯的"强俄"战略终于从2005年下半年以来发生激烈碰撞,俄罗斯一改长期的被动防守,主动出击,加大资源投入,强化与中亚有关国家的关系。美俄在独联体及中亚的地缘攻守态势逐渐出现重大变化:美国被迫从乌兹别克斯坦撤军,并一再乞求其他国家保留美军基地;俄乌两国则签署联盟协定。美俄之间不仅存在"单极"与多极的结构性矛盾,而且彼此在战略利益、价值观与发  相似文献   

6.
当前,国际能源战略格局正酝酿深刻变化,俄罗斯能源政策也经历着重要调整,中俄能源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面对新形势,中国要正确看待中俄能源合作的现实困难与长远前景,适时调整思路,制订对俄能源合作的总体战略,特别是要综合考虑国际能源价格走势与国内能源价格政策改革之间的平衡,在对俄能源合作的价格谈判中确定根本原则;协调中俄在中亚能源开发与外运中的利益,努力与俄罗斯及中亚国家实现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7.
中亚地区油气资源丰富,被誉为“第二个中东”和世界“21世纪的能源基地”。近年来,中亚已成为大国争夺的焦点,它们针对中亚的能源博弈力度不断加大。俄罗斯在中亚能源格局中占据传统优势,不仅控制着中亚油气资源的外运方向,掌握大量油气田,还涉足油气下游产业。但随着其他国家相继进入中亚能源领域和中亚各国能源出口多元战略的逐步落实,俄的优势地位正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8.
苏联解体后,美国乘中亚的“权力真空”之际,开始染指中亚地区。阿富汗战争后中亚地区的国际战略地位突现,美国实现在中亚地区驻军的目标,美俄战略利益格局发生变化;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使中国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加大;北约东扩,中亚地区国家成为北约和平伙伴,美国在中亚地区的影响更大。尽管中亚地区存在大国的竞争,出现各种国际力量与组织并存的局面,但是在反恐问题上,各国只有合作与协商,才能取得共赢,才能促进中亚的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为其继承国,经历了十多年的政治动荡和经济下滑。普京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内政外交新政策,使俄罗斯逐步走向复兴。普京政府在吸取历史和现实教训的基础上,以复兴大国地位为指向,开展务实外交。一方面,它仍视中亚地区为俄传统的势力范围,坚决反对美国的渗透;另一方面,它正视美国介入的现实,采取更灵活的手段争取中亚国家。俄在坚持优先发展与独联体国家间关系的同时,开始对独联体国家区别对待。中亚地区是美国全球战略中的重要一环,但鉴于俄罗斯在该地区的传统优势,美国政府没有采取冒进的政策,而是稳扎稳打,由点及面地向中亚全面渗透。俄美两国在中亚的战略是相冲突的,这将使两国在中亚展开全面的争夺。  相似文献   

10.
中亚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储量丰富的能源在苏联解体后成为大国争夺的对象。美国出于其全球战略和利益的需要,大力加强对中亚地区的渗透,与竭力维持传统影响的俄罗斯迎头相撞。地缘战略、能源战略是美俄两国在中亚争夺的目的所在。恐怖主义给美国提供了进入中亚地区的良机,美俄在中亚展开了更为激烈和隐蔽的争夺。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东亚能源外交战略不是为了遏制中日韩等东亚国家的发展,而是为了利用能源优势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提升国际地位,服务于俄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具体来说,俄罗斯东亚能源外交的战略考虑建立在四大权衡和三大选择的基础上,即俄与中国和日本的关系、政治利益与经济利益、欧洲市场与亚洲市场、大陆方向与海洋方向的权衡,俄能源输出是战略主旨还是策略考量,东亚国家对俄而言是伙伴还是对手,俄追求单赢还是共赢等选择。俄在与东亚国家能源合作问题上的表现变数较大,具有不确定性。俄罗斯油气民族主义的特点表现为实用主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比较分析了俄罗斯和中国在中亚地区的经济利益以及实现这些经济利益的手段和方式,认为中国与中亚的经济贸易关系已经超越了俄罗斯与中亚的经贸关系,并逐渐占据主要优势。但是在与中亚地区经济一体化问题上中国则远远落后于俄罗斯,后者通过俄、白、哈关税同盟逐渐吸纳原苏联地区加入欧亚经济共同体乃至最终形成欧亚经济联盟。在分析原苏联地区学者对欧亚经济一体化与中国的关系问题的不同看法的基础上,作者认为,假如俄罗斯能够实现欧亚联盟设想,并能够保障中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那么中国将乐见这种局势,因为它将保障中国西部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中国在该地区的利益正是与后者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中国不应该积极反对欧亚经济一体化,它关心的应该是如何与俄罗斯以及将来的欧亚联盟保持务实的政治和经济关系。对中国来说,原苏联地区是否统一没有任何区别,它将一如既往地与每一个国家继续发展和巩固双边关系。  相似文献   

13.
奥巴马上台后调整了美国全球反恐战略,中亚五国纷纷向西方国家靠拢,中亚局势出现不利于俄的变化。中亚五国密切与西方国家关系是出于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其未来走势将受阿富汗问题解决进程的影响。从长期看,俄仍是中亚五国外交政策的优先方向,中亚五国的大国平衡外交政策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14.
中亚五国安全形势主要面临三方面威胁:俄美地缘政治角逐加剧可能冲击中亚稳定;中亚国家在自然资源和边界上的争端、地区“三股势力”以及民族矛盾等问题可能引发国家间冲突;中亚五国长期总统集权、换届不畅,吉、塔两国面临政治动荡危险。目前,维护中亚局势稳定的因素暂居上风:俄美基于战略考虑,希望维持中亚地区稳定;中亚区域合作致力于缓解地区性矛盾;中亚五国威权主义政体仍有助于维护国内政局稳定。但从长期看,中亚安全隐忧难以消除。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国际油价持续飚升,俄罗斯经济实力的逐步恢复,它正试图改变欧盟东扩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战略挤压。俄一面谨慎地规避与美、欧的正面冲撞和全面抗衡;一面利用其外交、能源等优势,竭力在东欧、中亚、中东等传统政治舞台发挥作用,增强地区事务话语权,进而推动地区战略均势的重建,以维持和扩大本国的战略空间。中东地区因与俄罗斯有着密切的政治、经济利益,当前已成为俄罗斯构建地区战略均势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一向把中亚地区视为本国的“战略后院”,不容其他大国挑战其在中亚地区的主导地位。本文通过对俄与中亚国家双边与多边军事合作的分析,揭示了俄罗斯中亚地区军事安全战略与军事政策的主要内容与存在的问题,并对在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条件下我国如何在与中亚国家开展全方位合作中不损害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7.
亚太战略形成是普京执政期内俄罗斯外交战略上的重大调整,其核心在于将远东乃至整个俄罗斯融入亚太经济一体化之中,提升俄在亚太地区的地位与作用.俄亚太战略涉及三大地缘目标——周边方向、欧洲方向、亚太方向,带有鲜明的地缘政治与经济特点.在亚太地缘安全上,俄战略东移在一定程度上对亚太军事力量起到了再平衡作用.在亚太地缘经济上,俄资源禀赋为亚太各国能源战略提供了一种选择,其交通地理优势为亚太国家通往欧洲物流提供了国际运输便利,对整个地区战略格局将产生影响.在亚太地区政治与经济格局中,中国应采取联俄睦邻政策,抗衡美国亚太战略部署:一是构建中俄安全利益共同体,推进亚太地区安全体系转型;二是构建中俄经济利益共同体,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三是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推进中国与亚太地区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和中亚的非政府组织大致有宗教性非政府组织、民族主义非政府组织、美国等西方国家资助下的非政府组织等7个类型。各种性质的非政府组织的存在,一方面有益于中亚各国和俄罗斯的民主化进程,同时,也滋生了极端民族主义、极端宗教主义和恐怖主义,严重损害了这些国家的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9.
美国中亚政策的矛盾与困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乘反恐之机,加紧向中亚渗透,逐渐成为影响中亚局势的重要外部力量之一。美国在中亚的利益主要表现为反恐、地缘政治和油气资源,对中亚政策皆由此衍生制定。虽然美国对中亚政策取得了相当成效:利用反恐战争实现了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扩大了在该地区的影响,进一步挤压了俄的战略空间,但由于美国在中亚的利益目标难以首尾相顾和取得平衡,其中亚政策常陷困境。一、民主与安全:孰轻孰重  相似文献   

20.
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和中亚各国经济以及中国与中亚的贸易造成沉重打击。2009年中国经济率先企稳回升,给中亚各国吸引外资缓解本国日益严峻的金融形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促进了中国与中亚各国在经济、政治、安全、人文等各方面的快速发展。由于中亚地缘政治、经济地位的特殊性,使之日益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中国和中亚各国的合作不可避免招致美俄等国的猜疑和忧心,从而给双边关系的发展带来挑战。不过,中国和中亚各国合作是建立在"政治互信、经济互助、资源互补"基础之上的双边关系,未来合作的机遇仍然会大于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