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志愿者组织负责人、志愿者及潜在志愿者的深入访谈,关注如何使志愿服务向常态化和社会化发展,如何吸引更多的、不同年龄层的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以及如何提高志愿服务组织的有效性。研究发现我国的志愿服务已经呈现多样化发展局面,社会化参与渠道日益扩大。不同年龄的志愿者和潜在志愿者的参与需求和动机不同,中青年群体更看重志愿活动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以及活动是否有意义。这就要求志愿者组织根据志愿者需求的变化,加强对志愿服务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完善对志愿者的动员和管理,提高志愿者组织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志愿服务的长期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青年是我国志愿服务队伍的主要群体,青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工作满意度的高低对其能否持续参与志愿服务具有重要影响。统计分析表明,组织环境与志愿者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正向关联,其中同事关系和组织参与对志愿者工作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而领导风格对志愿者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研究结果启示政府和志愿服务组织管理层,必须深入了解和掌握青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心理和动机,在营造良好同事关系和扩大志愿者组织参与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第十一届全运会志愿者的调查,探索了我国目前青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现状、个人因素对志愿服务的影响、志愿组织在志愿活动中的作用以及在组织志愿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调查数据显示,大型赛事活动中青年志愿者总体参与率较高,志愿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参与动机体现出利他动机与利己动机的结合;性别、教育程度以及政治身份等因素在志愿服务的参与过程中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影响;志愿组织在青年服务过程中发挥着多样化的作用,但目前还存在着社会支持率不高、服务形式单一、资金缺乏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是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参与者,优化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对于提升社会志愿服务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日、美两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经验。通过梳理日、美两国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基本情况,总结和提炼两国高校的志愿者活动,对我国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有一定启示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董润芸  耿越  丁雪 《工会论坛》2014,(3):167-169
志愿精神不仅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而且代表着一个民族、国家的文明程度。当前,志愿服务活动已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风气,作为一个思想觉悟较高、专业素质较硬的群体,高校学生逐渐成为我国青年志愿服务的主力军,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和任务。由高校学生组成的志愿大军发挥的作用与日俱增,同时志愿服务也成为新时期高校教育管理方式的一种变革。本文通过对高校研究生与本科生两类不同群体志愿服务对比问卷的调查,揭示问卷中所呈现的问题,对研究生今后如何更好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是我国志愿服务事业深化发展的重大契机,奥运之后,大学生志愿服务实现了工作性质、志愿者角色、招募形式、工作制度、服务成果等一系列的转化。经过调研,医学专业学生在志愿服务参与情况、服务愿望、服务动机、服务展望等方面均表现出良好的状况,为依托专业建立医学生志愿服务队,通过完善志愿者激励机制和保障体系实现长效发展提供了有效抓手。  相似文献   

7.
社会组织的发展,离不开庞大的志愿者队伍。我国老年人志愿者的参与率低、参与热情不高、参与志愿服务的领域过窄,志愿活动的开展还处在摸索阶段,尚未形成系统、完善的老年人志愿服务管理体系。应从老年人志愿者的角度出发,依据老年志愿者独有的特性及其参与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的良性动机,培育服务意识、创新管理机制,逐步提高老年人在社会组织志愿服务中的参与水平。  相似文献   

8.
作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重要专项,研究生支教团项目不仅是中西部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所需智力支持的重要来源,也是锻炼和培育研究生志愿服务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然而,通过对中部两所具有代表性的重点高校研究生支教团项目运行过程分析来看,其在项目活动前、中、后中分别存在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参与动机的价值性与功利性并存、选拔机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不够;岗前培训的精准性与专业性不足、志愿服务监管与保障不尽完善;志愿服务活动评价方式诊断促进功能不足、评价方式多样性与实质性缺失、评价内容与激励机制不尽明确等问题。为此,研究生支教团项目价值呈现,需要凸显以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为导向的志愿者选拔机制,完善以教育教学为核心内容的支教团岗前培训与服务过程管理,实施兼顾过程改进与结果分级为指向的评价理念、方式与内容变革。  相似文献   

9.
高校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建立需借助政府、社区、园区多方力量支持和辅助才能得以实现,具体包涵志愿服务信息交流机制,志愿者组织管理和激励机制,意外风险保障机制等。通过志愿服务信息的交流和沟通,完善组织管理,根据服务志愿动机采取不同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0.
志愿服务保障机制的法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有效回收的1753名北京市志愿者的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志愿服务保障方面立法的缺失是阻碍志愿服务行动进一步提升和加强的重要因素。对不同志愿者群体进行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不同志愿群体的志愿保障需求程度是不同的,其中城市青年志愿者相对其他志愿群体的志愿服务保障的需求更高。因此,为推动我国志愿服务行动,一方面是要加强立法工作,保障志愿服务双方当事人的权益,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志愿服务保障主体的不同需求,从而制订有针对性、有特色的志愿服务保障法规。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大学生已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载体,他们缘于提升自我能力、奉献社会等动机参与志愿服务,理应得到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鼓励。通过调研沈阳医学院部分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实际情况,发现大学生志愿服务面临志愿组织专业化程度无法满足需求、志愿服务形式单一、志愿服务信息来源渠道不畅、志愿者的积极性偏低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观照国外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特点,提出进一步优化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路径,即志愿服务制度化、志愿服务常态化、志愿服务专业化、志愿服务法治化和志愿服务网络化。  相似文献   

12.
在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期间,大约有6262.3万的美国人参加过至少一次志愿服务,占16岁及以上美国人口的24.9%,平均贡献52个小时,从事众多的志愿服务活动.美国志愿服务的发展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体系作支撑.美国领导人的倡导对促进志愿服务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美国志愿服务活动领域广泛,经费来源多渠道化,志愿者具有强烈的奉献精神,志愿服务实现制度化、法制化并得到政府的支持.美国志愿服务的发展对我国志愿服务的开展具有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青年志愿者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实现有效的个体心理调适是新的时代性课题。针对青年志愿者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应该展开辩证的、理性的分析,立足志愿者个人心理特点,借助政府及相关社会组织的指导和协调,构筑适应志愿服务活动的新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志愿者组织不断发展和壮大,成为志愿组织发展的重要力量。文章从大学生心态入手,研究志愿服务机制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对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现状及健康发展的对策问题进行探究,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管理及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近年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得以蓬勃发展,亟需将志愿服务纳入法制化轨道。志愿活动中纠纷的处理、责任的承担等,都需要首先对志愿服务主体法律关系予以明确界定。志愿服务的核心精神自愿性、无偿性、利他性决定了志愿者、志愿者服务组织、志愿者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建立在具有服务与帮助性质的帮工合同、委托合同基础上。志愿服务主体地位平等,志愿服务导致的损害,责任方应承担民事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16.
志愿者活动对促进当代中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综合素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虽然我国社会志愿者活动发展速度较快,但从我国当前青年志愿者活动发展的主体、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活动的保障措施等方面来看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制约其持续发展。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应加强公民意识和培育志愿精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志愿活动的规范化及内涵建设。  相似文献   

17.
在大规模志愿者活动期间,高校通过建立临时基层党组织发挥党员志愿者的引领作用,不仅是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益探索,也在提高志愿服务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临时基层党组织虽然存在的时间有限,存在的场合固定,但它组织形式灵活、活动开展贴近实践,是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党性教育、促进志愿服务有效展开的有利平台。  相似文献   

18.
高校志愿者服务长效机制的内涵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志愿者服务长效机制通过对志愿者活动的科学有效的管理,实现和完善志愿功能,弘扬志愿精神。志愿活动使学生增进友爱、充实心灵、提升道德境界;同时促进校园文化、学校精神文明发展,普及人文关怀,增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9.
津贴志愿者是指补贴志愿者或志愿者组织在志愿服务和提供公共服务(产品)过程中的必要成本,以维持其正常运转,并将这种补助作为承认其社会价值的一种方式的激励机制。津贴志愿者概念与志愿者概念在志愿服务精神上是一致的。这种机制的建立与推广,对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深圳青年志愿者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青年志愿者参与服务的动机有爱心奉献、回报社会、充实精神、施展才华、应尽职责;他们在服务过程中自己得到心灵回归、友好情谊、锻炼成才、思想变化等收获.研究发现经济发展对青年志愿者的产生有促进作用;青年志愿者的人员从精英扩散到大众;动机差异对青年志愿者的行为影响不大;青年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志愿精神逐渐成为一种现代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