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胡田野 《时代法学》2013,11(4):59-65
由于中小企业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国家应激励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贷款,并建立政府担保的中小企业贷款项目,同时创建对中小企业的减免税机制。应构建中小企业融资的社会中介法律制度,如中小企业的征信机构,借贷风险评估机构,参与担保机构,提供借贷双方信息的中介机构,中小企业成长的辅导机构等。在立法上,要修改和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并以完善民间借贷为核心,制定《中小金融业法》,允许适当的利率市场化,适度放宽中小企业之间借贷法律效力以促进中小企业融资。要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的司法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
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中小企业在发展中融资困难的现象普遍存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正在逐步得到改变。多种融资方式的出现,使中小企业拥有越来越多的融资机会。中小企业在融资之前应该结合自身的需求,围绕融资规模、期限等因素作出最佳的融资决策。  相似文献   

3.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小企业在确保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缓解就业压力、拉动民间投资、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市场竞争、推进技术创新、促进市场繁荣、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起着难以替代的作用。但是,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特别是资金缺乏已成为困扰中小企业的重要问题。解决的途径在于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和担保基金,健全和完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融资体系与融资制度,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信贷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4.
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洁 《行政与法》2010,(11):36-38
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在中小企业经营与发展中,融资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研究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情况,对于管理者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本文将基于中小企业的主要特征和现状,分析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形态,探讨通过提高融资效率来规避融资风险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刍议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法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的融资本质上就是通过社会的资金分配制度对其进行社会资金的配给。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途径在于从制度的角度型构一种新的社会资金分配制度。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既有政府经济职能的因素,又有银行的因素、资本市场的因素及中小企业自身的因素。要建构一个克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制度体系,应解决以下四个核心的问题:一是要规范政府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功能;二是要构建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渠道;三是依法规范资本市场以保障中小企业融资;四是要构建克服中小企业自身局限性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是典型的以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为主导的体系,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融资渠道单一。文章对河北省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现状、困境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完善河北省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意见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直接融资适合于具有较高成长性的高新技术企业,而众多劳动密集性中小企业由于自身性质形成的信息不对称也难以成为银行等金融机构间接融资的对象.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局是市场缺陷造成的,政府干预是弥补市场缺陷的主要方式,政府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局中所形成的经济关系是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在借助"政府-社会中间层-市场"三元框架分析政府、与中小企业融资有关的社会中间层和中小企业的定位的基础上,应从经济法的主体角度进行相关的制度设计,探索长效机制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局.  相似文献   

8.
我国于2002年6月制定颁布的《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定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2005年,我国GDP的56%、社会销售额的59%、税收的46%、出口额的62%和就业的75%均是由中小企业创造或提供的。然而.中小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与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却是极不相称的。  相似文献   

9.
中小企业融资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都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社会经济中最活跃的因素。各国都在关注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美国和日本作为世界上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拥有较为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而我国台湾地区享有"中小企业王国之美称",有着中小企业发展的特色模式。上述国家和地区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与政府的金融政策对我国建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显重要,但由于实力弱、管理水平差、信誉低等原因,"融资难"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加上我国关于私募融资的具体法律规范以及相关法律制度的缺乏,使得私募融资这一重要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无法  相似文献   

11.
洪媛 《法制与社会》2013,(25):94-95
本文针对我国中小企业在银行业"钱荒"背景下的融资困境,分析资产证券化的动因、优势和作用,最后分析中小企业实施资产证券化的难点和重点,以期对我国中小企业探索有效的融资途径和中小企业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完善和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徐洪才 《法人》2009,(5):35-36
十年磨一剑,深圳创业板市场的即将推出,实在是来之不易。经验表明,建立创业板市场,有利于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引导社会资金和资源向中小创业企业和新兴行业流动,对中小企业融资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因此,我国中小企业应该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充分利用这一运作平台,借创业板市场推出之东风,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创业板市场的法律制度建设与中小企业之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蕾 《法学杂志》2006,27(1):81-84
本文分析了造成中国中小企业发展融资困境的原因,以及现行主板证券市场中小企业板块的局限性,评价了创业板市场在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中的作用,并阐述了创业板法律制度与中小企业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宇江 《刑警与科技》2008,(16):33-33
近年来,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但限于自身发展欠稳定、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透明度低、缺乏必要的担保和抵押等原因,中小企业常常被融资难问题困扰。而现在推行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已经成为中国人民银行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所采取的一项核心措施。  相似文献   

15.
金霞 《犯罪研究》2012,(1):86-91
1986年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通向一种新的现代化》一书作者)给世人敲响了警钟:风险社会已经到来。自彼时起,“风险社会”成为人们审视未来社会各个领域发展走向的一种基本视角。在当前我国民间融资行为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一方面能够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中小企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繁荣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中小企业在发展中的经营短期化、片面的利润追求最大化,给经济社会发展也带来极大的负面作用。本文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多将关注点放在大型企业,而对中小企业关注不够。文中指出解决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带来的负外部性和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瓶颈,需要从中小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的角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融资困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世界性难题。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初步建立,在实施和运行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和障碍。我们要立足国情,积极实施政府推进型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制度,通过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相关法律制度,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推进中小企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生力量,是非常重要和活跃的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中小企业贷款难,上市筹资难,资金供需严重脱节,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资金供需的矛盾总是不断地困扰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认真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与解决对策,对于中小企业成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辉  潘舒  赵光 《法制与社会》2010,(32):178-179
中小企业在吸收就业等许多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长远来看,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一国经济也有着重大影响。在各种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原因中,融资困难如同人类缺乏血液般突出。本文主要分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分析民间金融与中小企业的契合性,最后提出一些完善民间金融的措施使得民间金融可以有效的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刘莹 《法制与社会》2014,(14):106-107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当代经济生活中最为活跃的力量,其地位和作用已凸现。然而融资困难,却成为限制发展的瓶颈问题。目前,我国虽已制定并实施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但仍只停留于宣传层面,在实际工作中取得的效果不理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主要是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缺少配套的实施办法。因此,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就要加快立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