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致富参谋     
上海农园绿色工程有限公司研制的新生代农业温室工程高科技产品——新颖蔬菜、花卉连栋大棚的遮阳帘膜将投入规模化生产,从而结束长期以来我国智能温室制造材料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由这家公司开发的这种农业智能温室材料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该项目列入星火计划和今年上海科委十大重中之重项目之一。经资料检索,国内开发的这种新颖智能温室薄膜,其反射率和强度等性能均优于国外同类产品,起到良好的遮阳节能保温效果。冬天能提高大棚温度5  相似文献   

2.
<正>“技术发展得可真是快,现在我一年四季都有地种、有钱赚!”谈起村里新建的寒地新型免烧温室大棚,海伦市东风镇仁东村村民崔淑兰有一肚子的话想说。自2021年春季以来,仁东村的温室大棚便成了十里八乡大棚种植户津津乐道的话题。这里一反常态不种蔬菜,却养了一棚棚的“虾兵蟹将”,效益竟远远高于种菜。  相似文献   

3.
<正>11月23日,在农二师二十九团一连197座无公害蔬菜基地的温室大棚区,拉蔬菜的车辆排成了长队,客商们在各个温室大棚来回穿梭,抢购蔬菜。在职工张华的温室大棚外,只见一箱箱、一筐筐装好的辣椒、生菜堆放了一地,正待装车外运。走进张华的温室大棚,张华一边给自家大棚里的西瓜藤喷施微肥,一边高兴地对笔者说:"由于我们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标准种植,没有使用过高毒、高残留农药以及国家禁用农  相似文献   

4.
<正>农二师二十九团职工马淑惠,从事大棚种植蔬菜已5年,每年为购买肥料发愁,去年马淑惠在温室大棚里盖了座占地150平米的猪圈,饲养了50余头小猪,不但解决了温室蔬菜  相似文献   

5.
<正>农二师二十九团职工马淑惠,从事大棚种植蔬菜已4年,每年为购买肥料发愁。去年马淑惠在温室大棚里盖了座占地150平方米的猪圈,饲养了50余头小猪,不但解决了温室蔬菜的肥料问题,也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农五师庭院大棚种植的发展,加快绿色有机产品的生产,2005年11月8~9日,农五师工会齐景桥主席带领师工会自营经济办公窒人员、8个团场工会主席、庭院办主任和部分种植专业户一行34人赴农七师一三七团参观学习了蔬菜日光节能暖棚种植经验.受到农七师领导、农七师工会和一三七团的热情接待。在两天的参观学习过程中,大家认真听取了一三七团李华政委对该团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暖棚蔬菜种植、经营情况的介绍和今后的经济发展思路。一三七团许副团长和王副总农艺师对日光节能温室大棚蔬菜种植技术要点做了讲解。实地  相似文献   

7.
致富参考     
《党的建设》2009,(1):55-55
病害防治温室蔬菜严防美洲斑潜蝇美洲斑潜蝇是一种世界性检疫害虫。近年来,在温室黄瓜、西红柿、茄子、辣椒、菜豆等蔬菜上为害最重。防治方法如下:1.农业防治实行瓜果、豆类等关洲斑潜蝇喜食蔬菜与十字花科、百合科等非喜食蔬菜合理轮作;适当稀植,增加田间通透性;生长期发现有虫叶及时摘除;勤中耕,增加灌水次数,消灭虫蛹;育苗移栽时,人工摘除有虫叶片;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  相似文献   

8.
走进呼玛县农业科技产业园区的温室大棚,迎面扑来的是沁人心脾的果蔬香气,各种水果、蔬菜焕发出蓬勃生机. "寒地太阳能相变蓄热保温温室,是由县政府投资自主研发、获得国家专利的温室大棚,冬季不用任何加温措施就能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李红梅平静地介绍着,眼中闪耀着自豪的光芒. 作为呼玛县农技推广的"领头雁",李红梅常年奔走在温室大棚、田间地头,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在平凡的岗位上服务"三农"工作,一张张满载致富梦想的农技蓝图正在她的努力下徐徐展开.  相似文献   

9.
在辽西一户农民的日光温室里,挂着一副对联:冬也春天,夏也春天,温室四季皆春景;种也由俺,收也由俺,丰收靠人不靠天。对联是对沈阳农业大学副校长李天来教授发明的节能日光温室蔬菜高产优质生产技术的最好注解。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专家、辽宁省领军人才、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从农村蔬菜大棚的栽培技术推广,到农业科技最高端的创  相似文献   

10.
道里区郊区幅员面积457平方公里,辖4镇1乡42个行政村,农业人口10.4万,现有耕地23万亩。目前,道里区已经成为国家、省、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农业生产先进区",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都市高效农业先进区",是全国首批百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也是省内知名的无公害蔬菜、食用菌、花卉、奶牛养殖基地。其中,农业科技贡献份额达53%。  相似文献   

11.
冬日的阳光下,白雪覆盖的实现村如同一幅生趣盎然的水彩画--一栋栋楼房银装素裹,一条条街道宽阔笔直。企业车间里,工人们正加班加点赶订单;温室大棚中,村民们正忙着采摘应季蔬菜;牛羊满圈的现代化养殖场,不时有运输的车辆进进出出……  相似文献   

12.
致富之路     
依靠科技 发家致富 一位普普通通的女工,从白手起家发展到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的大棚温室蔬菜种植,获得了丰厚的收入,成为女职工的骄傲。 王翠红夫妇来农十二师三坪农场蔬菜站前,从未种过蔬菜。1992来站后,承包了3座温室。由于缺乏种植经验,种植的蔬菜收入不佳。但她并没有灰心,买了大量的科技  相似文献   

13.
<正>4月中旬的一天,在二十九团一连147座无公害蔬菜基地的温室大棚区,拉菜的车辆排成了长队。走进张华的温室大棚,张华一边给自家大棚里的西瓜藤苗喷施微肥,一边高兴地对笔者说:"由于我们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标准种植,生产出的蔬菜不出大棚就全部被乌鲁木齐等地客商订购。"  相似文献   

14.
杨鹏杰 《实践》2010,(8):29-29
<正>走进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金河镇根堡村蔬菜基地的温室大棚,绿油油的黄瓜、红彤彤的番茄、紫莹莹的茄子……使你目不暇接。刚刚摘满一盆青翠欲滴的尖椒的菜农兴奋地说:"今年呼市菜价不错,我种的两棚反季节蔬菜,前后收了两茬,毛收入2万来块呢。"作为呼和浩特地区的蔬菜主产地,赛罕区委、区政府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大力推行蔬菜保护地反季节蔬菜的种植,让蔬菜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角",丰富了首府"菜篮子"  相似文献   

15.
<正>一提到"会长"这个词,很多人想到的是坐在办公室里西装革履的形象。但在一师一团十三连有这么一位会长,他的办公室不是在楼宇之间,而是在田间地头,在一个个的温室蔬菜大棚里。这就是一团蔬菜协会会长李碧政。依靠科技注重创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李碧政从四川渠县老家投奔在新疆兵团一师一团参加工作的亲戚,并在此开始了自己新的生活。来的时候谁也不会想到他会和温室蔬菜大棚这个领域结下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6.
<正>在农二师二十九团625座日光温室大棚里,菜农们出"奇"制胜,种植的蔬菜在库尔勒蔬菜市场独领风骚。沼气大棚收入高在八连李明的温室大棚里,李明高兴地说:"看样子,今年挣10万元又是小菜一碟。"2003年,李明自筹资金20万元和工会贴息贷款3.2万元,建起6座日光温室蔬菜大棚。他利用时间差种植反季节蔬菜,收入也年年递增。去年,他在大棚边又建起了沼气,养了一群猪、  相似文献   

17.
"如今咱们冬闲可有事做了,到培训室里看看科技光碟,学学大棚蔬菜种植管理技术知识,真好!"说起科技光碟,农七师一二八团干南屯的农工们便喜上眉梢。干南屯是该团发展大棚经济较好的一个中型农业连队,平均每家每户都有1-2个大棚。2004年,该团积极响应师党委实施"万户万亩大棚"富民工程的号召,投资150多万元建起了72座日光节能温室大棚。大棚完工后,农工们很快就在自己承包的大棚内种上了芹菜、辣椒、西红柿、油麦菜等各种反季节蔬菜。但由于以前干南  相似文献   

18.
《党的建设》2008,(2):52-52
一、加强保温,防寒防冻。冬季气候寒冷,温度较低,还常常出现大风降温天气,因此搞好防寒保温工作,使蔬菜免受低温伤害是冬季大棚蔬菜管理的关键。生产上通常采用多重覆盖栽培技术,就是在地面覆盖地膜,增加土  相似文献   

19.
穿行在深圳市龙岗区的城区中,随处可见不少正在兴建的住宅小区和商业大楼。围着这些工地转一转,便会发现,建筑用砖是一种特殊材料的节能保温新型墙材。生产这种轻质免烧墙砖,既不用烧煤,也不用挖土;既不产生废气,也不产生废水,用的是垃圾焚烧发电厂排放的垃圾灰渣、建筑垃圾以及其他工业废渣  相似文献   

20.
农四师六十五团五连,地处祖国最西部边境的霍城县清水镇,这里连年遭受洪水侵害,农工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就在这十里穷乡僻壤里,人们穷则思变,认真学习文化和农业科学知识,实行科学种田,在致富的道路上飞出了3只金凤凰。 第一只金凤凰是五连计生协会会员李文秀。她面对着连队经常被洪水冲刷的贫瘠土地,落过泪,发过愁。是科学技术、科技书籍给她添上了双翅。1992年,她建起了1.6亩的温室大棚,年产值就高达2万余元。通过几年的学习、实践,从1个温室发展到现在的5个温室。从单一的温室蔬菜,发展到现在的温室果品。她用实用技术、用事实,现身说法引导70余户人家发展温室蔬菜。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