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社会与刑事辩护研讨会会议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文静 《中国司法》2008,(4):102-105
1月26日至27日,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和法制日报在北京中苑宾馆联合举办“和谐社会与刑事辩护研讨会”,最高法院副院长张军、司法部副部长赵大程出席研讨会开幕式并做重要讲话。来自中国和加拿大的部分领导、学者和刑事辩护律师就新修订的《律师法》关于刑事辩护的新规定与《刑事诉讼法》的衔接,律师豁免权、保密义务及嫌疑人对案件的知情权,刑事诈骗与民事欺诈行为的界定,死刑复核程序与死刑辩护等话题展开研讨。现将会议研讨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周伟  汤晖 《中国律师》2004,(5):37-42
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与纽约大学法学院联合主办的“刑事辩护对策国际研讨会”于2003年金秋时节召开。会议针对过去各次研讨会已经提出和论证的问题,旨在进行对策性研讨,以便为立法机关修改《刑事诉讼法》提供参考意见。来自纽约大学、香港大学以及国内多所知名大学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法律实务部门的法官、检察官和律师参加了会议,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改革和完善刑事辩护权的建议。以下是该次会议的纪要。一、刑事辩护总体问题及对策陈光中(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刑事辩护实际上是人权保障问题。人权保障涉及面很宽。从刑事法律方面来说,应该…  相似文献   

3.
新年伊始,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和法制日报社在这里举办“和谐社会与刑事辩护研讨会”,在此,我代表司法部向与会的各位来宾致以新春的问候,对大家长期以来对司法行政工作、律师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4.
《中国律师》2004,(12):62-62
中加刑事司法改革与辩护项目工作会议全国律协刑事业务委员会2004年会于2004年lO月28日在北京召开。由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主办。会议听取了全国律协刑委会工作报告暨中加项目组织建设工作报告、中加项目培训工作报告、加方关于中加项目执行情况的报告和中国刑辩网介绍,  相似文献   

5.
刑事辩护准入制度与有效辩护及普遍辩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祥德 《清华法学》2012,6(4):116-131
刑事辩护在国家法治建设与人权保障中的应然重要性与我国允许非律师承担辩护职责的实然性之间存在明显反差.实证调查证明,无论是从律师的数量上还是辩护质量上,在我国取消非律师担任辩护人的规定,建立刑事辩护准入制度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这一制度既可实现有效辩护的目的,也不违背普遍辩护的要求.故应当在现实国情允许的情况下,从死刑案件开始,分步骤、分层次地设立刑事辩护的准入制度;同时,设置与准入制度配套的管理监督机制、惩戒机制以及退出机制,并从辩护律师执业环境和刑事辩护收费制度等方面为刑事辩护准入制度的构建与实施营造良好的制度运行环境.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下,怎么发挥律师刑事辩护工作的作用,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服务,是律师刑事辩护工作的新问题,本文试图结合律师刑事辩护工作实际,探讨如何在律师刑事辩护工作中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7.
日本的刑事司法制度深受法国、德国、美国法的影响,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日本的刑事辩护制度在其刑事司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被称之为是“决定现行法生死存亡的核心点”①,是“预测日本刑事司法未来的关驻”。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试将日本的刑事辩护制度与我国的刑事辩护制度进行一些比较分析,以期对我国的法制建设有所研益。刑事辩护的问题大体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是为什么需要刑事辩护.辩护权的根据是什么,以及在刑事程序的哪一个阶段需要刑事辩护的问题。这些问题事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从辩护人那里获得援助的权利,…  相似文献   

8.
辩护制度,是法律规定的关于辩护权、辩护种类、辩护方式、辩护人的范围、辩护人的责任、辩护人的权利与义务等一系列规则的总称。目前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正在逐步走向成熟与完善,但不可否认我国刑事辩护制度仍然存在明显的不足,从完善立法和适应强化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的需要,我国刑事辩护制度仍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必要。  相似文献   

9.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与加拿大律师协会经过多年协作及交流,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为了更有力地支持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从事刑事辩护和改革,并加强全国律协和刑委会的能力以及刑辩律师在刑事司法过程包括调查、取证的代理和辩护,使全国律协和其刑委会更积极地参与刑法改革,2003年9月18日双方正式签订“加拿大律协和全国律协刑事司法改革与辩护项目”协议书,该项目得到加拿大国际开发署的资金支持。全国律协与加拿大律协的协作由来已久,自1994年加拿大律协考察团赴中以来,两律协之间的友好磋商以及坦诚交流就已经使双方在律师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刑事辩护制度的新发展主要包括刑事辩护全覆盖的试点工作、认罪认罚制度中刑事辩护形式的变化、程序性辩护策略的兴起、有效辩护理念的深入以及《法律援助法》对刑事辩护的推动等.当前刑事辩护制度实施中的问题可概括为六个方面,即辩护律师与值班律师的分界、委托辩护律师与法援律师的"冲突"、辩护律师阅卷权与调查取证权的保障、庭前...  相似文献   

11.
刑事辩护制度是刑事诉讼制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96年刑诉法的修改无论是在对刑事诉讼程序还是律师权利方面都做出了一定的突破.巩固了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但与国际刑事辩护制度标准仍有一定差距,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刑事辩护制度的发展。新《律师法》赋予律师更多的执业权利特别是律师的辩护权利,为《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律师法》不是基本法,不能囊括诉讼制度的全部,我国辩护制度存在的立法方面的缺失,仍期待《刑事诉讼法》再次修改时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做好律师刑事辩护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年伊始,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和法制日报社在这里举办“和谐社会与刑事辩护研讨会”,在此,我代表司法部向与会的各位来宾致以新春的问候,对大家长期以来对司法行政工作、律师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刑事辩护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司法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直接关系着健全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对于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保障人权,促进司法公正,实现社会和谐有着重要作用。党的十七大对新时期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总体布局做出了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3.
刑事辩护制度的改革已经成为我国刑事司法改革的当务之急,建立我国的刑事辩护准入制度,不仅是稳定辩护律师队伍、提高刑事辩护质量、全面实现刑事辩护社会价值的需要,也是实现司法公正,适应现代社会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本文指出刑事辩护制度的建立应该从死刑案件开始,分步骤、分阶段地设立刑事辩护的准入门槛,同时设置相应的监督、惩戒以及退出机制,为刑事辩护准入制度的实施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4.
吴平义 《法制与社会》2012,(32):114+121
刑事诉讼与刑事辩护密切相关,刑事辩护的功能的实现直接关系到刑事诉讼价值、目的的实现。要实现刑事辩护的功能保障人权需要从立法与司法实践两个方面予以保障。本文从目前刑事辩护的现状出发,探讨刑事辩护在刑事诉讼中的功能和实现所需的条件,以及在新刑事诉讼法即将实施的背景下,对刑事辩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程雷 《中国司法》2009,(5):29-32
一国刑事辩护制度的发达与完善程度对于该国刑事司法公正状况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诸多国家刑事司法现代化过程的经验以及我国自文革浩劫结束后的三十年法治建设的进程均表明,刑事辩护制度是刑事司法公正得以实现的、不可或缺的一环,甚至不少人士更加尖锐地指出,刑事辩护制度是衡量一国刑事司法发展水平的一项基本指标,辩护制度的发达程度直接说明了一国刑事司法公正的实现程度。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我很少做刑事辩护业务。原因不在于自己“为稻粱谋”去放弃收费相对低廉的刑事辩护业务,而商人般地去热衷收费相对较高的民商案件,只在于对刑事辩护业务,我有着一种“爱你真的很受伤”的感觉。  相似文献   

17.
侦查程序中的辩护在我国刑事辩护制度中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长期以来,由于“打击犯罪,维护稳定”的司法价值观在我国立法和司法中占有主导地位,使得我国刑事辩护制度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律师辩护风险大、困难多、效果差。刑事辩护制度的完善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涉及立法的进一步修改完善,又涉及司法实践中对现有法律规定的正确理解,还涉及人们对刑事辩护制度认识的进一步升华。  相似文献   

18.
汪贻飞 《政法学刊》2008,25(1):22-26
我国刑事立法观念、司法观念、律师观念远远落后于我国现行刑事辩护制度,因此造成了辩护制度与法律观念之间的"不兼容"现象,这种"不兼容"现象使得我国刑事辩护制度裹足不前。所以,刑事诉讼观念的相对滞后是我国刑事辩护障碍的最深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阿计 《政府法制》2008,(10):4-6
律师职业的最高境界是刑事辩护——这是西方律师界的普遍共识。但在我国,由于刑事辩护环境不尽理想,许多律师不愿承办刑辩业务。随着律师法的修订,事情正在向好的方向转化,但要使刑事辩护真正摆脱困境、彻底解除中国律师界的“心病”,还须在制度层面作出更深入、更实质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
李贵方 《中国司法》2021,(5):101-104
刑事辩护全覆盖,这是刑事辩护量的追求;刑事辩护的有效性,则是刑事辩护质的追求.刑事辩护的有效性其实也包含刑事处理的公正性.近年来,公、检、法机关都纠正了不少冤假错案,非常令人鼓舞、令人欣慰.但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当我们纠正过去的冤假错案时,是否又出现了新的冤假错案,留待将来去纠正?进一步的问题是,怎样最大限度地避免或者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