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近年,国家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包括新闻出版业在内的文化"走出去"亦是如火如荼,其目的在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虽然成绩已是喜人,但我们在沾沾自喜的同时更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的新闻出版业"走出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文化走出去战略。2009年8月召开了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对会议作出的批示中强调,要积极创新文化走出去的模式,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指出,要积极创新文化走出去的思路、途径、办法,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近日,我社召开座谈会,探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如何创新文化走出去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王国平  袁也 《求索》2013,(5):223-225
五千年的文化底蕴是我国传媒文化“走出去”的绝对优势,如何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再展辉煌.中国传媒文化“走出去”成为当代中国一项急迫的国家战略。本文从分析中国传媒的世界影响力入手,探究了中国传媒文化“走出去”的掣阻与问题,就“走出去”的战略,析论了文化宣传、文化外交、文化贸易、文化品牌、文化人才等六个方面的要务。  相似文献   

4.
董肖 《政策瞭望》2010,(3):41-42
近年来,宁波市积极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通过多种渠道,大力推动文化企业、文化产品"走出去",既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市场,又向海外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取得了良好成效,受到了省委领导的批示肯定。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在21世纪初所提出的文化建设方针,对于中国文化的觉醒、复兴、整合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新时期,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幻、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文化"走出去"战略成为建设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经之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认同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向阳 《传承》2008,(6):98-99
随着中国政府大力推动的中华文化"走出去"重大战略的实施,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在不断加快,中华世界的世界认同度也在不断上升。中华文化能够成功的获得世界认同的根源在于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历史基础、中国在和平发展战略下的复兴所奠定的政治基础以及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和"的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政府大力推动的中华文化"走出去"重大战略的实施,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在不断加快,中华世界的世界认同度也在不断上升.中华文化能够成功的获得世界认同的根源在于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历史基础、中国在和平发展战略下的复兴所奠定的政治基础以及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和"的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文化产业"走出去"是指本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文化资本以及相关技术、管理走向国际市场开展竞争与合作。文化产业"走出去"是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全球文化贸易额增长迅猛,其增长幅度远超全球贸易增长幅度。在此背景下推动文化产业"走出去",既有利于开  相似文献   

9.
民族文化认同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纽带,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当今的中华文化认同就是对中国特色主义文化的认同。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对于建设中国特色主义文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时代增强中华文化认同面临的现实挑战有: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华文化进行渗透,严重冲击了中华文化认同;一些西方大国企图利用"和平演变"战略弱化我国主流文化认同;转型时期各种非主流社会思潮涌现严重威胁中华文化认同。新时代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路径选择有:增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教育实效;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挖掘开发传统文化资源,增强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开展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文化"走出去"是党中央根据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制定的在文化领域内的改革开放战略。毛泽东文化思想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宝贵财富,尤其是毛泽东对文化本质定义的科学论断及其文化思想中具有开放特质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是文化"走出去"战略的理论基石,对更好地实施这一战略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我国需通过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促进民间对外文化交流、加强中国本位文化建设、发挥科技与产业的促进作用,不断提升文化"走出去"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一、我省文化“走出去’’的基本现状 近年来,我省把文化“走出去”作为向世界各国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提升浙江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战略任务来抓,大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不断加强浙江文化“走出去”的平台建设,为增进世界对浙江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实现文化"走出去",不仅可以将中国的民族文化向国际推广,也可以促进中华文化同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文化"走出去"正日益成为我国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提升国家形象和国际话语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时事报告》2010,(10):F0002-F0002
9月18日,由中国政治学会政治与战略文化专业委员会、中共中央宣传部《时事报告》杂志社、中华文化学院、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以”中华文化走出去: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华战略文化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胜利召开。国家部委相关负责同志、专家学者、企业家共100多人参加了此次论坛,与会代表对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核心元素.走出去的思路及相关政策.进行了深入探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专门为论坛发来贺信。  相似文献   

15.
杨利英 《人民论坛》2014,(8):186-188
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在21世纪初所提出的文化建设方针,对于中国文化的觉醒、复兴、整合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新时期,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幻、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文化“走出去”战略成为建设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经之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曹一宁 《前沿》2013,(12):104-105
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工程,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的文化资源不容忽视.海外华商和商会在中华文化“走出去”中起着天然桥梁作用.找准“自立”和“融入”的结合度;提升商会影响力,发挥文化使者作用,是面临的两大课题.本文以海外温州商会为例,对海外商会与中华文化“走出去”之关系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征程中,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的自信自觉和自强,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对于提高中华文化的软实力、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蒋云美  何三宁 《人民论坛》2013,(12):193-195
当代中西文化交流给传统文化带来了挑战和机遇,传统文化只有通过主动走出去才能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占一席之位.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展现出新的特点,遭遇到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着重探索转型期传统文化走出去遭遇的困境,并针对所面临的困境进行战略调整,为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持,加快文化传播步伐.  相似文献   

19.
钟馨 《理论月刊》2007,(12):75-78
全球化使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强劲,争取文化竞争的主动权,必须实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目前,丰富的湖北文化在国内和国际市场都没能"走出去,"针对其不同原因,促进"湖北文化走出去"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更新观念、文化交流与宣传活动、发展文化产业、建立信息平台、发展文化中介机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等。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对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大有裨益,我们要利用互联网传播优势进行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文化资源数据库,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探索适应新时代的文化自信培育之路。此外,还要利用互联网打造富有竞争力的国际文化品牌,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