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陈望道从日本回到国内,1920年4月完成《共产党宣言》翻译后应邀到上海,8月与陈独秀、李汉俊等发起成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中国共产党的上海早期组织),陈独秀任书记,陈望道任劳工部长。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100周年,也是陈望道加入《新青年》编辑部进而参加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100周年。然而,陈望道在《新青年》杂志上海编辑部的身份却成了一个问题。陈望道是否真的做过《新青年》杂志的主编?他在《新青年》编辑部究竟是一个什么角色?历史的真相是:陈望道既不是《新青年》主编,也不是一个普通的编辑,而是一个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苗体君 《世纪桥》2011,(10):7-14
陈望道,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修辞学家和语言学家。他1919年5月从日本留学回国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到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国文教员,1920年9月,他到复旦大学任教,直到1977年10月29日逝世,他在复旦大学辛勤耕耘近半个世纪,是新中国成立后复旦大学第一任校长,他用极其丰富的教育思想影响着中国人。陈望道先后撰写的《修辞学发凡》、《作文法讲义》、《辞海》等书对中国修辞和语言学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他提倡使用新式标点、提倡新式文字运动,积极支持文字改革和普通话的推广工作。陈望道在学术和教育事业上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在中国共产党创立初期,他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晓叶 《世纪风采》2011,(7):14-18
陈望道,《共产党宣言》第一部中译本的翻译者,他既是一位走在时代前列的革命家,又是一位学识渊博、造诣颇深的语言学家、教育家,他的一生可谓多彩绚丽。走在时代前列的革命性一面陈望道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老战士。他1915年赴日本留学,  相似文献   

5.
伍正华  王本奎 《湘潮》2021,(3):63-64
①那时自费留学费用不低,父亲心疼“大洋一簸箕一簸箕地往外倒”,迟迟没有答应。陈望道想了一招,在墙上贴了两句李白的诗:“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②僵持数天后,父亲终于被陈望道说服,答应了他出国留学深造的请求,并变卖了部分田产,给他凑够了留学日本的学费。  相似文献   

6.
《湘潮》2021,(2):63-63
①随着年龄的增长,陈望道越来越不满足于旧式私塾教育,渴望到更广阔的天地去学习新知识、新本领。16岁那年,他离开分水塘村,来到义乌县城有名的秀湖书院学习。②一年后,怀揣“教育救国”的信念,陈望道又回到了分水塘村,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一起兴办村学。可是面对国弱民穷的现实,陈望道的思想开始转向“实业救国”,为此他考入金华中学,发愤学习数理化等现代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7.
1975年全国人大四届会议期间,身患绝症的周恩来见到时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的陈望道,热切地同他握手并询问道:“《共产党宣言》最早的译本找到没有?”陈望道不无遗撼地摇了摇头说:“没有。”不久,周恩来于1976年1月不幸逝世,《共产党宣言》的首译者陈望道也于1977年10月与世长辞。  相似文献   

8.
陈望道是中国早期社会主义者,杰出思想家、教育家。他在五四时期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传播新思想,参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他曾经主办进步刊物,关注妇女问题,论述了妇女解放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提出了妇女解放的一些具体作法,为推动妇女解放运动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共产党宣言》广饶传世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5年1月,全国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找到《共产党宣言》中文版本首译者陈望道,问是否能找到第一版本的《共产党宣言》,他想再看一眼。陈望道看着病重中总理期望的眼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遗留下来的诸如领土纠纷、慰安妇、中国劳工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本文试对这些遗留问题作一概述,并就如何对待战争遗留问题发表了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遗留下来的诸如领土纠纷、慰安妇、中国劳工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本文试对这些遗留问题作一概述,并就如何对待战争遗留问题发表了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2020年是陈望道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出版100周年。它的翻译和出版不是偶然的、孤立的历史事件,而是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陈望道首译《共产党宣言》也是历史的选择。"四大金刚"与"一师风潮"1919年6月,在五四运动的热潮中,陈望道从日本回到祖国。9月,他开始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下称"一师")任教。  相似文献   

13.
正能堪此大任者,"非杭州陈望道莫属"1919年6月,从日本留学归国的陈望道受聘担任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国文教员。时值五四运动风起云涌,他与同校的夏尊、刘大白、李次九等三位教师大张旗鼓地革新国文教育,倡导自由平等思想,人称"四大金刚"。在校长经亨颐的支持和陈望道等人的言传身教下,一师逐渐成为浙江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是年11月,一师学子施存统、俞秀松等创办《浙江新潮》周刊,宣传  相似文献   

14.
1920年的阳春三月,浙江义乌西乡山区的天气还相当冷。在被群山包围的分水塘村里有一间多年未修的柴屋,夜间漏出丝丝缕缕的灯光,一直到黎明。伴着灯光的是陈家老大———29岁的陈望道。他面前摆着的是震撼旧世界的巨著———《共产党宣言》。陈望道正将其由日文翻译成中文。之所以从都市潜回到这个小山村来翻译,就是因为这和反动当局水火不相容。别看他的行动十分秘密,也难免被上门叙旧的亲朋好友撞见,只有这间破旧不堪的小屋,才能使他获得安全。陈望道1915年至1919年留日,当时最为迫切的,就是把马、恩的《共产党宣言…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本的翻译者,陈望道是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员,也曾担任复旦大学新闻系主任十年之久,他的革命和文教生涯始终高举新文化和思想启蒙的旗帜。陈望道新闻教育思想来源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办报办刊方向和"为党办报、为民办刊"的新闻实践。坚持以"宣扬真理,改革社会"为目标,以"恪守道德,坚守信仰"为价值,以"杂中有专,好学力行"为方法,是陈望道新闻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6.
刘全 《广东党史》2013,(6):41-45
陈望道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五名党员之一,也是最早将《共产党宣言》完整翻译成中文的人,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过程中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并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后因不满陈独秀的家长制作风而退党,在党外为党的事业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1957年,经中央批准,陈望道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和国家再添新功。陈望道无论是在党内还是在党外,始终坚持了自己的信仰,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相似文献   

17.
郑少华 《求实》2002,(8):46-48
自上个世纪中期以来 ,环境与劳工问题大量向贸易领域渗透 ,今天的国际贸易 ,已迥异于传统的经济贸易 ,它与环境、劳工、文明、社区等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 ,本文主要分析环境和劳工问题对世界贸易组织的挑战以及世界贸易组织的各种回应 ,并构想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作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陈望道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并在此后与他的学生一道,参与筹建中国第一个团组织,将进步青年学生团结在党组织和团组织周围,为中国共青团的创建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诞辰80周年 ,许多报章杂志陆续发表一些有关党史的文章 ,披露一些鲜为人知的史料 ,对广大群众进行党的知识和革命传统教育 ,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当然 ,在介绍史实中 ,如何做到存真求实 ,准确、真实 ,却还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最近 ,本市某大报发表了一篇介绍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文章 ,披露了不少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期的史料。但却存在某些明显失实、不准确和不恰当的毛病。(一)文中写道 :陈望道“1920年5月到8月 ,在编辑《新青年》的同时 ,与李汉俊 ,李达等一起酝酿组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陈望道担任…  相似文献   

20.
1938年6月24日,杨靖宇率领的抗联一军在袭击辑安(今集安)土口子铁路隧道工地的战斗中,俘虏了一名日本工人。后来我们询问中国劳工,才知道他叫福间一夫,平日从不欺负中国劳工,为人很和善,杨靖宇就命令战士把他放了。可是他不肯走,并要求参加抗联队伍。杨靖宇沉思了一会儿,问他:“你为什么要参加抗联部队?”他说:“日本侵略中国是不好的,我反对这种做法,我们的平民百姓也反对这么做。眼下,只有制止这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