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三线建设的推进,随迁职工子弟和出生在三线的子弟人数逐渐增多。职工需要依托三线企事业单位解决子弟教与育的问题。三线企事业单位广泛开办了子弟学校,解决了子弟教育和部分家属就业安置问题,为三线建设提供了完备的后勤服务保障。与在家庭所在地或三线企事业单位所在地接受教育相比,就读于子弟学校是三线子弟接受教育的最佳选择。子弟教育需求的增长扩大了子弟学校的师资缺口。三线企事业单位采取内部抽调、发展家属和子弟学校自主招聘等方式,结合外部的师资分配和培训支援,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子弟学校的师资缺口,但并没有从实质上改善三线子弟教育的整体情况。  相似文献   

2.
三线建设在新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论述了四川的特殊地理位置及资源优势成为党中央考虑经济战略纵深配置的首选省,强调了第一代领导人决策三线既有备战的因素,也有改变中国西部地区经济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文章阐述了以三线建设为契机,四川的现代化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以及8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对三线企业的挑战和给三线企业带来的机遇。  相似文献   

3.
杨琳 《求贤》2008,(11):39-40
公共管理是以公共事务为主要对象的管理活动。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和公共事务本身的层次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公共管理主体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在社区这一公共协商空间中,居民可以集中公共性意见,对政府部门的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形成一定的压力,强化社区居民与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之间的交流、对话与沟通,从而推动社区公共问题的化解、社区居民意见与需求的表达以及社区公共事务的处置。社区中的公共协商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一般都要经过多次反复的对话、交流甚至争论,直到达成共识,这种公共协商不仅会对政府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构成外部压力,也推动了政府治理模式和理念的变革和调整。  相似文献   

5.
社区是指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群体及其活动区域。社区中共同生活的人们由于共同的利益,面临共同的问题,具有共同的需求而结合起来进行生产和活动。所以,由社区提供公共产品可以克服政府对个人偏好难以把握的弱点,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质量,化解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承担无限责任的困局。  相似文献   

6.
邹焕聪 《唯实》2012,(12):41-46
随着私人部门投资经营公共事务现象与日俱增,公、私部门合作完成公共事务的公私协力取得长足发展,公私协力的经济学依据值得探讨。公共物品的分类理念以及公共物品的提供与生产区分理论为公私协力奠定了经济学基石。公共选择理论中的"经济人"假设为公私部门合作提供了前提条件,"政府失败"及其防范理论为公私协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委托—代理机制说明打破政府垄断、实现公私协力的正当性,委托—代理关系的层次性表明缩短公私协力有关链条的必要性,而其解决机制则进一步为分析公私协力中的道德风险、逆向选择问题提供了理论根据。可以说,公共物品区分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以及委托—代理理论分别为公私协力奠定了深刻的经济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杨术  张晓磊 《唯实》2006,(4):41-43
社区是指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群体及其活动区域.社区中共同生活的人们由于共同的利益,面临共同的问题,具有共同的需求而结合起来进行生产和活动.所以由社区提供公共产品可以克服政府对个人偏好难以把握的弱点,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质量,化解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承担无限责任的困局。  相似文献   

8.
在公共管理活动中,权力主体解决社会公共问题、处理社会公共事务,实现为社会公众服务的目的。然而他们在具体决策、管理和执行公务等活动中往往会出现偏离为社会民众服务的失范行为。有公然违背现实规章的违法行为,更有大量缘于权力主体内在道德理性行为选择能力低,而出现介于个人内在道德责任与法律底线之间的“灰色”行为选择,这些行为在极大程度上损害了公众利益、偏离了公共目标,应对此类行为加强有效监控审查,规范公共权力良性运行,尝试建立公共权力道德绩效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9.
<正>张成福、马子博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6年第4期撰文认为,公共行政,其本质是公共价值与公共道德凝结、发展、调适与实现的过程。政府是从社会中分化而来,而又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是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维护公共利益的社会管理机构。欲推进国家治理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首先要实现公职人员的现代化,而实现公职人员的现  相似文献   

10.
《求实》2021,(2)
乡村公共空间是村民可以自由出入并进行各种社会交往和思想交流的公共场所,其形态和功能对促进乡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乡村正逐渐由传统生产社会向现代消费社会转型,乡村的消费属性日益突出。在消费社会,乡村公共空间的发展呈现出资本化趋势,即资本与空间深度融合,资本成为推动乡村公共空间发展的重要动力,乡村公共空间成为资本增值的工具。资本化一方面有助于促进乡村公共空间的发展,另一方面导致乡村公共空间也存在诸多问题。克服空间的资本化危机,需要以公共性为导向,通过树立正确的空间发展观、促进社会参与、创新治理机制、丰富乡村公共活动等途径,重构乡村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1.
在全国第二届三线建设学术研讨会上,70多位专家、学者和三线建设亲历者展开热切讨论。与会学者从毛泽东三线建设思想的核心、三线人群的身份认同、三线企业的发展等角度丰富和扩展了三线建设研究,并以上海和江西小三线建设、东至小三线建设等案例入手,着重探讨了上海小三线建设的历史意义,指出三线建设对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对上海和安徽两地的经济交往、对中国电子工业的调整等均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钟木 《求是》2000,(23)
MPA是公共管理硕士(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的英文缩写。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体系。它涉及的主题广泛,如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公共产品、公共选择、公共政治管理、公共资源(人力、财力、信息)管理等,其目标是促使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更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自从1924年美国希拉丘斯大学马克斯韦尔公民与公共事务学院首开先河之后,公共管理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以人民为中心的地方治理创新活动能否产生公共价值绩效?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政府绩效治理模型(PV-GPG模型)通过政府绩效的三大要素((A)价值建构(B)组织管理(C)协同领导)能够回答此问题。公共话语需求建构、公共事务公平合理、公共领导协同提升是"四直为民"协商机制产生公共价值绩效的三大来源;政策过程参与、行政体制改革、服务流程再造是公共价值生产的关键环节和重要路径。作为公共价值绩效产生结果和过程的阐述,公共价值绩效生产的三条路径与绩效生产结果的三个来源相互强化、相互吸附,合力推动公共价值的创造生产。"四直为民"需要与其他案例研究共同致力于迈向社会全体的可能性解释。未来的公共价值管理研究要聚焦国家治理改革和服务创新等具体实践,形成中国经验贡献于国际社会。  相似文献   

14.
三线建设孕育形成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三线精神是三线建设的直接产物,首先来源于三线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民族精神的强力塑造、中国共产党红色革命精神对民族性的深度浸染,构成了三线精神形成的底层逻辑。特殊历史时期"保家卫国"的家国动员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强烈的时代感召,共同催生了三线精神。三线精神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组成部分,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5.
吴刚 《新视野》2000,(5):31-32
社会事务处理方式的改变与社会组织的变动具有因果关系。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未来走向应当从社会事务处理方式的历史性变化中得到说明。公共事务比重的降低决定了社会组织变动的方向是缩小公共组织的规模,扩大非公共组织的规模。减少公共组织,不仅仅是减少管理类公共组织,更重要的是减少非管理类公共组织。在公共事务比重低的社会里,非管理类公共组织的规模小于管理类公共组织的规模。  非公共组织是指以自身利益为首要追求目标或民间兴办的不以自身利益为首要追求目标的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分成非公共事务与公共事务。非公共事务是非…  相似文献   

16.
我们通常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叫公共财政。所谓公共财政,就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所从事的经济活动或经济行为。而地方公共财政,则是指地方政府为了满足本辖区内的社会公共需要所从事的经济活动或经济行为,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生产和提供地方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及为生产和提供地方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而筹集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两个方面。“地方性”特征是地方公共财政所独有的特征,这一特征决定了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一、地方公共财政的“地方性”特征与公共财政的概念相比较,地方公共财政的突出特征是“地方…  相似文献   

17.
1964年,中共中央在制定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提出为了平衡全国工业布局和加强战备,要搞一、二、三线的战略布局,加强三线建设。一、二、三线是按照当时设想的我国军事地理区域划分的,沿海地区为一线,中部地区为二线,后方地区为三线。三线地区的范围是指乌鞘岭以东、京广线以西、雁门关以南、韶关以北包括云、贵、川、陕、甘、渝及鄂西、豫...  相似文献   

18.
南京造币厂隶属于中国人民银行印钞造币总公司,是从事印钞造币专用设备制造、金属流通硬币生产和增值税票印制的国家大型印制企业。其为适应国家改革开放的形势要求和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于80年代初期,对大小三线企业进行布局调整迁建而成。十多年间,工厂稳步走过了筹建、基建、搬迁、试生产及生产等发展阶段,特别是1993年以来,随着国家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工厂紧紧围绕行业的总体要求,结合自身存在的困难和矛盾,坚持改造、改革和强化管理并重,着力推进技术进步,发展企业生产,开展配套  相似文献   

19.
当代,公共事务日渐复杂和繁重,其治理主体由单一状态走向多元化成为现实所需。公共事务的多元化治理首先是以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为出发点,以寻求公共目标的达成,进而实现公共利益为旨归的一系列动态活动过程。而贯穿这一活动过程的中心环节无疑是不同治理主体之间的协商机制的建设,实践中这一机制的缺失或紊乱必将带来的是公共事务治理的失效。因此,系统分析公共事务多元化治理过程中的协商机制及其现实困境,并基于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现实来寻求解决问题的良方,对于推进良好治理效果的达成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1964年,中共中央在制定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提出为了平衡全国工业布局和加强战备,要搞一、二、三线的战略布局,加强三线建设。一、二、三线是按照当时设想的我国军事地理区域划分的,沿海地区为一线,中部地区为二线,后方地区为三线。三线地区的范围是指乌鞘岭以东、京广线以西、雁门关以南、韶关以北包括云、贵、川、陕、甘、渝及鄂西、豫西、湘西8省1市的广大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