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晓东 《学理论》2009,(12):24-25
近年来,整体性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越来越成为重要的方法论诉求。整体性研究强调以宏观视阈把握全局,彰显整体意识和综合思维。只有以整体性视野研究马克思主义,才能最大程度发挥马克思主义强大的整体功能。加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至少应该明确和坚持五个最基本、最紧要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国内近几年来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被正式确立为国家一级学科,学界马克思主义研究一派精彩纷呈,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应运而生.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有两种传统的理解,一种理解是指一个马克思主义完整的理论体系,即马克思主义各门学科的体系化;另一种理解是指一种整体性精神,即马克思主义在整体上具有革命的、批判的和人道的精神,这一整体性的精神规定和制约马克思主义的各个部分和观点.  相似文献   

3.
资本逻辑批判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生成和推进的根源,它衍生了马克思理论的总体构架,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全过程。正是基于以上的观察和认识,资本逻辑批判成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元问题。  相似文献   

4.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对当代资本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因为资本主义是一个有机构成的历史的整体,所以对金融危机爆发后的资本主义进行研究需要整体性的研究范式。而对资本主义整体的考察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范式。马克思主义在考察资本主义的内容上涵盖整体,在方法上凸显整体。根据马克思主义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对金融危机爆发后的资本主义进行研究,需要对金融危机的原因的整体性、金融危机对资本主义的影响的整体性以及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整体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蓝强  薛雪 《学理论》2012,(30):49-50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对马克思主义完整性和发展性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我们认识和实践马克思主义过程中必须掌握和坚持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包含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整体性、历史发展的整体性、研究方法的整体性及学科的整体性四个层次,集中表现为"四个内在统一":在基本内容上,它是三个组成部分的内在统一;在发展进程中,它是历史发展的内在统一;在学科建设上,它是六个二级学科的内在统一;在逻辑结构上,它是研究方法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6.
针对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中的重要地位,分析科学社会主义学科理应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的核心内容加以重视。这是构建强有力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学术集成创新的关键,并以此带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质量、科研水平、教师理论素养的整体性提升。  相似文献   

7.
秦宣 《理论视野》2010,(3):9-13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建设内容上,要注意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整体性;从建设主体上,要协调处理好各种建设力量的关系,调动建设主体的积极性,形成整体性的研究与建设力量;从建设平台上,要注意协调理论研究、课程教学、社会实践、网络媒体之间的关系,着力搭建整体建设的平台;从管理机制上,要协调处理好各管理部门的关系,形成齐抓共管的建设格局。  相似文献   

8.
刘晓宇  刘长君 《学理论》2015,(1):22-23,37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在产生与发展的160多年里,其理论和实践已经改变着整个人类的社会生活,但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争论依然存在,这充分说明了研究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艰巨性,也表明了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在"超学科"上研究与理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这对解决理论与实践问题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6,(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应该从理论内容、奋斗目标和研究对象这三个方面来进行。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整体性教学,要转变观念、树立整体性的教学理念,强化教师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学习和研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20,(7)
马克思的全部学说构成了一个具有整体性特点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为社会风险治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遵循。在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视角下,社会的发展是历史唯物主义下的"渐整体性",社会在分工的形式下各领域逐渐连为一个整体。社会中的人也表现出一定的社会性,人与社会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在人与社会的整体性下表现出了社会风险的连锁性和全面影响性的特征,对于风险的治理要发挥人民的总体性对社会进行全域治理,并要进一步提高国家总体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张雷声 《理论视野》2010,(8):10-13,17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学术性与意识形态性相统一、服务性。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生存和发展具有合理性的基础;学术性与意识形态性相统一是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重要方面;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服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赵秀娥 《党政论坛》2013,(17):10-12
国内近几年来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被正式确立为国家一级学科,学界马克思主义研究一派精彩纷呈,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应运而生。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有两种传统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针对新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书关于"整体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我们认为有必要进一步提出如何在"整体性"上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含义、本质特性、理论内容以及理解路径的设计问题.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大而全"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说,它是关于以人为本的"人的解放学",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也即科学性、革命性、阶级性、批判性、文化性和学术性的基础,因而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要以实践性为落脚点和出发点.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有机统一的整体,故应放弃和清除那种被学科视界所分隔的理论布局和内容设计,在一体化视界中使之合逻辑性、合思想性.为此提出五种理解路径:恩想史理解、概念理解、本质内涵理解、理论功能理解和"具体的总体"理解.  相似文献   

14.
位旭方 《学理论》2010,(19):66-67
自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一级学科以来,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研究日趋增多,学者们都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含义、体现、意义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整体性思想是卢卡奇在其著作《历史与阶级意识》中重点阐述的内容,是他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关键所在。卢卡奇的整体性思想经历了从形式的整体到历史的整体再到革命的整体的深化过程。其主要特征有:整体性是具体性与历史性的统一,整体性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整体性是革命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整体性是乌托邦情怀与关怀人的统一。卢卡奇的整体性思想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根据哲学研究问题的基本环节,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考察试着理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基本方法。通过考察马克思与人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的初始关系、问题演进以及研究问题的方法的确定直至问题解决等三个基本环节的分析,发现马克思主义的整体理论过程是以马克思与传统世界的观念决裂开始直至马克思的死亡为结束的以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为主旨的人的解放和发展的人类哲学。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5,(29)
柯尔施这一初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的重要人物,在其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指出"总体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马克思主义具有总体性即整体性与完整性。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表现在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上,对于社会发展的认识上,以及对于有关社会革命方面的认识上。在作者看来,柯尔施马克思主义的完整性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通过关于柯尔施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与完整性的相关研究,对于更好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因此,通过对于柯尔施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与完整性的分析,以期对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董自敏  贾后明 《学理论》2014,(9):199-200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普遍被分成若干课程,这种分科教学有其道理,但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往往忽视如何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在学生从不同角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必须提高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与整体性关系的认识,并且理解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发展与创新的理论。因此,有必要对政教专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体系进行系统优化。  相似文献   

19.
商务楼宇党建是城市基层党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学界围绕"整体性"对商务楼宇党建中的"问题导向""模式创新""实践路径""效用价值"等方面进行了集中研究,为实践探索提供了一些参考价值。学界应重视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构建理论研究中的整体性框架、深化整体性探索中的典型案例、促成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统一,以此推动"整体性"在商务楼宇党建研究中的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20.
论科学发展观的整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集中体现和贯穿了整体性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科学发展观的整体性理念是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的整体性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整体性要求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整体性方法是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