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羞于传统     
<正>李渔李笠翁的大名传世已久,早已如雷贯耳,可是说来惭愧,读他的书至今寥寥,记忆中只有一部《闲情偶寄》。然而仅此一部,已让我过目难忘。并没有先秦散文的佶屈聱牙,也不像唐宋八大家似的"宗经明道";随意到不能再随意,闲适到不能再闲适。让人  相似文献   

2.
我以我笔写警察──《血战飞虎帮》创作谈王仲刚"你不是作家"。我的一位最亲密的朋友这样一本正经地对我说。是的,我不是作家;虽然被冠以省、币作家协会会员头衔。但我知道,我只是个警察。3年到,产生创作电影文学剧本《血战飞虎帮》(原名《铁音战车匪》)的急头的...  相似文献   

3.
(一) 1988年,于是之在北京人艺接待两名台湾作家,命我作陪。交谈中间,对方谈到一个现象,即大陆上的,现代文学史上比较活跃的那些作家当中,1949年之后,写作最勤、著述最丰的当属老舍。老舍去世之后,中国的话剧舞台即使到了八十年代末期,仍让人感到某种寂寞……解放后的17年里,老舍先后创作了23部剧本及一批散文,和至少两部长篇小说:《无名高地有了名》和《正红旗下》。其中《正红旗下》没有写完。老舍以写作为生命存在方式。于是之则讲到了另一个现象:解放以后,尤其是1978年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比较活跃的那批作家里,作品能够不断被改编,不断被搬上舞台与银幕的作家有两位,一位是南边的鲁迅;一位是北边的老舍。截止到1998年,几乎老舍的全部中长篇小说诸如《骆驼祥子》、《离婚》、《四世同堂》、  相似文献   

4.
住在城中央     
我读《桃花源记》,就会联想到我的老家。为什么有这样的联想呢?可能是环境的相似,相似不仅在于田园风光,也在于偏远。我说我是一个乡下人的话,所谓的乡下,那可是乡下中的乡下了。而我最早的城市概念则来自于父亲工作的县城。一个人如果一直生活在乡村,是不会明确地意识到自己是乡下人的,就像一个中国人只有到了国外才会明确地感觉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相似文献   

5.
程万里是那种让我从小感到惊讶而且至今还十分敬佩的作家。早在20年前,我读他的小说《毛拉买买江》、《白驼》,就被其中浓郁的南疆风情,富有寓言色彩的奇异故事吸引住了。新疆的文学创作,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作家作品,大部  相似文献   

6.
<正>利用长假,读一些经典,写一些文章,已经成为我的一种过节方式和行为习惯。2017年春节长假,除了和家人欢欢喜喜过大年之外,我重温了我国的古代经典名著《论语》。这是我第6次全文通读《论语》。重温经典,感触很多,尤其是《论语》中对从政为官之道的很多论述,我自己深以为然,颇受启迪。宋朝开国宰相赵普有一句流传很广的名言,叫:"半部《论语》治天下。"  相似文献   

7.
虽有吹捧阿谀之嫌,并且也知道就像有人说的那样,“文学自由谈“并不表明可以十分自由地谈文学——我还是要说:《文学自由谈》这本刊物办得真是越来越好看了。读了登在这本刊物上的《自由之圈儿有多大》,“感觉“非常好。别的且不说,单看作者这么几句话:“我每每从报刊上读到一些文学写作者们自称为‘作家’,感到挺别扭。‘作家’是一种尊敬的称谓,因此只适用之于‘他称’,而不宜用为‘自称’,就譬如无论多么高级的‘科学家’,人家可以这样称呼他,他不宜这样自称。“好长时间没有读到这种让我特别为之一动的文字了,这次读到这样的文字,不仅格外地心动,竟还生了一点联想,也算是为那位作者的说法做一点所谓的“注脚“吧。即便像我这样对历史不甚了了的人也知道,我们的古人,稍微有些知识的人家(我想肯  相似文献   

8.
《北京文史资料》上发表李龙云写的《我所知道的于是之》后,引起很多人的兴趣,读了的人都说写得好!这让我联想到许多往事…… 90年代中期,文史资料委员会把于是之先生回忆录列入征集计划.就在这时候我们得知,这位深为老百姓爱戴的老艺术家得了重病,别说动笔写作,就连口述也再没可能.  相似文献   

9.
我为什么补读《孟子》?因为我欠了它的“债”。事情得从我1948年考复旦大学谈起。国文考卷是两篇作文,文言文的作文题目是《禹思天下有溺者犹己溺之,稷思天下有饥者犹己饥之》,白话文的作文题目是《我最爱读的一本书》。做好文言文  相似文献   

10.
章学诚《文史通义》卷四《知难》说:“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知其言者,天下寥寥矣;知其所以为言者,百不得一焉。然而天下皆曰:我能读其书,知其所以为言矣。此之知难也。”再读《论语》,读前人注,读五四以来各家讲说,偶有心得,立即付诸笔札。于“读其书难,知其言更难”自觉有所知焉。  相似文献   

11.
读了《公民导刊》第5期《当了母亲,你就会勇敢》一文,很有感触。作为一个八个月大孩子的母亲,很赞同作者所写的,母爱就是一种本能。作为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娇生惯养长大的我自然有着独断、霸道、任性等毛病,心态还停留在恋爱阶段,突然多了一个小家伙让我去照顾,让我非常不适应,尤其在她还未满月,一天到晚吵闹得不行的时候,简直有离家出走的冲动。那时的我,完全没有中国传统母亲的优秀品质:牺牲自我、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看着自己的妈妈和婆婆费尽心思地照顾我和女儿,我问自己,她们能够这样无怨无悔地付出,为什么我做不到?我开始修炼内功。只有把自己做  相似文献   

12.
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在下看来,此话有几种解读。一是书经典,读半部就足够治天下了。二是人聪明,能干的治政者,不需要读整部《论语》也可以治天下。而今,读《论语》的人渐渐少了,借“西学”图强倒是共识。不过,某些人对有益的“西学”常常也是截取一半,便装扮为“西学”  相似文献   

13.
读书最好读经典何谓经典?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要读经典》中说: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他们对读过并喜爱它的人构成一种宝贵的经验。每一次重读经典,就像初次阅读一般,是一次发现的航行。读书是中华民族的一种自觉行为。古人有一  相似文献   

14.
土酒     
在那些已经远逝的乡村岁月中,我的先辈以及我那些至今依然沿袭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父老乡亲,一直苦守着云南西部一条名叫洼子的瘦小的峡谷生儿育女,春种秋收。他们石头一样沉默着在那块瘠薄的红土地上播种或者收获的样子,曾不止一次地让我联想到三千多年前被我们的先人描绘在高高的石崖上的那些崖画中一群无声无息的农人。 沉默不是与生俱来,故乡人沉默是因为除了与大地为伍,与自己为伍,与孤独为伍,再没有其它的选择。恒久的孤独,使他们学会了酿酒。当然,故乡人所酿的那种酒只能算是土酒。一种地道的,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气息的土…  相似文献   

15.
(四) 对作家文学的处理与评介少数民族中的文人或作家文学,大致有三种情况: 一种是用本民族的文字进行创作。如傣族祜巴勐在《论傣族诗歌》(写于1615年)一书中,就提到他曾用傣文创作了两部长篇叙事诗,一部是取材于佛经故事的《粘响》,一部是揭露社会黑暗的《宛纳帕》。第二种情况,是借用汉文记录本民族语音来进行创作。如白族,过去并没有创造本民族的文字,但却出现过借用汉字(有时笔  相似文献   

16.
学会等待     
不久前听一位语文教师上示范课,被他耐心的等待深深感动了。这节课学的是鲁迅的《风筝》,老师让学生分段朗读。一名学生站起来,读的磕磕巴巴,极不流畅,老师一直在专心致志地听。本来这个学生读完一段该下一个同学读,但老师并没有说停,而是让她接着多读了一段,那份耐心和等待让我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17.
谭颖 《两岸关系》2014,(9):55-56
正"我发现很多朋友到台湾个人游,只有短短的几天,基本上是走马观花。我想写一本书,告诉大家怎么透过在台湾看到的景点去理解台湾,认识台湾,让大家知道现在的台湾人都在想些什么"——廖信忠因为《我们台湾这些年》一书走红的台湾青年作家廖信忠住在名人荟萃的上海静安区。邻居们谁也没有想到,这位来自台湾的"邻家大男孩"居然是畅销书作家,蜂拥而至的媒体都冲他而来……融入上海,成为"她的一份子"廖信忠,1977年出生在台湾士林,台北长大的他对大陆有着深深的好奇。2005年他退出兵役,摇身一变  相似文献   

18.
吴钧尧 《台声》2014,(9):54-55
<正>近来读日本作家须川邦彦《无人岛上十六人》(以下简称《无》),让我想起金门的海。《无》完成于二十世纪中叶,小说叙写的年代是十九世纪末。那年头,配备引擎动力的轮船尚未普遍,而仰赖人力与船帆,对抗多变的海。中川仓吉船长与十五名船员,驾驶"龙睡"号,本想在船只冬天避寒的时候,驶向南方温暖之海,说不定还能捡些龙涎香等高经济香料,没料到竟搁浅礁岩。幸好船长指挥若定,全员撤退到无人岛,吃龟肉、啖鸟蛋,在急难中发挥团队力量,终于得以安全归返。读《无》,经常让我想起当红的卡  相似文献   

19.
在台湾.《天下》是一本非常有名的财经杂志.在台湾知识界和决策层都有很高的公信力。而这本杂志的总发行人.总编辑殷允芃女士.多年来更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分析力.被喻为智能女性的代表.被香港媒体评为亚洲最有力量的女人。殷允芃跟《天下》的关系恰似“连体婴”.只要提到《天下》.就会谈起殷允芃.讲到殷允芃自然就会联想到《天下》。本期“台湾丽人行”,将带您一起走近这位洋溢着智能风采的杰出女性——殷允芃的世界。  相似文献   

20.
近日,读了《瞭望东方周刊》一篇介绍《立法与监督——李鹏人大日记》的文章,其中摘取李鹏同志当选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那天的日记内容,让我深受感动和教育。李鹏同志在日记中写道:“人大工作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不熟悉的工作。怎么办?只有通过工作,边实践,边学习,努力适应新的岗位。我今天已69岁,还让我担任这样崇高的职务,是党和人民对我莫大的信任。我将以自己的经验和精力来迎接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