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下半期,"第三种人"参与了俄国的社会斗争,并在其间经历了一个日渐深化的过程."第三种人"虽无自己的理论,但由于自身队伍的发展以及接近群众尤其是农民的便利,在社会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社会实践也提升了"第三种人"对俄国前途发展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18世纪中俄图书交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交流是中俄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现在有史料可查的俄国第一批汉籍获得于1730年,而后又经过俄国早期来华使节和汉学家们的努力,终于使俄国的中国图书收藏在18世纪初具规模,为19世纪上半期俄国汉学的成熟奠定了文献基础。与俄国的汉籍收藏相比,传入中国的俄国文献则显得微不足道。中俄早期图书交流所呈现出的是一幅失衡的态势。  相似文献   

3.
19世纪上半叶是俄国社会思潮和文化运动发生多元剧烈变动的关键历史时期。自1836年恰达耶夫发表著名的《哲学书简》并引起俄国思想界的震惊时起,就在精英知识分子中展开了针对俄罗斯命运与前途的民族主义双重话语表述。这种表述的大方向,是在短时期内充分学习西方的前提下,确立俄国在欧洲乃至全世界的独立文化身份和精神优势。其间,俄罗斯传统文化意识在俄国和欧洲两种文化交流与激烈碰撞背景下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成为知识界普遍关注的共同话题。这一时期的俄国文化运动紧紧围绕知识分子的民族主义话语表述而展开。  相似文献   

4.
二月革命是俄国民主发展的历史分界线.但半年之后,就发生了十月革命,民主体系瓦解,20世纪俄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也就此根本改变.俄国第一个共和体制垮台的主要原因是,在等级社会、资格选举体系和群众政党缺失的条件下,建立经典议会制的思想却在革命领导人的意识中占居统治地位.二月革命虽然没有完成,但它的历史意义非常重大:由它宣告的自由主义改革纲领在后苏联时期开始得到实施.二月民主体系破产的经验,对20世纪末宪法危机的解决也产生了影响.在廓清会导致民主改革间断的社会因素时,重要的是要及时地用详细制订的解决冲突的方法与这些因素相抗衡.  相似文献   

5.
在十月革命前的三个多世纪里,俄国对北方海航道展开了持续不断的探索。17世纪,"北方海航道"概念开始形成,18世纪的北方大考察,极大地推动了俄国人对北方海航道沿线的地理认知。19世纪下半叶,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国内政治环境的变化,使俄国开始尝试航道的商业利用。经过几个世纪的探索,俄国基本掌握了北方海航道的地理全貌,并最终实现了这一海上通道的全线通航。其北方海航道的贸易政策也逐渐由保守转向开放。十月革命之前俄国对北方海航道的探索成果,已经确立了苏联在航道地理认知、航行技术上的国际领先地位,并首次以对外声明的方式宣示了在北极的主权立场,从而为苏联时期继续开发北方海航道,明确提出航道的管辖权主张打下了基础,奠定了俄在航道管辖权问题上的传统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6.
西方学者有关19世纪俄国官僚史研究的兴衰,是冷战以来西方史学发展和美苏关系变化的缩影。冷战开始后,政治需要促使西方学者对俄国当代问题和历史问题的兴趣日益浓厚。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西方学者以现代化理论和"1917年范式"为依托,吸收了社会科学的研究理论和历史学分支学科的研究方法,并构建出有关俄国政治史研究的理论体系。这些研究揭示了19世纪俄国文官制度的内在演进趋势,肯定"开明官僚"在俄国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他们还对俄国官僚的派系斗争和政府部门的利益冲突进行分析,并考察改革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苏联解体后,现代化理论和"1917年范式"面临挑战,"新政治史"的兴起改变了传统的俄国史研究格局。  相似文献   

7.
19世纪60年代,俄国放宽了书刊检查制度,大批革命民主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开始着手研究法国大革命的问题。本文通过概述当时的自由主义代表格里耶对法国大革命及启蒙思想的批判性研究来揭示19世纪俄国自由派眼中的法国大革命。  相似文献   

8.
19世纪俄国东正教来华传教使团虽然在传教事业上表现平平,但是其中许多成员在汉学研究领域却取得相当大的成就,并且在研究工具、方法、对象、内容、立场等方面都形成了独立而典型的民族特色。由此,不仅为俄国汉学的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传播积累了一定经验。  相似文献   

9.
庄宇 《俄罗斯研究》2023,(6):117-140
19世纪初德意志浪漫主义思潮和民族主义史观在东欧的传播,进一步促进了各地区民族意识的觉醒。多民族国家内部矛盾逐渐升级,民族主义问题成为俄罗斯帝国亟待解决的社会矛盾之一。俄国西南地区深受波兰民族主义运动影响。19世纪20至30年代,沙皇政府武力镇压民族运动,强力推广俄罗斯化政策,进一步激化了民族矛盾。在地缘政治和民族主义的双重影响下,处于夹缝中的乌克兰民族意识逐渐觉醒。19世纪中后期,借俄国地方史编撰的契机,经乌克兰民族知识分子的阐释,民族主义思想的内涵得以进一步丰富。特别是历史学家科斯托马罗夫和格鲁舍夫斯基等人的著作和政论的出版,使乌克兰地区完成了从民俗学到史学的民族历史文化建构。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乌克兰民族主义叙事框架基本确立。  相似文献   

10.
越南经济增长模式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越南自 1986年起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 ,在工业部门迅猛增长的带动下 ,经济获得快速发展 ,外资引进逐年递增 ,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受到世人关注。本文通过对越南经济 ,特别是从 1992— 1998年经济增长模式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越南工业化进程当中一个有悖于一般新兴工业国家的特点 ,即 :工业化进程不仅没有大量创造工业部门的就业 ,也没有顺利实现传统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这是因为 ,当前越南经济增长模式正处于由进口替代为主的工业化模式向出口导向增长模式的转型阶段 ,工业发展以及外资引进的资本密集型的特征 ,是制约越南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一个主要问题。最后本文就越南向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转变的可能性以及转型的关键环节做了一定的数量估计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法国芭蕾起源于意大利,降生在17世纪后期路易十四的宫廷,18世纪日臻完美,19世纪末逐步衰落,20世纪下半叶重回世界舞台,成为法国文化推广的一面大旗。在三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法国芭蕾作为法国文化思潮的积极见证者,不同于建筑、美术这些传统艺术,它更倾向于一种贵族的生活时尚,因而具有重大的文化、政治和社会背景。本文中,笔者拟通过追溯法国芭蕾的发展演变历程,探析芭蕾发展史与法国社会之间息息相关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2.
印尼伊斯兰教现代主义运动对印尼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伊斯兰教现代主义思想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起源于中东。其主要特征是宣扬资产阶级文化决定论,试图调和宗教与科学,调和宗教和理性,以复古主义为形式。其阶级基础是民族资产阶级,基本目标是改造僵化的中世纪伊斯兰教,建立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理性信仰”。伊斯兰教现代主义思想曾对近现代伊斯兰教的发展及穆斯林国家人民的政治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弗拉基米尔·索洛维约夫被誉为"俄国现代哲学之父"。这位逝于20世纪元年的俄国哲学家却构成俄国思想史的重要分水岭之一,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20世纪思想家。他在俄国思想史上的意义持久而又深远:首先,他创建了独具特色的万物统一哲学,为俄国现代哲学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其次,他率先提出并思考关于俄国历史命运和发展道路的"第三条路径";最后,他试图融哲学、神学、科学乃至艺术为一体的创作追求和表达方式也具有深远的本体论和方法论意义。索洛维约夫思想体系的确立,标志着俄国知识分子理性精神的成熟、俄罗斯民族现代意识的觉醒以及俄国独特的"帝国规模"思维传统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国家性"是一个涵义多端的复杂概念,19世纪下半叶出现在俄国工人运动理论家的文献中,随后在俄国境内外得到了广泛运用。作为一个法政概念,"国家性"的涵义一开始主要与"国家"概念类似,但是在俄国保守主义者那里却被赋予了神性色彩,体现了俄罗斯历史发展的特殊性。"国家性"既是一个内核相对稳定的概念,又是一个发展变迁的概念;它既源于基本政治制度的历史架构,也源于以意识形态和理念为核心的精神结构。历史上的基辅罗斯是一个松散的贵族共和国联盟,但是鞑靼蒙古人的入侵破坏了它的政治系统,将王公-贵族-教会-谓彻所组成的四元结构转变为单一的王公专制独裁结构。绵延的世袭制传统、东正教中的神性因素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最高权力与民众的心理结构,共同服务于专制统治的合法性,构成了俄罗斯国家性的精神层面。俄罗斯政治转型主要在于由专制政治向现代政治过渡,其关键是重构国家性,使传统国家性蜕变为现代国家性。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俄国历史曲折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国没有实现现代化,没有建成公民社会的原因是在于它没有经过一次真正的民权革命。从20世纪俄国发展的轨迹看,历史是循着实际而不是循着理论发展,历史的发展与进步首先是人的解放。另外在和平建设时期,对国内问题要重在教育,发挥道德和社会舆论的作用,尽量少用暴力。  相似文献   

16.
沙皇俄国时期,生活在顿河地区的哥萨克,即顿河哥萨克,人数最多、军事实力最强。俄国政府为了殖民扩张、卫戍边防,自16世纪下半期至19世纪末,对顿河哥萨克实行雇佣、降服、改革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逐步将顿河哥萨克纳入俄国哥萨克统一管理体系,确立顿河哥萨克的社会地位。俄国革命时期,哥萨克阶层分化,在顿河地区存在三重政权(哥萨克的阿塔曼政府、临时政府的军事委员,以及工兵代表苏维埃)。1919年"非哥萨克化"政策的实施,哥萨克作为军事阶层的权利和义务被彻底取消。20世纪末以来,俄罗斯政府采取一系列哥萨克复兴政策,顿河哥萨克在新的政策环境下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17.
西方斯拉夫学者对19世纪俄罗斯作家的高加索题材作品有所研究,但在我国和俄国,此项研究尚待展开.本文以莱蒙托夫和列·托尔斯泰为例,以作家行旅为切入点,从作家传记与作家作品的关联中,勾勒他们作品所反映的俄罗斯帝国军队与反叛山民的关系,以及作者对帝国拓疆政策和反叛山民的态度.莱蒙托夫早期对宁死不屈的反叛山民的赞扬和后期对俄国征服者的认同形成对比.托尔斯泰在第一时期认同俄罗斯帝国政府征服高加索的战略,第二个时期则在超越俄国军队与反叛山民的对立中领悟了高加索山民视死如归的种族性特征和人性等问题.他们态度的转变有其自身的原因.俄罗斯作家高加索题材写作,与他们服军役有直接关系,虽然未必能提供高加索战争的编年史,却揭示了高加索各民族真实的心理结构,因此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中产阶级是19世纪英国社会的领跑者,中产阶级女性是女性运动的先驱,她们的家庭、社会地位直接反映英国社会权力分配、家庭文化、价值理念和社会的进步与文明的发展。本书在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文化模式下,系统研究英国中产阶级女性在家庭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活动状况、地位和作用的变迁,分析女性主义理论和女性主义运动的特点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纵观俄罗斯文学和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群星璀璨、熠熠生辉。然而文化的繁荣和兴盛,文化价值的传承,所依靠的不仅仅是杰出的文学家和艺术家,默默支持他们创作的文化赞助人同样功不可没。尤其是在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这一历史时期里,莫斯科商人慈善家和文化赞助人在促进俄罗斯文化的发展方面功用显著。莫斯科商人成为这一时期俄罗斯科学文化发展重要推动力的前提,是其所拥有的雄厚经济实力。但与此同时,个人的内在精神动因则更为重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根深蒂固的东正教信仰;赢得社会尊重,提升社会地位的心理需求;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正是这三方面因素共同激励着富有的莫斯科商人企业家们广泛开展各种慈善和文化赞助活动,促进了俄罗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清末民初中国人留学俄国的活动,是百年中国人留学史上最富有特色的篇章之一.自19世纪下半叶起,受其时国际国内形势等因素影响,在清政府的推动下,中国人留俄活动渐次兴起,陆续有中央、地方派遣的各类型官费、自费留学生赴俄国求学深造,而相关留学管理体制也随之建立与完善.这一留学活动不仅首开中国学子赴俄求学之先河,培养出一批精通俄文的外交、外语人才,而且开辟了近代中俄教育交流乃至文化交流的新渠道,并为后续中国人留苏活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