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本刊讯由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和上海市文物局合作编写,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早期在上海史迹》重印本亮相2020年上海书展。8月14日晚,同济大学党委宣传部主办,同济大学出版社承办的"寻找红色起点——《中国共产党早期在上海史迹》‘四史’学习分享会"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举行。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严爱云、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徐建刚受邀作为活动嘉宾,围绕《中国共产党早期在上海史迹》一书展开对谈交流,  相似文献   

2.
《解放日报》作为中共中央华东局和上海市委的机关报,从上海解放后第一天出版。它所刊载的广告印证了新上海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民族工商业的保护与繁荣,国营经济的组建,以及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等。可以说上海解放后至1956年《解放日报》刊登的广告是研究上海那段历史的直观样本。透过广告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上海经济的变迁。  相似文献   

3.
1965年11月,“文化大革命”的序幕已经拉开。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了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25日,我的父亲罗瑞卿到了上海。当时,毛主席和周总理都在那里。万万没有想到,在“上海会议”上,林彪一伙对父亲进行了报复陷害,也就是从那时起,父亲和我们一  相似文献   

4.
《党建》2011,(1):30
《新青年》:我党最早的中央机关报。自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新青年》就成为该小组的机关刊物。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度成为党的机关报。主编为陈独秀。  相似文献   

5.
翻开毛泽东与郭沫若半个多 世纪友谊交往的档案文献史料, 处处闪耀着政治豪情与文化浪 漫、革命理想与现实斗争、真诚友 谊与超人智慧的灿烂火花。 革命风浪中相遇 1921年7月,毛泽东作为湖南 代表出席中共一大,在上海前后 逗留月余。而此时,郭沫若为筹备 创造社的《创造季刊》第二次由日 本返沪,住在上海泰东图书局编 辑部的楼上。历史为两位巨人提 供了见面的机会,可惜失之交臂。  相似文献   

6.
张家康 《党史文苑》2013,(11):36-41
当社会主义刚刚在中国成为一种时尚的思潮时,张东荪就是其中最著名的宣传者,这使他在五四运动后最早参与中共上海发起组。可是,他的社会主义并非归属于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这又使他最早退出上海发起组。从此,他便与中国共产党保持着若即若离、时亲时疏的关系,但在总的趋势上,他是中共所信赖的朋友。最早参与和退出中共上海发起组1917年初,张东荪接任《时事新报》主笔,直至1924年春辞职。经他改版后的《时事新报》,直面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上海建设和管理工作党委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根据中央有关精神和《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等规定,加强本系统党内民主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党内民主制度,强化了党内民主意识,调动了广大党员参与党内生活的积极性,改进了党员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增强了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一、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主要做法上海建设和管理工作党委在对本系统党内民主建设开展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内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罢工,现在学术界一般认为是1921年7、8月间的上海英美烟厂工人罢工。姜沛南、陈卫民所撰《首战告捷——党领导的第一次罢工》一文较早提出这一观点后,逐渐为党史学界所接受。近年出版的《上海工人运动史》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罢工,是上海英美烟厂1921年七八月间的大罢工。”此外,《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一书也持相同观点。  相似文献   

9.
1949年1月12日,历史悠久的上海英文《密勒氏评论报》,转载了《纽约星报》邀请代表各种政见的几位美国远东问题专家举行座谈的记录。他们讨论的是: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会取得胜利?60年后的今  相似文献   

10.
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举办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学术研讨会6月16日至18日在辽宁省大连市举行。上海共有4篇论文入选这次会议,成为入选论文最多的省市区。4篇论文分别是:冯小敏、严爱云的《从上海的实践看加强社区党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谢黎萍的《中国共产党社会化工作方式的历史实践及其启示》,  相似文献   

11.
汤李 《党建文汇》2008,(1):40-40
由巴金小说《团圆》改编而成 1952年冬天,以巴金为组长的全国文联组织的赴朝创作人员换上军装,伴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声,踏上了满目疮痍的朝鲜土地。在朝鲜战场上,巴金同创作人员深入到志愿军中,同许多战士结下了深厚友谊。回国后,他写出中篇小说《团圆》,并发表在1961年8月号的《上海文学》上。  相似文献   

12.
由唐培吉、朱敏彦教授主编 ,几十位著名专家参与撰写的《上海抗日战争史》丛书在纪念抗日战争爆发70周年之际 ,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这套丛书由《上海抗日战争通论》、《一·二八淞沪抗战》、《八·一三淞沪抗战》、《日军在上海的暴行与统治》、《上海人民抗日救亡运动》、《上海郊县武装斗争》、《上海人民支援新四军与抗日根据地》、《抗日时期的上海经济》、《抗战时期的上海文化》、《上海抗战与国际援助》等10本专著组成。全书达300余万字 ,全面地反映了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上海掀起抗日救亡运动开始 ,到194…  相似文献   

13.
《新湘评论》2006,(1):47-47
李达,1890年10月生,湖南永州人。1919年五四运动后,致力于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夏与陈独秀等人发起成立上海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并主编《共产党》月刊,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1921年2月起任上海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代书记。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局宣传主任,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  相似文献   

14.
在建党83周年之际,由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王安顺作序、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中共上海历史实录(1949—2004)》出版。2004年7月1日,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和上海教育出版社在上海展览中心召开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3周年“研究执政规律,增强执政能力”———《中共上海历史实  相似文献   

15.
1927年4月12日,在上海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国共产党遭受自建党以来最大的一次损失。而就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前夕,中共领袖陈独秀与国民党领袖汪精卫在上海联合发表了《汪陈宣言》,宣称国共两党的合作决无分裂的问题。陈独秀究竟为何签发《汪陈宣言》呢-  相似文献   

16.
有关中共上海发起组的几个争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上海发起组目前尚存争议的几个问题,包括成立的时间、最初人员、最初名称和与上海革命局的关系,中共上海发起组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  相似文献   

17.
李鹏 《党史文苑》2010,(6):48-51
1956年6月20日至26日,应中国政府邀请,苏联海军太平洋舰队访问上海。由于这是新中国成立后苏联舰队首次访华.也是上海解放后首次接待外国海军舰队的来访,加之当时中苏合作和中苏友谊的大背景,中苏双方都很重视。在中苏关系史上,此次苏联太平洋舰队为期6天的访沪之行算得上一件大事,也给上海人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上海发起组并不是上海地方性的党组织,而是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的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发起组织。中共上海发起组的成立,标志着创建全国性的中国共产党实践的开始,并在建党过程中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产物。正是在中共上海发起组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人才真正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9.
<正>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陈望道从日本回到国内,1920年4月完成《共产党宣言》翻译后应邀到上海,8月与陈独秀、李汉俊等发起成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中国共产党的上海早期组织),陈独秀任书记,陈望道任劳工部长。  相似文献   

20.
狄马 《党的建设》2014,(6):63-63
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最终实现了战略大转移。李大棚在《上海党史与党建》发文提出,长征的胜利是党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互帮共进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