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同时,他明确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推向前进的必修课。"总书记将历史形象地比喻为"教科书"和"必修课",足见历史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深刻意义和重大作用。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盛衰兴亡的真实  相似文献   

2.
<正>一个政党的治国方针、治国理念,必须根植于这个国家的文化血脉,发端于这个国家的历史沃土。唯其如此,这样的治党治国理念才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才能为政党精英和人民大众所接受、所认同、所信奉。我认为"三严三实"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诠释和发展,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政治道德和个人品德的传承和弘扬,既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现实意义。一、"三严三实"的文化血脉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在当代中国特殊的地位,决定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实现党的执政方式法治化。原因在于,政党执政方式法治化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特征,党的执政方式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执政方式法治化面临的困境有三个方面:长期的封建专制传统的束缚,党特殊的发展历史的影响,少数党员干部法治观念淡薄。要从三个层面提升党的执政方式法治化水平,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推进文化现代化,构建新型政治文化,跨越历史遗留之难题;加快实现政党角色转型,破解"路径依赖"困局;要加强党员干部法治教育,塑造依法执政主体力量。  相似文献   

4.
国家认同是个体在文化认同下对自身身份的认同和国家情感的认同,以及由此产生的捍卫国家利益的行为倾向的主体意识。大学生"国家认同"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应根据党的教育方针、教育目标以及大学生身心发展与政治心理发展规律,遵循科学性、导向性和民族性原则,从身份认同、文化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倾向四个维度去构建,指引大学生确认中国公民的身份资格,认同国家的历史与文化,形成对国家的归属感和依恋感,捍卫国家利益,促使大学生以振兴中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己任。  相似文献   

5.
<正>没有好的制度,国家难以实现善治;没有卓越的制度执行力,再好的制度也会落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中国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决定了今天中国的制度模式。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选择是由人民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正>晋江在加快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中,牢牢抓住打造"人文之城"这一精神内核,把握"东亚文化之都"和"海丝先行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将文化建设贯穿始终,不断提升文化内涵、发展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保护文化根脉、激发文化活力,切实让群众享受到文化之福、文化之惠、文化之美。把文化融入城市建设。晋江把文化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根据城市历史、自然风貌、人文个性,来定位城市的文化形象,把文化要素  相似文献   

7.
《前线》2014,(9)
<正>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开户牖"的光荣传统。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以无比宽阔的心胸,更加重视向世界上一切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学习。美国等重视其文化软实力的培育与运用,我们也应认真借鉴。文化的层次和概念我认为,文化可分四个不同层次:一是从人类历史发展长河积累的总成果形态界定,这是"泛文化"的概念。即文化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进程中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的总称,即物质成果加精神成果。二是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精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国家文化安全工作,围绕为什么以及怎么样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等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确保我国的文化安全,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习近平从指导思想、核心价值观、新闻舆论、历史文化和学校教育等方面,对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作出总体布局。其中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中轴"作用,将其看作国家文化安全的关键领域。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具体工作实践中,习近平要求,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坚持正面引领与反面批驳相结合,既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又有力批驳思想文化领域的错误倾向;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发展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全党动手"和"守土尽责"结合起来。习近平对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思考,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文化安全工作上的具体运用,为新时代做好国家文化安全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9.
《求是》2014,(10)
<正>世界社会主义的500年,从1516年莫尔发表《乌托邦》这一社会主义思想源头开始,到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到俄国十月革命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率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发展,是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过程。500年历史回顾,有利于深化对"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论断的认识;也有利于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大趋势的正确把握。邓小平同志说过:"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里,一是"必然代替"、一是"长过程发展",这两个关键词语揭示了世界历史发展的大势,深刻体现  相似文献   

10.
《求是》2010,(12)
<正>泰安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位于山东省"一山、一水、一圣人"旅游热线的中间。境内的泰山是世界首例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被誉为"东方历史文化宝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博大精深的  相似文献   

11.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改革、建设过程中沉淀形成的先进文化,其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发展和丰富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新时期。红色文化蕴含着浓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精神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实现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融合,必须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理论引导作用,推进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积极发挥红色文化的情感激励作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共鸣;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在大学生人格教育中的价值,完善大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积极打造红色文化实践平台,强化大学生的行动机制。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廊坊市积极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历史机遇,深入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初步构建起文化建设氛围浓厚、城乡文化统筹发展、惠民水平持续提升的具有廊坊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探索形成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运营‘社会参与’模式"等10个具有一定示范借鉴意义的做法,建立了统筹协调体系、政策支持体系、财政保障体系、设施网络体系、人才支撑体系等"十大体系"。该市相继以"申报创建中部第一、制度设计全  相似文献   

13.
<正>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从高职学生特点出发,在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四个维度协同创新,构建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形成校园质量文化内生动力机制,推进"中国特色、国际水准"的国家优质学校建设。强化"精神文化"育人,在学习中悄然"濡染"。在学生中持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融入学院建设和发展,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体现在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专业建设、环境建  相似文献   

14.
《奋斗》2019,(23)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数千年来,中华民族走着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发展道路。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  相似文献   

15.
《实践》2017,(5)
正文化是历史的沉淀。在中国数千年文化传承中,中医药文化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去年2月,国家推出《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再次强调"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和"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面对国家的政策扶持和中医药产业的利好环境,鸿茅药业这个有历史、有文化的中医药品牌,是如何继承传统中医药文化,肩负起民族品牌发展使命,承担起"健康中国"的社会责任,让品牌中医药历史文化实现薪火相传呢?近  相似文献   

16.
主编按语     
<正>中国作为东方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它的精华不仅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光辉灿烂,而且在当代也已经和正在受到亚洲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日益众多的国家和人民的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2013年他在考察孔子研究院时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会上他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  相似文献   

17.
边疆地区基础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于历史记忆和共有文化两个维度。培育边疆地区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利于国家稳定、社会和谐和个人全面发展。应通过以历史记忆为基础培育历史认同,以共有精神为核心培育文化认同、涵养边疆地区教师多元情怀、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促使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结合等手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边疆地区基础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奋斗》2015,(5)
<正>文化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是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内生动力和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本质所在。就国家领袖而言,对于中华文化的认知程度和对于中国发展远景的文化解读深度,不仅体现了个体的文化形象,同时也体现了国家的文化形象。习近平的文化观可以用"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来概括。文化自觉,就是指其对中华文化的地位、作用、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的自知之明,以及对于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的和平发展不断深入,国家的发展理念也在日臻成熟,文化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文化建设迎来了新的时代。文章试从三个层次论述中国文化的战略价值: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历史考察;大变革时代放弃传统、轻视文化的失误以及文化对当前和平发展的战略价值。核心观点是:成为文化大国是民族复兴的题中之义,应把文化的发展置于国家总体战略的高度予以重视。既加强国内文化建设,也要构建中国自己的对外文化战略。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以自身文化为发展道路保驾护航。同时要树立大国理想,勇于阐释和发挥中国文化对于世界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世纪桥》2021,(4)
党史文化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的集中体现,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传承和弘扬党史文化,对抵制西方意识形态侵蚀渗透、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