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早期,如何发动革命是核心问题。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运用到中国农村。从湖南到井冈山再到赣南,毛泽东进行了大量的农村调查,对于如何在农村划分阶级和发动农民革命逐步形成了成熟的判断。在湖南的农村调查中,毛泽东充分认识到了农民运动的力量,但对于如何划分农村阶级还没有形成准确的认识。在井冈山的农村调查中,毛泽东把小地主和富农作为农村社会的中间阶层,对他们的斗争有所缓和,但却没有找到富农和地主区别对待的依据。在赣南的农村调查中,毛泽东从剥削性质上认清了地主和富农的区别,并制定出了划分农村阶级成分的具体标准,这标志着毛泽东对农村阶级问题的认识已经成熟。此后,毛泽东农村调查的关注点从农村阶级问题变成了基层组织问题。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05周年。在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时候,重温毛泽东同志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视与关怀,必将增强我们抓好农村工作,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决心和信心。  相似文献   

3.
开拓毛泽东教育思想研究的新领域———评《毛泽东农村教育思想》王兴国由李铁映题写书名、翟定一主编的《毛泽东农村教育思想》一书,新近已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开拓了毛泽东教育思想研究的新领域,是国内第一本研究毛泽东农村教育思想的专著。一本书首次对毛泽...  相似文献   

4.
王茜 《前沿》2009,(3):35-38
毛泽东历来重视调查工作,并特别强调在中央领导同志身边工作的秘书应有特殊的调查研究任务。田家英遵照毛泽东同志的指示,怀着为广大劳动人民谋福利的崇高目的,多次下到基层,特别是深入农村,进行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调查研究的活动中”。他的“民本”思想在他长期的调查研究工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相似文献   

5.
张雄文 《现代领导》2014,(11):41-41
一 刘少奇在新四军的时间并不长.一年后的1942年3月就奉毛泽东之命返回延安,成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三位书记之一(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进入了中央核心领导层。但这么短的时间内,他就敏锐地看出了粟裕的出色才干。回到延安,刘少奇向毛泽东详细汇报了自己的工作。其间,他对粟裕还赞不绝口.高兴地说在华中局和新四军工作时发现两个人才,“一是新四军四师政委邓子恢.他是农村工作的专家:二是新四军一师师长粟裕.是新四军7个师中,打仗打得最多和最好的一个师长”。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对毛泽东农业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黄世贤、黎红刚在《江西社会科学》上撰文,从以下4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对毛泽东农业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一是关于农业的战略地位问题。毛泽东从中国实际出发,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的战略方针。邓小平在勾画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中,总是首先考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总是把农业经济放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首位。二是关于农村经济体制问题。邓小平按照马克思主义原理,实事求是地了解了中国农村问题,他推行包产到户绝不是要摒弃毛泽东一贯追求的发展集体经济的思想。发展…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说:“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这一论断,解放后被近代史研究者所接受,几乎成了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经典性结论。 这个历史结论,引起了我的思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发动农村、由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取得了革命胜利。毛泽东以此批评辛亥革命没  相似文献   

8.
论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的工商政策和策略朱新镛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在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制定和实行了一系列有关保护和奖励城乡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有效地调动了根据地私人工商业者为根据地社会经济服务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毛泽东还就有关在中国新民主主义...  相似文献   

9.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我们重温毛泽东同志关于“农业为基础”的思想,对于深入贯彻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上台阶、奔小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建国以来,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农业问题。他的“农业为基础”的思想,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光辉指导思想,是对马克思“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生产率,是  相似文献   

10.
郭炳寿 《新东方》2000,(4):30-31
1962年,在毛泽东身边工作了15年之久的毛泽东的卫士长李银桥,根据毛泽东的安排,即将离开毛泽东到天津工作。4月21日,毛泽东把李银桥全家请到中南海游泳池自己的办公室亲切话别、合影留念。同时,毛泽东把前一天(20日)为李银桥写好的《长征》诗手迹亲手送给了李银桥作纪念。  相似文献   

11.
杨华岳 《传承》2006,4(7):44-45
新民主主义合作社思想是毛泽东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列主义关于合作制理论与中国革命根据地合作社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产生于大革命时期,形成于抗日战争时期,在解放战争时期和解放初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实际上,农业合作经济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合作社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农业合作经济又是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稳定家庭联产承包制,进而发展集体经济的一种实现形式。因此,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今天,回顾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合作社思想,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与毛泽东农村发展思想,一脉相承,具有诸多共性,反映了我们党在农村发展理念、农村发展战略以及农村发展的政策方式上的连续性。毛泽东与习近平都强调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都正确把握了农村发展的方向,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都主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把"饭碗端在自己的手里";都具有系统性思维,致力于促进农村产业、生态和乡风的全面发展;都主张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农业农村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13.
陈立旭 《同舟共进》2014,(5):44-45,46-52
毛泽东生前十分信任汪东兴,将他调到自己身边工作长达30年;汪东兴终生敬佩毛泽东,在毛身边兢兢业业工作。二人结下了深厚友谊。转战陕北前,毛泽东选中汪东兴 汪东兴是1947年调到中共中央机关工作的。当时国民党大批军队已进逼延安,毛泽东和中央机关正准备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先驱吴家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这既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特征,也是毛泽东的独特风格。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在“相结合”的过程中,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民主...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与现代中国农民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与现代中国农民问题陈赞才毛泽东历来十分重视农民问题,他为中国农民的翻身解放,为改变中国农村的贫穷落后面貌奋斗不息,并取得了卓著成效。在新的历史时期,农民问题仍然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研究毛泽东关于中国农民问题的理论和实践,对于建设有中国...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宁都遇知音汤胜利在土地革命战争的初。中期,毛泽东就十分了解中国的国情,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理论,这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理论。尽管实践一再证明毛泽东是正确的,但是,因不符合“左”倾中央领导奉行的“有’倾教条主义与“左”倾冒险主...  相似文献   

17.
本期导读     
《春秋》2013,(6):1-1
毛泽东生于农村,农民家庭和农村生活使他对农民有着最直观而深刻的认识,对贫苦农民怀有真挚而深厚的感情。学生时代,他多次深入农村调查农民情况;投身革命后,他领导农民进行武装斗争;  相似文献   

18.
<正>毛泽东1933年11月下旬的才溪乡调查,是他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一次著名的社会调查。在才溪乡调查中,毛泽东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才溪人民的革命斗争实践进行了全面、系统、周密的调查和科学的总结,为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毛泽东的才溪乡调查,为我们树立了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19.
略论毛泽东“赶超”思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略论毛泽东﹃赶超﹄思想唐贤秋一毛泽东“赶超”思想产生于建国初期的五十年代中期。1955年,随着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的到来,毛泽东便开始把自己的注意力转向如何加快社会主义建设速度的问题。他说:“中国的工业化的规模和速度,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项事业的...  相似文献   

20.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所建立的社会制度的理论。新中国成立后 ,在农村、城市及国家工业化建设中 ,都出现了一些新矛盾、新问题 ,这些新矛盾、新问题促使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进行了新的思考与判断。建国头三年 ,中国人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国有经济的发展壮大又影响了毛泽东对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部署的考虑。所有这些最终成为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客观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