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国作家罗曼·加里1956年发表的小说《天根》,获龚古尔文学奖,并被法国评论界誉为第一部"生态小说"。加里通过小说主人公保护大象的行为,对生态环境的恶化和人文精神的衰败表达出自己的隐忧。《天根》记录了加里关于人与自然界中其他物种之间关系的思考,表现出超前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责任,具有较强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法国作家路易-费尔迪南·塞利纳以其独特的口语写作风格在法国文坛掀起了一场革命。其代表作《茫茫黑夜漫游》被称为一部"颠覆性"的小说。这种"颠覆性"首先是由小说以口语进行创作造成的。塞利纳以口语针锋相对地攻击传统小说中的书面语,从而形成了一种语言层面的对话,使小说具有了多种声音并置的复调效果。在口语与书面语冲突的推动下,小说人物的意识更加鲜明,不同意识所代表的立场构成不同的声音,使小说复调效果得到进一步加强;作者的内聚焦叙事视角赋予了人物意识以明显的独立性,使作者与人物的对话、读者与人物的对话得以实现,小说的复调效果以多维的形式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周婷 《法国研究》2010,(4):55-58
《夜巡》是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写下的一部新寓言小说。这部小说具有莫迪亚诺早期作品的典型风格,即现实与臆想的糅合与叠加。本文将从小说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入手,结合作家的成长经历、二战背景和法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社会思潮来分析探究作家对这部小说的基本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4.
李学阳 《法国研究》2013,(1):61-67,32
维多克是现代世界刑警之父和私人侦探之父。除此之外,他还是现代世界第一个警察作家,历史还应给他文学家一席之地。他的创作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回忆录》写作和小说创作。其四卷本《维多克回忆录》使他和拿破仑一样"英名代代相传";小说《真实的巴黎秘密》被誉为"一部记录罪案的百科全书式作品"。但由于他一个警察作家的人格局限,使其作品在文字、历史感和哲学意味三方面都难以与同时代的文学名著媲美。然而,文学的维多克最大的意义不在作品的艺术价值,而在他留下的史实、史料。他既是浪子又是时代巨人的传奇经历,成为巴尔扎克等大作家的素材宝库,最后连其本人也一起作了《高老头》、《悲惨世界》那些名作的人物原型。  相似文献   

5.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二十世纪初英国文坛最重要的一位女性作家,还是现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重要先驱。她的作品《一间自己的房间》体现了伍尔夫独特的女性意识和先进的女权思想。法国女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第二性》创作于二十世纪中期女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的时期,这本书一出版,即被称为"有史以来讨论女人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还被称为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的"圣经"。本文以《一间自己的房间》和《第二性》这两部女性主义作品为例,旨在研究和比较两位女性作家的女性主义观点之异同,并着重归纳了两者的相似观点,从而为读者分析和了解伍尔夫和波伏娃的女性主义观提供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6.
《阿道尔关》是法国文学史上的一部著名的中篇小说,它的作者贡斯当是十九世纪初期法国杰出的政论家和文学家,夏多布里盎曾把他列为法国最早的浪漫派作家之一。其实,作为文学象的贡斯当,其小说创作实在有限,就目前所知,他只给我们留下了《阿道尔夫》《瑟茜尔》和《红色笔记本》三部小说,其中后两部还是没有完成的作品,而且有些评论家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部由清末士大夫以法语写作的小说,《黄衫客传奇》借鉴了中国传统文体的写作技巧,对《霍小玉传》这个经典的中国故事加以改编,将其介绍给法语世界。在人物新诠方面,小说采取自中国戏曲中总结出的"分裂"之法塑造了具有多构性特征的人物;在本事改写方面,小说吸收传统小说中的幻梦书写资源,将原作中的因果轮回情节模式转为一出心灵悲剧;在文体创新方面,分别自古典白话小说和小品文中撷取精华,形成独特的破体叙事风格。在对中国传统文体写作技巧的融合与创化中,小说完成了民族形象自塑的使命。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比较罗伯-格里耶《在迷宫》和加缪《局外人》两部小说,说明罗氏和加缪在表现荒诞和反抗荒诞方面的一致性以及前者对后者的继承和超越。以反传统的叙事手法和语言艺术形式揭示并反抗荒诞是两者小说最为重要的相似之处,而且这种倾向也始终贯穿在法国现代和后现代作家的创作之中。  相似文献   

9.
米莱伊?卡勒-格吕贝尔是法国巴黎三大教授、女性与性别研究和法语地区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加拿大皇家学0院士、作家、小说理论家及美学家,发表了大量关于文学、电影以及性差异研究的著作,尤其写了很多评论当代作家如杜拉斯、比托尔、埃莱娜·西苏、克罗德·西蒙等人的著述.她的重要作品有:《法国二十世纪文学史或文学的修改痕迹》、《虚构功能:关于小说假象》、《伟大的时代——论克洛德·西蒙》、《从咖啡到永恒:写作中的埃莱娜·西苏》、《玛格丽特·杜拉斯或性差异的故事》等.她的作品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国际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在本访谈中,米莱伊?卡勒-格吕贝尔同时以作家、小说理论家和文学教授的独特视角与美学观点解读作家作品,分析细致精辟,更加突出作品的美学特征和诗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法国当代作家队伍中,用传统手法写作的作家仍占绝大多数。诞生于他们笔下的佳作为数甚多,不可忽略。刊登在《世界文学》1991年第二期上的五篇小说和十首诗,分别由勒克雷齐奥和贝·洛林所作。他们用传统手法创作却不屑于追求一个坚实的情节和固定的结构框架,在小说与诗歌的不同体裁中,两位作者共同  相似文献   

11.
《人间失格》是日本战后著名无赖派作家太宰治最有影响的一部代表作。重点通过对《人间失格》的叙述者与小说中的主要出场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伦理关系的分析,揭示出隐含作者如何借由叙述者的自身故事叙述表达作者的真实意图,即他的伦理价值取向,又是如何引导读者进行伦理判断,进而启发读者对其叙事背后的人性展开思考的。  相似文献   

12.
小说如何面对荒诞的世界──谈加缪的《局外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小说家而言,他之所以愿意选择一个故事来创作一篇小说,经常是为了通过叙述这个故事来传达一种待定的人生体验;体验作为一种。动理现象,是主体在感觉基础上对切身经历的一种反应,它具有客观性。文学对现实世界的反映是文学同现实的根本关系,这条规律是不变的,只是各时期作家所采用的反映世界的方式并不一样。加缪同样也是通过作品来反映他所看到的世界,更确切地说是他所感受到的世界。我们在这里仅着眼于分析加缪的成名作《局外人》,分析加缨如何通过小说来反映世界,即分析小说反映世界的方式。我们首先看看加缪创作《局外人》…  相似文献   

13.
漆瑗 《当代韩国》2005,(3):75-80
笔者曾读过一些韩国女作家创作的小说,为她们对女性自身社会角色、职能责任的清醒认识所打动,并撰写了《论韩国当代小说中的女性意识》一文对此进行了专题探讨。那么,女性群体在韩国男作家笔下的命运、价值如何,这与女作家的创作有何差异以及这种差异与韩国男、女作家创作时的性别意识又有怎样的关系?带着这些问题,笔者系统地阅读了近十年来《高丽亚那》季刊选登的36篇短篇小说,拟围绕上述问题发表一些粗浅之见。一主要人物形象的二元状态纵观《高丽亚那》季刊中的小说,如果以个案而论,每一位作家所描写的背景、人物形象、情节内容、艺术风…  相似文献   

14.
毕业于东京大学法文系的大江健三郎,在写作过程中深受法国文学的影响。研究界目前对大江健三郎的"法国师承"脉络梳理主要集中在萨特、罗曼·加里等作家,对塞利纳的探讨则尚未多见。但是,大江健三郎本人却多次公开地提出塞利纳对自身文学创作甚至个人生活的影响。塞利纳战争三部曲之一《轻快舞》被作为小说元素引入大江健三郎的《静静的生活》,大江健三郎通过人物设定、引用与评论等方式使两个文本呈现出显性的互文关系;大江健三郎对于塞利纳"卑贱书写"方式的模仿,则使两个文本之间的互文关系具有了更为深层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何映宇 《新民周刊》2015,(14):76-79
“多美的故事啊!”在《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引子部分,炼金术士感慨唯美主义者奥斯卡·王尔德写的水仙花的故事,但这是不是在变相地夸赞自己的超级畅销书?巫师、炼金术士、神父、吸血鬼……柯艾略写作的对象总是让人觉得扑朔迷离。这是一位怎么样的作家?全部作品累计销量超过1.75亿册,他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是世界上唯一一本出版语种超过《圣经》的书。  相似文献   

16.
阿尔贝·加缪是当代法国的重要作家,具有世界声誉。他的作品在我国拥有不少读者。可是,对加缪的研究还显得十分薄弱。本刊组织的这一《加缪研究专辑》,目的在于进一步介绍和分析这个具有独特思想和风格的作家,以飨读者。专辑第一部分是四篇论文。《〈局外人〉》,荒诞的言语》细致地剖析了加缪的代表作的语言,从统计的方法的入手,指出这些手法的效果,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荒诞人生底蕴的深层探索》研究了加缪以“荒诞”为主题的三部曲,描画了《局外人》到理论著作《西绪福斯神话》,再到剧本《加里古拉》的发展脉络。《笑声中的忏悔》评价了中篇小说《堕落》,作者从主人公的笑挖掘下去,探索人物的灵魂,并指出加缪的意图。《加缪哲学思想简介》主要分析《西绪福斯神话》的哲学内容。四篇论文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加缪的创作和思想。专辑的第二部分是一组译文。《戏剧家——加缪》指出戏剧是加缪偏爱的领域,加缪通过各种题材力图创造当今时代的悲剧。《〈局外人〉》的心理学》的作者从自身的写作特点出发,欣赏加缪的内心分析。《自然、人道主义、悲剧》认为荒诞概念是悲剧性人道主义的一种形式。《一个模糊的世界》分析了加缪的短篇小说集,深得其中的奥秘。《〈鼠疫〉评注》指出这部小说的象征意义和现实精神。《倨傲的忏悔》分析了《堕落》的主角与俄狄浦斯的相似。这几篇译文对加缪的小说、戏剧和创作值倾向进行了颇有特点的分析,可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源氏物语》与《蜻蛉日记》两部文学作品之间关系密切,《源氏物语》是《蜻蛉日记》的继承、扬弃与超越。本论从两位女性作家的执笔动机、文论观念、女性意识3个方面推考两部著作的内在联系。两部作品中的若干相同与相似重申了被男性主流文学掠过边缘经典女流文学的价值,正是这一边缘经典文学更为真实记录了当时社会现状、女性思想、男女的情感生活,两位女性作家的叙事才情更是勿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一 序韩半岛历史的每一段行程中都留有中国及中国人的影子。最早进入韩国文学的中国人是叫做雉姬的汉代女子 ,她出现在《黄鸟歌》的背景故事中 ,是高句丽第二代琉璃王的两位妻子中的一位。此后 ,有关中国及中国人的故事和人物形象不断地出现在韩国的文学作品当中。那么 ,受过新式教育并摆脱慕华思想的韩国现代作家们的小说中 ,中国及中国人是以怎样的形象出现的呢 ?本文将重点观察韩国现代中短篇小说中的中国及中国人的面貌 ,并通过当时由我国现代作家们所描绘的中国的文化、政治、社会以及中国人对韩国人的态度等进一步了解当时的中国及中…  相似文献   

19.
朴正元 《当代韩国》2011,(3):99-112
本文旨在研究使用叙述策略解释韩国作家殷熙耕和中国作家曹文轩的成长小说。成长小说是讲述任务成长过程的小说,是描写主人公在其所处时代的文化和人文环境中从幼年期迈向青年期的自我发现和精神方面不断成长的过程的小说类型。两位作者的成长小说的区别如下:首先,曹文轩是以当时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下以事件为主进行叙述的,而殷熙耕更重视以成长主体的心理变化和发展过程为基础进行的叙述。曹文轩具有以讲述为主的现实主义倾向,而殷熙耕具有以展示为主的现代主义倾向。其次,叙述者的位相是构成成长小说叙述策略的重要部分。掌握成长全过程的叙述者的视线会在运用“叙述性过去”的过程中,在小说文本和读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方面占据绝对位置。再次,《辞格》中所说的“距离”适用于成长小说中的“叙述者一主人公”之间。以心理描写为主进行叙述的殷熙耕成长小说的“距离”较近,借用客观叙述策略的曹文轩小说的“距离”较远。  相似文献   

20.
小说《对经唱谱》(1969)具有神话、传说、梦幻而又十分现实的斑驳色彩,引起了读者和评论家们的广泛兴趣。它是加拿大法语作家于贝尔·阿坎继《下回分解》、《记忆中的空缺》两部长篇小说之后的又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