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奋斗》2017,(4)
<正>黑龙江垦区是几代北大荒人用青春、汗水乃至鲜血、生命铸造的。黑龙江的农垦事业创造了人类拓荒史上的奇迹,使黑龙江垦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昔日亘古荒原变成了我国耕地规模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国有农场群,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和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回顾北大荒开发建设的历史,"北大荒垦区精神"始终同垦区的开发建设事业同生、同育、同发展。虽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形势和任务不断变  相似文献   

2.
《奋斗》2019,(11)
正开发建设北大荒北大荒,沃野千里,荒无人烟。为了开发这片古老的荒原,建国后,党中央作出了开发建设北大荒的重大战略决策。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批转业官兵分批次进入黑龙江腹地,开启大规模开发建设北大荒新篇章。  相似文献   

3.
北大荒,人称“北”国高寒,“大”片沃野,“荒”无人烟。它原来是指东北的原始荒原。后来仅指黑龙江的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这里是世界上仅存的三大片黑土地之一。为了开发这片古老的荒原,从1947年起,我人民军队先后抽调14万余官兵,分八批次进入荒原腹地,在这里建起了全国最大的国营农场群。其中最为著名的是1958年的“十万官兵开发北大荒”。一、“向地球开战”1958年1月24日党中央、中央军委发出《关于动员十万转业官兵参加生产建设》的指示,要求全军转业官兵去开发北大荒,屯垦戍边。为此,人民解放军全军进行了总动员.顿时,全…  相似文献   

4.
党课导读本期推荐的党课题目为《北大荒精神薪火相传》。党课主讲人方蕊以第三代北大荒人的视角,深情讲述了一代代北大荒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感人故事。本期党课采用"情景体验+互动采访"的授课形式,更具代入感和体验感,展现了北大荒从莽莽荒原到中华大粮仓的沧桑巨变,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将北大荒精神薪火相传。  相似文献   

5.
北大荒,一片神奇的土地,一个壮丽的名字。1947年,在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中,一批刚刚穿过枪林弹雨的勇士带着尚未散尽的硝烟来到这里,拉开了北大荒开发建设的序幕。50年来,先后有几十万转业官兵。支边青年和地方干部、农民汇人这支垦荒大军,他nJ以超乎寻常的革命毅力和奋斗精神,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在荒原深处站稳了脚跟,创建了第一批国有机械化农场,迈出了中国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脚步。如今的北大荒,3000万亩良田阡陌纵横,林带成网,麦浪滚滚,稻花飘香,是全国耕地规模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国有农场群,是国家重要的商…  相似文献   

6.
秋风 《世纪桥》2001,(4):33-34
在北大荒的开发和建设中,产生了一个宝贵的精神财富——北大荒精神。这就是“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北大荒精神是几代北大荒  相似文献   

7.
赵光辉 《奋斗》2014,(11):47-48
今年是支边青年投身北大荒开发建设55周年。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来自山东等地的支边青年,响应国家号召,满怀人生理想,毅然远赴边疆,投身北大荒的开发建设。时光荏苒,当年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青年,如今已鬓染秋霜、年逾古稀;当年他们为之抛洒汗水、奉献青春的那片荒原,如今已成为举世瞩目的“中华大粮仓”。  相似文献   

8.
齐长伐 《党史文汇》2004,(12):36-40
充满无数神奇传说和原始情结的北大荒,据考证,原本泛指东北原始大荒原,为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岁月更迭,沧桑巨变,北大荒的范围逐渐缩小为黑龙江省的松嫩平原、牡丹江平原和三江平原一带的亘古荒原.历史发展到今天,北大荒概念已是黑龙江垦区的特称了.  相似文献   

9.
伊胜利  孙艺年 《奋斗》2010,(4):39-40
<正>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引导党员、干部带头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北大荒精神是几代北大荒人用青春、血汗和生命培育和锤炼的一种被党和国家认可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其基本内涵是:"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北大荒精神鼓舞北大荒人将茫茫荒野建设成了举世瞩目的 "战略大粮仓"。在这个过程中,它以其自身强烈的感染力和巨大的影响力跃身跳出了北大荒的  相似文献   

10.
崔玥 《世纪桥》2015,(12):23-24
黑龙江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通过"一五"时期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和大庆油田、北大荒、大兴安岭林区的开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立足本省实际,发挥资源优势,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和重化工基地,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支援全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刘瑛 《奋斗》2014,(6):59-60
正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女收割机手之一,在20世纪50年代,我曾被北大荒人称为"云雀姑娘"。1950年,刚满14岁的我说服了母亲,告别亲友,离开了繁华、美丽的首都,"飞"向北大荒。在这里,我奉献了青春,创造了骄人的成绩,为把北大荒变成北大仓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北大荒.一块激励了整整一代人的神奇土地。20世纪50年代.王震率领军垦大军大规模的拓荒壮举.使沉睡多年的北大荒名垂青史。复转官兵的血汗洒在这亘古荒原上,造就了全国最大的国营农场群.建设了共和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对这片黑土地.王震倾注了满腔的心血.深受北大荒农垦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爱戴。  相似文献   

13.
我出生在江南水乡温州.生活的浪潮将我抛到上海,抛到朝鲜战场,抛到北京,最后落在"北大荒",一呆就是近半个世纪.命运使我和这块古老、偏远、神奇的大荒原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开发创业文化,孕育和诞生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黑龙江地区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创造性伟大实践。它的形成和发展,伴随着对北大荒、大庆油田、大兴安岭的大规模开发及"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以及"大兴安岭精神"等优秀精神的产生。深入研究和宣传开发创业文化,对于推动新时代黑龙江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博 《奋斗》2013,(2):45-50
正开篇语:这是一片孕育希望的沃土,这是一方创造奇迹的土地。5.76万平方公里的北大荒像一个聚宝盆,在祖国的北疆闪烁着奇丽的光彩。从1947年第一批荣复军人伴随着解放战争的炮火硝烟开进北大荒、点燃了第一把荒火、拉开了北大荒建设的第一犁、创建了第一批公营农场开始,三代北大荒人就用自己的汗水、泪水和血水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艰苦卓绝的奋斗,把昔日"天苍苍、地茫茫、一片衰草枯萎塘"的北大荒建成了繁荣富庶、欣欣向荣的北大仓据统计年来北大荒已经累计生  相似文献   

16.
王炳江 《奋斗》2008,(3):38-40
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为主要内涵的北大荒精神是北大荒人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垦区各级党组织的带领下经过北大荒几代人的共同努力.用自己的劳动和生命培育出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集中体现了北大荒人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工作作风。是几代拓荒者在开发北大荒的壮丽事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高度的政治觉悟、崇高的思想境界、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7.
张奎 《奋斗》2023,(11):32-37
<正>1945年9月,中共中央确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党的战略重点转向东北。在此战略方针的指引下,黑龙江地区利用东北解放区条件和基础,试办农场,生产粮食,支持全国解放战争,从此,震古烁今的开发北大荒的序幕正式拉开。此后的三十多年里,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北大荒持续掀起开发建设热潮,铸就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勇于开拓、甘于奉献”的北大荒精神。  相似文献   

18.
正在北大荒开发建设中,北大荒精神激励人们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取得了一个个辉煌。如今,垦区的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期,如何通过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弘扬北大荒精神,赋予其新内涵,激励全垦区干部职工群众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增强信心,凝心聚力投入到新一轮的改革发展浪潮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坚持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新时代继承弘扬北大荒精神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相似文献   

19.
<正>塞罕坝林场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自1962年建场以来,几代塞罕坝人接续努力,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下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思想,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20.
开发建设北大荒,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宏伟事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伟大壮举。1947年,在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的关键时期,按照党中央、毛泽东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重要指示,从部队和地方抽调一批干部奔赴北大荒,组织创建了第一批公有制机械化农场,拉开了北大荒开发建设的序幕。50年代中后期,王震将军亲率十几万转业官兵开赴北大荒,英雄解甲,踏上一种新的战场,掀起了第一次大规模开发建设北大荒的高潮。此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