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2011年杜马选举后俄罗斯爆发了大规模的民众抗议。舞弊问题,特别是对于俄罗斯政治缺乏竞争的不满,是民众抗议的主要动因。对俄罗斯地区选举改革的分析,可以发现俄罗斯地区选举制度和政党制度,对于"政权党"存在一定的制度性扶持,这是政治竞争缺乏的重要原因之一。普京在第二任期开始了俄罗斯地区选举改革,目标是加强政党,尤其是联邦型政党在地区政治中的作用,降低地区政治精英的影响,维护联邦的统一和稳定。改革后,一方面政党作用得到大幅提升,国家稳定得到巩固;另一方面,地区选举制度从客观上对于"政权党"更为有利。比例代表制在地区选举中的广泛使用,以及其所涉及的选举名单形式、选举保证金、选举签名、门槛线和席位分配方法等各方面因素,在整个选举过程中为政权党提供了一定的制度性保障。  相似文献   

2.
普京开启总统第四任期以来,俄罗斯面临政治稳定的挑战与经济增长的压力。2019年,在政治领域,普京直面政权党"统一俄罗斯"党在2018年地方选举中受挫的现实和普京民意趋势走低的挑战,在治国理念上从官方层面倡导"普京主义",并坚决抵制西方政治干预,确保在2019年地方选举中基本完成预定目标,维持了政治稳定的局面。在经济领域,面对经济停滞不前和民生水平下滑引发民心思变的社会情绪,普京治下的俄罗斯曾寄希望于"突破性发展"战略的有效推进,但由于经济结构、投资水平、劳动力人口等因素的影响,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成效有限。在外交领域,着眼于国家利益,俄罗斯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依然是深化欧亚地区一体化进程,管控与西方矛盾,采取了一系列积极外交举措。2019年,中俄关系继续向好,稳中有进,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新时代。总体看,俄罗斯国家特质呈现动态均衡性的特点,但发展面临的挑战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地方选举的结果往往能够反映出俄罗斯的政治社会形势、中央地方关系的变化情况以及精英的流动和发展状况,对国家杜马选举甚至俄罗斯总统选举都有一定的影响。2018年俄地方选举呈现出不同以往的特点,普京支持的“统一俄罗斯”党不仅失去多个地区的领导权,在地区立法机构的席位也大幅缩水。相比之下,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则取得了不错的竞选成绩,在所有参选地区的得票率都有所提升,大幅提高了在地区立法机构中的席位占比。但是由于政治当局的打压、左翼政党内部的分裂和俄罗斯联邦共产党自身的发展局限,俄罗斯左翼政党在短期内依然无法与强大的政权党抗衡。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联合其他左翼政党和爱国力量,才是俄罗斯左翼政党复兴的长远之计。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第四届国家杜马选举的结果,“统一俄罗斯”党独占鳌头,俄共遭到严重挫折,自由民主党得票率上升,“祖国”竞选联盟异军突起,“右翼力量联盟”和“亚博卢”惨败。杜马选举的结局为普京在2004年总统选举中争取连任铺平了道路,朝着普京设想的由两三个或四个政党参加的多党制迈出了重要一步,为建立以议会多数党为依托的政府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第五届国家杜马选举前的俄罗斯政党基本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京总统第二任期内对政党法和选举法进行了修改,俄罗斯政党体制进一步法制化和规范化,政党数量减少。"统一俄罗斯"党、新组建的"公正俄罗斯"党、俄共和"自由民主党"最有可能进入第五届国家杜马。右翼自由主义政党四分五裂,但自由主义思潮在社会上仍有相当影响。俄罗斯政党体制仍处于转型过程之中,将在"主权民主"的框架内建立具有俄罗斯特色的政党体制。  相似文献   

6.
杨成 《俄罗斯研究》2012,(2):166-190
"普京主义"是由普京及其侧近政治精英倡导并开创的俄罗斯所特有的"克里斯玛"型政权组织形态的变种,其特征包括但又不限于高度集权的总统制及领袖崇拜、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和主权民主意识形态的交织与融合,而且仍在持续的演化。2012年俄罗斯总统选举的结果标志着俄罗斯梅普组合"双头政治"格局的结束以及始于2000年并可能持续至2024年的"长普京时代"新阶段的开始。以强国、威权为主要特征的"普京主义"或将继续左右俄罗斯的政治生态。"普京主义"不同于经典意义上的"全能主义"和"威权主义",而是俄罗斯转型时期的产物。普京通过不同于西方自由主义民主的制度安排,克服了叶利钦时期俄罗斯转型的"制度陷阱",摆脱了国家治理危机,满足了俄罗斯民众对于秩序、稳定和发展的期许,从而在俄罗斯形成了特殊的"普京多数"现象,构成了"普京主义"的社会基础。然而,俄罗斯经济的稳定发展催生了新中产阶级的兴起,选民结构的代际变化,以及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的勃兴,逐渐消解了"普京主义"的正当性。随着一个与"普京多数"针锋相对的"去普京多数"群体的崛起,普京政权正面临着日趋严峻的挑战,可能出现五种不同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作为俄罗斯最重要的政治思想家之一,苏尔科夫的思想理论深刻地影响着俄罗斯的制度建设与国家发展。纵观其思想历程,可以总结为三个比较明晰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2005年,随着普京在第二任期前后夯实了执政地位,苏尔科夫开始打造主权民主的治理理论,并促之成为了官方的政治意识形态;第二阶段开始于俄罗斯与西方爆发对立冲突的乌克兰危机,苏尔科夫展开了对俄罗斯之独特性与二元文明的探讨;第三阶段则是普京开启最后任期之际,苏尔科夫对普京道路进行了总结并极尽鼓吹,认为根植于俄罗斯特有的历史文化与民族特性中的普京道路,才是最适合也是必须遵循的俄罗斯未来发展之路。始于消除西式民主的“魅”,到最终完成对俄罗斯方案的话语建构,通过这三个阶段,苏尔科夫打造出了一套当今俄罗斯的意识形态体系,以此提供了“俄罗斯是谁”、“俄罗斯向何处去”的苏氏答案。  相似文献   

8.
政党在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政党组织对一个现代国家的政治制度的确立和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政党体制成为现代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经历了持续动荡的"叶利钦时期"和日趋稳定的"普京时期"两个阶段。俄罗斯的政党组织也经历了分化、重组、变迁和发展的过程,尤其是在普京时期,当代俄罗斯政党体制、政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9.
叶利钦选择了有利时机,在任期届满之前卸任,将总统的权杖递给了普京,为普京大选获胜辟了一条便道。 争取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是稳定和发展经济、走强国之路的必要条件。今年3月24日,俄罗斯安全会议通过“外交新构想”,特别强调要“保护俄罗斯境外经济利益”。这表明普京将外交重点由政治转向了经济。可以预见,普京旨在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核心,以谋求  相似文献   

10.
普京第二任期的俄罗斯外交战略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突出了"主权民主"原则、外交战略中的能源因素得到了加强、地缘政治影响明显回归.在4年里,由于在价值观念、国内政治、地缘政治和能源等问题上存在结构性矛盾,俄罗斯和西方国家的关系明显滑坡.为树立俄罗斯大国形象,发挥俄罗斯大国作用,俄罗斯开始重建其与发展中国家的传统联系.中俄关系在普京总统第二任期内取得了重大成就,其未来的发展同时存在着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两国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来积极应对以推动双方的战略伙伴关系可持续性地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1.
后苏联时期的俄罗斯政治领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政治领袖是苏联和俄罗斯政治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在后苏联时代的俄罗斯政治生活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俄罗斯政治文化一直偏爱强势而有个性的政治领袖,从1917年以来的苏联领袖大多都秉持了这一特点。改革派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由于自己的优柔寡断而丧失了对于改革乃至国家的控制,而与其个人风格和成长经历迥异的叶利钦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政治斗争,最终成为了新生的俄罗斯联邦的领袖。他推动俄罗斯进行了激进的市场化改革,希望使俄罗斯走上以市场经济为特征的"文明之路",但由于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以及政策方面的失误,这一尝试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虽然他是俄罗斯第一任民选总统,但叶利钦自相矛盾的执政风格、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诸多生活上的不良习惯都令人诟病,他虽然赢得了竞选连任,但由于身体原因和杜马掣肘,很难有所作为。在经历了复杂的甄选之后,他选择了普京作为自己的接班人,并且帮助普京顺利当选。有克格勃背景的普京是一位具有开拓精神和无比坚韧的性格的领导人。在接任总理之后,很快凭借自己的超群才能,解决了车臣问题,并且有效提高了社会福利,从而迅速提高了自己的威望,以绝对优势当选总统。执政之后,普京很快推动了俄罗斯政治制度新的"转型",他通过除了暴力之外的一切手段强化国家权力,打击"寡头",取消地方选举,限制独立媒体,通过"西罗维基"掌控权力,最终使整个政权集中于自己的手中,形成了被称为"可控民主"或"主权民主"的普京体制。在八年任期结束后,普京拒绝了第三个总统任期,而选择了一项略显复杂的政治安排。将总统职务交给自己的亲信梅德韦杰夫,本人则以总理和统一俄罗斯党主席的身份继续参政,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双头制"政权,直到2012年重返克里姆林宫。随着时代的变迁,俄罗斯正处于发展的十字路口。普京的重新执政对于俄罗斯未来的改革可能将会是一个积极的因素,因为他拥有足够的权力推动改革的进行。虽然面对诸多不确定的挑战,但仍然有成功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联邦联邦会议国家杜马代表选举法》对选举基金有专门规定:政党参加选举一定要建立政党选举基金.政党选举基金全部经费支出最高不超过7亿卢布.政党的自有资金不可超过选举基金限额的50%,即3.5亿卢布,对公民和法人捐赠的条件和金额也有相应限制.通过对参加第七届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的全部14个政党的选举财政情况进行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选举基金的支出与第七届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结果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意识形态因素对杜马选举发挥着重要作用,"统一俄罗斯"党和俄罗斯联邦共产党这两个党具有更多的选举竞争力;在第七届国家杜马选举中,最终获得进入俄国家杜马资格的4个主要政党除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之外,都有募集到直接的政治献金,这些政治献金在俄罗斯是合法的;进入国家杜马中的政党在印刷宣传品方面的选举支出所发挥的作用要比其在电视宣传方面的选举支出发挥的作用大.  相似文献   

13.
"统一俄罗斯"党目前是俄国第一大党。它自称人民党,是代表俄罗斯全民族利益的政党。它的思想基础是"政治中派主义",宣称采取介于左翼和右翼之间的中间立场;反对"政治激进主义",主张"保守主义";对苏联历史在批判其消极因素的同时肯定其积极成果;全面支持普京总统的路线政策;主张建立强有力的国家,保护人权和生态环境;要求把温和的自由主义与俄罗斯的传统价值观结合起来;外交上支持普京总统推行多边务实政策。俄国政党制度目前虽然保持多党制形式,实际上出现了一党独大的格局。"统一俄罗斯"党与普京总统结盟使它的影响迅速扩大,但也造成了对总统的高度依赖性,出现了"强势总统、弱势政党"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普京时期俄罗斯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加强中央集权,这让美国感到不安,促使美国对普京时期的俄罗斯政治进行了持续不断的干预。在普京总统第一任期内,美国对古辛斯基和别列佐夫斯基事件的评论意在干预俄罗斯的新闻自由问题。对霍多尔科夫斯基事件的积极影响则反映了美国对俄罗斯发展道路的渗透。在普京总统第二任期内,别斯兰事件后,为了应对美国政府的指责和渗透,俄罗斯政府确立“主权民主”概念,力争意识形态主动权,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确保政权稳固。当前,美国影响俄罗斯政治的热点是非政府组织问题。  相似文献   

15.
政党政治价值是关于政党的组织原则和社会政治现实建设的基本概念,政党以其政治价值标准指导其政治活动的方向.本文拟从政党政治价值区分的角度以俄罗斯1999年和2003年国家杜马选举为例对当代俄罗斯政党的发展进行初步探讨.直到2003年,俄罗斯各政党政治价值区分仍不明显,俄罗斯政党制度仍在发展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普京在第二个任期内,仍坚持实施以体现俄罗斯思想为指导的治国方略和政策,因此,与第一个任期一样,他的治国方略或基本政策仍是两条:政治上的集权化和经济上的自由化。从今后国家政策的总趋势看,俄罗斯所推行的改革和发展政策与措施,都将围绕加速经济发展与加强中央权力这两个轴心来进行。俄罗斯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但 2010年实现GDP翻番的目标仍存在不少困难。  相似文献   

17.
2005年第l期 2耕读江沐/2004年俄罗斯内政外交综述 2005年第4期 2陆南泉/普京连任后的俄罗斯国内政治与经 济政策走向 热点兼…焦 2005年第1期 7陆钢张耀/乌克兰选举与大国地缘政治 15冯绍雷/乌克兰危机的人文透视 —读《乌克兰:沉重的历史脚步》有感 21杨成/乌克兰选举与俄罗斯战略环境的 变迁 27杨玲/乌克兰大选中的民族因素 2005年第3期 2王海运/独联体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7冯绍雷/“颜色革命”:大国间的博弈与独联 体的前景 12冯玉军/“色彩革命”与独联体的未来 纪澎狡瑙酉斯战蕙胜利{箭…深凋浑 2005年第2期 2金重远/苏联外交和第…  相似文献   

18.
转型中的俄罗斯政党制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俄罗斯政党制度转型的主要内容是从苏联时期的一党制转向西方式的多党制。它经历了从最初的混乱无序状态逐渐走向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若干阶段。普京执政两年多来,对政党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特别是《政党法》的制定和实施,使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有所提高,初步形成了由左、中、右三派政党组成的多党制格局。但是,与西方国家的多党制相比,俄国的政党制度还不成熟,仍有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13年2月12日,普京签署的新版《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系统地阐述了俄罗斯外交政策的目标、原则和优先方向;表明了俄罗斯对世界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趋势的判断,明确地传达了新时期俄罗斯外交的优先方向。与新世纪普京上台以来俄罗斯政府出台的两版《构想》相比,新《构想》既有继承与延续,又有发展和创新。从新版《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有关俄罗斯外交优先方向的阐述,以及普京归位一年多来俄罗斯外交实践来看,普京新任期的俄罗斯外交政策的用力方向主要是:发展与后苏联空间国家关系为第一战略优先,全力构建"欧亚联盟",在重点发展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关系的同时,致力于全面深化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政党数量众多,派别复杂,主张多样。多党制虽然已经走过了萌芽、产 生和发展三个阶段,却至今没有执政党,而是代之以政权党。这在世界政治历史上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