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调研背景我国是文化和旅游资源大国。如何加强文化与旅游深入融合,在互动共赢中将两者资源优势转变成发展优势,是当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建设文化强国面临的新课题。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强调要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对准确认识旅游与文化的关系、推动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作为“恐龙之乡”的禄丰县,有着厚重的文化积淀,独特而丰富的文化资源、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具有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条件。但如何充分发挥和挖掘文化这一特殊的资源优势,使其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旅游业就是一种最好的传载形式。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外在价值的体现,如何配置、挖掘、整合和有效利用旅游文化资源,实现文化与旅游联姻,培育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对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文化与旅游联姻对县域经济发展有强劲的推动作用文化产业是一个带动性很强的“健康产业”,相对于矿产…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际旅游岛政策效应的持续释放,境外游客离境退税和离岛旅客离岛免税政策的启动实施,海南旅游产业发展后发优势逐步显现。在各种利好条件作用下,如何抓住机遇,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尽快补回海南购物旅游"短板",使其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已成为海南旅游业急需解决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4.
文旅产业融合是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重大举措。本文以张掖市为例研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问题,提出从供给侧与需求侧切入,提升文化和旅游消费质量水平,在增加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意愿的同时,通过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丰富产品供给,延长产业链条,提升消费水平,实现文旅产业提质增效的观点,对甘肃乃至经济欠发达的内陆地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关于山西省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银珍 《前进》2010,(3):45-46
<正>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日前,文化部、国家旅游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实施意见》,山西省委九届十次全会把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我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转型发展的一项战略支点。这一部署赋予旅游和文化部门新的重要使命和责任。本文就如何促进我省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建设旅游大省,促进“九五”广西经济持续发展苏长高"八五"期间,广西经济实现了加快发展,"九五"期间我们如何利用优势和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课题。我认为,必须充分认识到旅游业是对经济增长贡献较大的产业,而广西恰恰具有旅游资源优势和旅...  相似文献   

7.
正入境过夜游客人数从1978年的5万人次增长到2017年的512万人次,国际旅游消费从432万美元增长到23亿美元……改革开放40年,广西发挥资源优势,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实现了由小到大再到强的转变,让文化和旅游产业真正成为广西人民的诗和远方。温暖如春的冬季,北海银滩游人如织,  相似文献   

8.
张建邦 《创造》2021,29(4):47-53
旅游产业作为带动性强的综合性产业,在拉动地区经济、促进就业、扶贫减贫方面的积极作用已经得到普遍的共识.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旅游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增长的新动能,旅游产业发展未来潜力无限.盈江县紧紧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充分挖掘自然人文景观资源优势,走出一条以生态观鸟、乡村旅游为代表的旅游发展路子.总结有益探索,分析存在问题,以期为盈江县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一、在旅游规划制定上要树立战略意识。一是确立大规划的理念,自觉站在全市旅游经济总体框架中思考本区旅游产业的发展。秦淮历史久远,是金陵古老文明的摇篮,集中了南京六朝文化、明清文化、民俗文化的精华。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秦淮风光带被评为"全国旅游胜地40佳",荣获首批全国4A级风景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禀赋和优势。但要把这种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把旅游名区变为旅游强区,必须正确把握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导向和走势。要主动把本区旅游发展规  相似文献   

10.
《世纪行》2009,(11):9-9
一、鄂西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旅游产业本身来看。目前鄂西牛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发展总体水平不高,资源优势发挥有限。  相似文献   

11.
草原民俗:内蒙古旅游产品开发的重中之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巍 《前沿》2008,(4):52-55
民俗旅游是近年来兴起的高层次的文化型旅游。内蒙古草原地域辽阔,历史文化悠久,民俗旅游资源既全面又系统,文化底蕴异常深厚。本文就如何充分认识我区民俗资源优势并合理开发民俗文化一宝蕞提出一点建议,目的是突出草原民俗文化对发展我区旅游产业经济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发展长阳文化产业必须着力挖掘具有深厚民族底蕴的巴土文化遗产,开发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培植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文化品牌,兴办具有较大经济实力的文化产业,使之成为县域经济格局中的重要一极和支柱产业。第一,突破性地发展巴土文化旅游产业。文化是旅游的内在特质,旅游是文化的外在形式。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互动发展,既为旅游业的发展赋予新的灵魂和活力,也为民族民俗文化的弘扬和传播提供了新的形式和载体。①深度开发清江风光旅游。丰富天柱山、武落钟离山、巴王洞、丹水漂流等旅游景点的游乐内容,赋予其新的内涵和特色;扩大开发方山…  相似文献   

13.
关公文化旅游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关公文化旅游方兴未艾,它以崇拜者众多、集儒释道于一身的独特人文魅力,成为各种文化旅游中一个突出的亮点。那么,究竟什么是关公文化旅游?其现状如何?还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我们就此对中国大陆最具代表性的四大关帝庙:运城关帝庙、洛阳关林、当阳关陵、东山关帝庙开展关公文化旅游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现略陈管见,与大家共同探讨,以期对行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如何更好地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把文化产业培育和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大力实施精品工程,打造一批文化品牌,尽快把甘肃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也是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鹤峰县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特色产业资源和旅游资源。长期以来,一直注重发展以茶叶产业为主的特色产业。今年来,鹤峰县抢抓机遇,大力发展旅游业,并且在茶旅融合,推动新的特色产业增长极、农业供给侧改革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6.
凉山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对国内外旅游者形成极大的吸引力,是发展旅游业赖以存在的优势和基础,如何把潜在的文化优势转变成现实的旅游市场优势,是凉山等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很多资源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旅游的开发必须高度重视,探讨了少数民族文化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作用,分析了旅游业的发展给少数民族文化带来的冲击影响,提出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在旅游开发中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贵州民族体育旅游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地考查、专家访谈、文献资料等方法,对贵州民族体育旅游产业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贵州是中国西部高原的多民族省份,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对民族体育旅游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经济发展滞后和产业文化意识观念落后是制约贵州民族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因素。贵州民族体育旅游的发展,要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以多彩贵州为载体,以生态体育旅游为发展模式,以2011年承办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为杠杆,推进民族体育旅游产业的快速、高效、健康发展,使旅游产业成为贵州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从而实现贵州旅游强省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8.
旅游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河南历史悠久,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合理的开发利用会成为河南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之一,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现在,一些地方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但从整体上看,河南在这方面还没有形成气候,对外影响比较弱,需要加大开发力度。只有把有河南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起来,才能找到发展河南旅游业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凤凰县通过规划引领、系统布局、融合创新等方式,在完善旅游扶贫顶层设计、发挥资源优势打造旅游综合体、创新性推进一二三产业态融合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凤凰县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贫困人口稳定持续脱贫,并且在培育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厚植乡村振兴的人才资源、文化底蕴、产业动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由此形成了一定的具有借鉴意义的经验和启示:一是旅游扶贫必须基于本地具有比较优势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当地群众凝聚合力、共同推进下,充分挖掘和利用民族文化的内涵价值,整合多种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优势,走适合自身特点的内源型发展道路;二是旅游产业具有辐射性广、带动性强等特点,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重视其在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能力、推进乡村振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湖南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县域文化产业支撑,以形成多点支撑格局。近年来,县域文化产业中文化旅游和乡村旅游特色较为明显,但产业整体实力较弱,处于自发发展阶段,发展动力不强。随着文化强省战略的实施,县域文化产业迎来较好的机遇,可以成为全省文化产业的支撑点。要抓住机遇,从扩大文化消费内需、发挥文化资源优势、突出地域特色、培育市场主体等方面推动县域文化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