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梁启超自接触西学后即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又大量摄取由日本明治以来思想界译述的西方思想,在政制观上愈趋激进,由君主立宪而变为民主共和。然而1903年访问美国后,他的政制观发生转向,由民主共和退而为开明专制。对于美国的观察是梁启超政制观转向的一个重要因素,他一方面发现美国的民主政治存在诸如庸才当政、选举浪费与贪黩公行等弊端,已经实行民主共和制度的美国亦走向了中央集权的帝国主义道路;另一方面,他发现文明程度远超出本土的美国华人社团仍然保持部民观念与村落思想,未能融入美国而形成完整的国民观念。基于上述观察而发生的政制观转变,是梁启超对美国与中国历史经验比较及当时历史情境因素"前后左右"纵横考察后通观审慎的理性判断,更是基于爱国救国宗旨下不得已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黄遵宪是近代知名的外交家,在任美国旧金山和新加坡总领事期间,在保护华侨的合法权益、改革华侨政策以及增设领事等方面多有建树,因此为海外华人所爱戴。但没有强大祖国作后盾,黄遵宪的努力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华侨在居住国遭遇的歧视。  相似文献   

3.
广敏 《人民政坛》2014,(2):32-32
<正>诗,离心灵最近。千百年来,她循着中华文明的脉络,流淌于国人贲张的文化血脉中。"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经》问世以来,中国古代士大夫青睐于以诗言志,以诗抒情,以至诗歌创作渐渐成为"知识分子"的标志。直到黄遵宪一句"我手写我口"才拉开了近代诗歌革命的序幕,诗歌终于步下神坛,走近普通民众。散文,亦是一种优美的文  相似文献   

4.
属于传统经学范畴的《诗经》,其价值不仅体现在文学鉴赏和陶冶情操,更重要的是其在治国理念和个人道德品质方面的教化作用,即"诗教"。它所倡导的仁政和法治社会,以及个人的善良和美德对于古代乃至当今社会都有极其重要的教育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田伟  张金荣 《传承》2009,(18):166-168
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自觉利用报刊的功用,使其成为推进维新改革运动的有力工具,在思想启蒙、倡导民权和配合新政的举办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黄遵宪是维新报刊中影响最大的《时务报》的重要发起人,与湖南《湘学报》《湘报》的创办也密切相关,他的办报实践与思想在维新启蒙运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小康》2016,(11)
正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产业与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韩忠亮教授在接受《小康》专访时,表达了对于国家能够尽快出台"自动续期"细则的希望,因为这已是现实需要有关"温州20年产权房屋到期续费"的各种报道,经过了一段时期的公众"情绪膨胀期"后,目前已逐步回归理性,但是参与讨论的各方对于各种观点仍然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7.
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司法改革方向。但"以审判为中心"并非发源于本土语境的理论话语。德国、日本、韩国等现代法治国家,均经历了确立审判中心的改革历程,特别是"审判中心主义"这一术语就源于日本;而以美国为典型的英美法系国家,其"审前""审判""审后"的程序设置本身便具有审判中心之传统。有必要在梳理域外经验进行理论溯源的基础上,进而结合中国语境,建构"以审判为中心"的本土概念。"以审判为中心"的前提是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权力运行,核心在于"以庭审为中心",强调重视第一审程序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方面的重要作用,注意发挥审后程序对一审的救济和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丹 《人民论坛》2011,(9):66-67
从"运动政治"向"法治政治"的转变,是新中国成立后60多年来政治体制建设和改革的基本路径。深入理解"运动政治""、法治政治"的理论基础和历史根源,准确把握由"运动政治"向"法治政治"转变的必然性,对于当前形成改革共识、把握正确方向、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学界对《理想国》研究,无论从本体论角度关注"理念论",还是从政治哲学视角探讨"哲学与政治的张力",都遗忘了一个事实:柏拉图学园长达几百年研究数学的传统和柏拉图对现实政治的热忱关怀。那么《理想国》中"数学与政制"的奇特结合如何解读?本文试图审视"数学"在柏拉图理想城邦政制建构中的作用并提出具体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林蔚 《浙江人大》2022,(2):38-39
自2021年浙江全面启动数字化改革以来,公共数据为党政机关整体智治、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法治五大系统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而"公共数据"也成为2022年浙江省两会期间的"高频热词",《浙江省公共数据条例》的顺利出台更为促进我省数字化改革、打造数字中国示范区和全球数字变革高地提供了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对于当今的法治建设和改革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实际上是对改革与法治关系的重新确认,是其新近形成的法治改革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理解"重大改革于法有据"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什么是重大改革?二是于法有据之法究竟是指什么?前者是政治学的问题,而后者是作为法学问题是本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对作为改革依据之法的理解不能过于狭窄,不能把"于法有据"之法简单地认定为现行的法律条款,而应该运用法律思维或法律方法进行符合法治方式的确定,只有这样才能使法治中国建设沿着法治方式向前迈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需要法律方法论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王立峰,中央党校政法部人权教研室主任,法学博士。著有《法治中国》《政府中的政党》《政治与道德》《人权的政治哲学》《惩罚的哲理》等专著。2015年3月17日,王教授应邀做客"一校两院"大讲堂,本刊采访了他。本刊:王教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将中国法治建设推向新的历史时期。自从十八大提出"法治思维"以来,中央领导的讲话多次强调"法治思维"的重要  相似文献   

13.
正2020年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重磅推出,其中对于"法治制度"明确提出,建立以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为基础,以地方性法规和商事纠纷解决机制为重要组成的自由贸易港法治体系,营造国际一流的自由贸易港法治环境。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改革于法有据"不仅是改革法治化的重要标志,而且为我国自由贸易港改革发展明确了基本的前提与路径。  相似文献   

14.
清末的湖南保卫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98年7月27日在湖南长沙创立的湖南保卫局,首开了中国近代警察史的先河,成为中国警政的前身。这与其创立者黄遵宪是分不开的。黄遵宪,子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时期的政治活动家,“新派”诗人。他先后任驻日使馆参赞、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驻英二等参赞、驻新加坡总领事等职,1894年卸任回国。后加入强学会上海分会,成为改良派中的积极分子。1896年,黄遵宪筹划主办《时务报》,并邀请梁启超由北京来上海任主笔。同年8月9日,《时务报》正式出版,10天一册,每册20余页。门类有论说、谕…  相似文献   

15.
三更罗 《小康》2005,(9):69-70
这个问题很有趣!大清时代,闭关锁国,加上那时候信息传媒也不发达,一般人是不可能对美国总统大选有所了解的,在几千年的封建皇权统治下,尤其是清朝统治者对国民高压暴力奴化的结果,人们对西方民主政治根本无法理解。所以,对美国总统选举一事就是有所听闻,也认为是《山海经》里的海外奇闻。因此,当时一些因职务或工作原因有机会接触和目睹美国大选的少数中国人中,著名诗人黄遵宪的看法是很有代表性的。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广东梅县人。从1876年(光绪二年)中乡试举人,旋为驻日本使馆参赞,到1894年为新加坡总领事,先后在国外十六七年。18…  相似文献   

16.
正这次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经验,分析形势,明确任务,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作出部署,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齐心协力,为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奋斗。我们党历来重视法治建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就制定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以及大量法律法令,创造了"马锡五审判方式"。  相似文献   

17.
叶宁 《求索》2012,(7):92-94
我国大陆学界将清末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称为"洋务派",而台湾则没有洋务派的称呼。文章对"洋务派"一词在不同时期的认识和使用情况进行了梳理,系统阐明了"洋务"一词的发展演变过程,以及解放区史学研究中对于"洋务派"一词的使用情况,并认为"洋务派"一词的最终确立和普及则是在建国之后。  相似文献   

18.
性别政策的推进为陷入困境的日本社会政策打开一扇大门。2007年日本颁布《工作与生活平衡宪章》,此后又相继发布《活跃女性职业生活促进法》、劳动方式改革大纲、《劳动方式改革相关法》等,加快了性别政策制度建设的步伐。在社会政策中嵌入性别视角以后,劳动和生活领域出现了新变化。日本总和生育率在2005年一度下滑到1. 26,2010年之后逐步回升到1. 40以上。处在抚养子女时期的女性的劳动参与率也出现持续上升,"M"形女性就业形态有了根本性改变。本文重点解析日本在性别政策路径上出现的"男性养家"、经济地位"男女平等"、"工作与生活平衡"三个发展阶段,展示日本在经济结构转型和人口结构转型之中、在东西方性别文化和家庭文化冲撞当中寻找适合自身发展路径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9.
于爱荣 《群众》2014,(4):38-39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会全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顶层的高度点明了法治的要义,阐述了法治与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明确了法治建设的方向、目标和任务。在新的历史时期,法治将再一次承担起引领改革、助推改革、护航改革的伟大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0.
《湖湘论坛》2021,34(1)
无因管理关乎个人自由与社会利益两大价值的平衡,对于建构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传统英美法恪守"干预不属于自己之事务乃系不法"的基本原则,坚决反对违背个人意愿而强加法律义务。随着近代以来英美债法的变革,英美法将类似无因管理中管理人的管理费用、管理利益及管理报酬等相关内容安置在了返还请求权的框架之下,在救济效果方面达到了几乎与大陆法系无因管理制度相同的法律效果。通过对英美法中相关制度的历史考察及法律概念的名实之辩,对其相关法律制度的体例与功能进行梳理与比较法上的考量,对我国无因管理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提供借鉴与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