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权民主"是俄罗斯从当今国际政治现实及俄国内政治需要出发而提出来的,它体现了普京的治国理念与政治哲学,折射出俄罗斯特有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性。但在俄国内,对"主权民主"的科学性、合法性及其价值定位,都还存在着争议。"主权民主"反映了俄罗斯一定社会发展时期的政治现实,但它毕竟是一种过渡性政治形式。从长远看,俄罗斯的政治体制仍将以民主为导向逐步健全与完善。作为一种理论,"主权民主"上升为俄罗斯国家意识形态的可能性不大。俄罗斯主权民主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如何,有待世人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张佳琳 《俄罗斯学刊》2022,12(1):115-127
反思与批判现代性是处于现代化与后现代化夹缝中的俄罗斯哲学的重要内容.俄罗斯文化作为俄罗斯哲学反思现代性的理论工具,其人文性、浪漫性、集体性和宗教性的基本特质决定了俄罗斯哲学现代性批判思想以俄罗斯哲学世界观的本体主义、生命体验、精神共性和实践意向为核心阐释原则.再加上俄罗斯哲学的终极关怀价值取向促使其对一般社会历史过程发起整体反思,在一定程度上跳出了现代性思想的思维定式来审视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呈现出后现代性建构指向.当代俄罗斯哲学在经历了苏联解体的痛苦蜕变之后,开始重新认识俄罗斯传统哲学的精神价值,其产生到走向成熟到再度复兴的演进逻辑正是对现代性的批判性反思初步洞悉到逐步深入并走向世界的过程.因此,对俄罗斯哲学现代性批判思想的理论工具、阐释原则、建构指向进行论证与分析,可充分挖掘其现代性批判范式的内在逻辑并把握其当代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3.
作为方法论的三个基本要素 ,假设、模型、范式在社会科学语境中有着丰富的含义和完整的体系。当代国际关系理论虽然流派众多 ,分歧各异 ,但就主流学派而言 ,它们都共享无政府状态的公理性假设和国家中心论、理性国家论等核心假设 ,并注重将方法论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结合起来 ,在研究模型上趋向体系化和结构化 ,在研究范式上 ,逐步走向可通约的理性主义范式。与此形成对照的是 ,马克思主义构建了独具特色的研究起点 ,建构主义采纳了与因果理论相异的研究范式。假设、模型和范式三者的密切联系与互动组合 ,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流派 ,从这三个方法论核心要素角度理解国际关系理论 ,有助于把握流派分歧背后的内在同一性 ,发现学科建设的本质要素 ,理清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主线 ,推动国际关系学科的分层研究。  相似文献   

4.
弗洛连斯基、布尔加科夫和洛谢夫是俄国语言哲学史上语言本体论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以其独特的名谓哲学(称名哲学)为俄国语言哲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他们看来,名谓是人类思想的"意义"和事物存在之内在"意义"的特殊交汇与融合。世界中的一切,包括自然在内,都具有意义,因此,名谓并非实体性客体,而是积极地表现着自己、有意识有目的地给事物和现象命名的、思考着的个体。他们的名谓哲学揭示了主体与客体、本体与现象、认识与存在相统一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旨在证明,语言是现实存在的理性的反映,而词语则是这一被反映的存在的本质。了解俄国语言哲学史上语言本体论流派及其思想精髓——名谓哲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研究俄国当代语言哲学。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千余年的历史可以概括为三段西学史。而其每次西学都大体经历"学习模仿—民族自觉—超越—对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俄罗斯的民族自觉意识不断要求历史哲学对俄罗斯与西方历史形成的亲缘关系作出反思,要求在相似之中明确差异,以确立俄罗斯文化的独特性。研究俄罗斯西学的过程,剖析俄罗斯东西方问题的实质,不仅有助于准确地把握俄罗斯历史发展的轨迹,而且有助于对俄罗斯的发展前景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郑忆石 《俄罗斯研究》2004,(3):48-55,64
苏联的解体带来了哲学的转型。这场转型表现为九十年代初期戾换式的情感发泄和中期的理性反思,其对象集中于苏联哲学、西方哲学以及俄国传统哲学。今日俄罗斯哲学,呈现为"繁荣"与"贫困"的双重态势。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学研究有各种不同的视角,语言哲学即语言学方法论研究应该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研究表明,方法论视角的俄罗斯语言学传统形成于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期间经历了俄罗斯思想史上的两场"革命性变革"——欧洲主义和斯拉夫主义的洗礼,因此,其语言学方法论也体现为包容两种不同哲学思潮的"雅努斯"特质。该特质又在哲学维面上分别展现为"形而上"与"形而下"、"本体论"与"载体论"、"言尽意"与"言不尽意"、"不断完善"与"有限超越"等对立统一的学理形态。  相似文献   

8.
研究俄罗斯,"斯拉夫主义"是一个绕不开的视角,因为它是俄罗斯民族所特有的看待世界的哲学基础和思想方法论。尽管学界对斯拉夫主义的研究已经很多,包括哲学的、政治学的、历史学的、社会学的和经济学的视角等,但仍缺乏在学理内涵上对该理论体系的生成和发展演化情况作进一步深入的发掘。研究表明,斯拉夫主义学说的基本学理蕴含着俄罗斯思想史上带有"革命性"意义的哲学价值,那就是建立在对本民族文化自信基础上的思想自觉和民族自觉。只有深刻领会该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对过去、今日乃至明日之俄罗斯有更加理性的把握和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免签问题是俄欧对话中的重要议题,从2002年提出至今,已有十年时间。如今,俄欧在这一问题上陷入僵局,竟成了影响双边关系向前发展的一大障碍。免签对于俄欧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这一问题的前景如何?借鉴符号学的分析范式,将"免签"视为能指,其所指为"可以自由出入欧洲的资格"。从这一角度切入,可以发现,在关于这一问题的对话过程中,俄欧之间其实形成了一种"欧盟/审核者—俄罗斯/申请人"的关系。欧盟以"承诺"为手段,使俄罗斯不断向其所立的标准靠拢。由于在显性标准之外还有一套俄罗斯永远无法达到的隐性标准,因此,俄罗斯终究不会获得欧盟的免签——俄罗斯成不了欧盟心中的欧洲人。  相似文献   

10.
二战后,在为遏制东方共产主义而超常发展"苏联学"之大势中,英美斯拉夫学界却和这一超级重点学科(苏联学)保持着明显距离:远不只是热衷于研究和出版被苏共排斥的俄侨文学、境外文学、持不同政见者文学,还同样直面苏联主流的作家作品和理论,并自主地编纂不同类型的俄罗斯文学史。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遵循斯拉夫学传统,既十分重视俄语的基础文献搜集和整理,又遵守欧洲既成的人文学术范式,从而不直接针对苏联官方话语、不依据"苏联学"范式,在话语层面能超越冷战意识形态。如此研究的魅力,是苏联对俄罗斯文学的僵化阐释所不能及的,因而反过来引领苏联末期以来的人文学术研究,为后苏联俄罗斯文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石贤泽 《欧洲研究》2020,38(1):55-74
在法律化的欧盟外部关系样态中,联系协定成为一般自由贸易协定与入盟条约之间的独特范式。无论是在范式特征、内容构成、实施路径还是影响效应上,欧盟联系协定都超越了一般自贸协定范式。欧盟联系协定的范式特征表现为:复合权能导致的"混合协定"法律形式;包含但超出贸易自由化的多维内容;由欧盟、成员国和联系国三方组成的"制度三角"决策体系;欧盟与联系国在规则扩展与制度进入之间的不对称关系格局。在共有范式特征下,基于地理标准、协定方式和联系意图三个维度,欧盟联系协定又内在分化为三种实践路径:作为入盟前准备的联系协定、作为欧盟成员国替代的联系协定和作为与非欧洲国家建立特别待遇关系的联系协定。欧盟联系协定的范式特征和多元路径使得欧盟在外部关系方面产生比一般自贸协定更加深远但又具有差异的影响,在推进贸易自由化的同时,程度不等地进行欧盟规则的对外扩展,形成欧盟与联系国之间的差异化外部治理效应。  相似文献   

12.
美善与艺术:雅克:马利坦和孔子美学思想的比较研究张微二十世纪西方美学形成了以科学美学、人本主义美学和分析美学为主导的三大流向。作为现代人本主义美学思潮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以雅克·马利坦为主要代表人物的新托马斯主义美学,在整个世界尤其是在西方有着广泛的影...  相似文献   

13.
一种视听格式塔:论梅洛-庞蒂的电影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45年,梅洛-庞蒂的基本哲学思想框架已经形成。在此背景下,他的思想开始向美学领域延伸。同年,他在法国高等电影学院的演讲《电影与新心理学》代表了他有关电影美学的基本思想,其特征可以概括为一种在格式塔心理学眼光审视下的电影美学。这篇演讲稿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释格式塔心理学的一般思想及其在知觉现象中的应用。第二部分讨论电影的视听语言能够用格式塔心理学的原理来解释。第三部分将电影、格式塔心理学同"当代哲学"(即现象学)联系起来,认为三者面临和探讨共同的问题。他的电影美学思想影响了诸如戈达尔这样的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的代表人物对电影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詹姆斯·比灵顿是当代西方俄罗斯文化研究的领军人物。通过对他的三部关于俄罗斯文化的经典作品的研究,可以透视他以及受到他影响的西方人眼中的俄罗斯文化。比灵顿坚持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形成了对俄罗斯文化的独特认识:对大自然的特殊感情、东正教信仰及对来自外界新生事物的周期性激情,是塑造俄罗斯文化的三个核心因素;俄罗斯文化的每一种形式都经历着"模仿-创新-摧毁"三个阶段;俄罗斯文化发展与其政治进程具有同构性;白银时代需要高度重视,白银时代的文化成果与苏联时期的文化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新欧亚主义源于多种思想流派,其中俄罗斯当代思想家亚历山大·杜金不断从西方政治思想和俄罗斯传统思想中获取他所需要的反自由主义成分,发展出独具特色的新欧亚主义,其新欧亚主义思想实质上是一种地缘政治思想。进入21世纪,杜金将其新欧亚主义赋予了"后现代"色彩。杜金的所谓"多极世界理论",接续他的新欧亚主义大陆地缘政治思想的主旨,即"大陆-海洋"两种文明之间的对立,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全球化时代的新国际秩序设想。帝国模式是杜金给俄罗斯自我认同的定位,也是其"欧亚联盟"设想的组织模式和"多极世界"理论的基础。从本质上来说,杜金新欧亚主义地缘政治思想是一种谋求世界霸权的大俄罗斯民族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6.
赵鸣 《法国研究》2014,(1):22-30
《美,这个怪念头》是反映法国当代哲学家朱利安在比较美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一部作品,其中探讨的中心问题是东西方对于"美"的不同理解。在对中西最重要的理论著录进行了一番细致的整理、归纳和比较后,作者认为以不同方式建构的美学系统实际透露出的是两种文化在词源意义和哲学思维上的本质分歧。本文是在细读此书的基础上,对这两个分歧点进行的述评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韩国政府在制定国家品牌形象战略的过程中,缺乏对国家品牌哲学和韩国文化美学的真诚反省。本文将探讨通过确立文化认同建立韩国国家品牌这一课题。为此,笔者将从三方面进行论述:第一,考察传统文化和国家认同的相互关系;第二,讨论关于对传统文化的再认识和将传统文化的哲学和美学符号化的方案;第三,讨论关于通过传统文化和韩流的融合提升国家品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文明定位的不确定性,是千百年来困扰其身份认同和国家发展方向的难题,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再次面临这一难题并重新抉择。新欧亚主义政治哲学在俄罗斯多元化思潮的激荡中脱颖而出,其强大生命力在于,它在文明论和地缘政治学层面上,较合理地回答了俄罗斯文明定位不确定性的难题;并在深厚哲学建构的基础上,提出反抗西方文明普世论和国际政治旧秩序、重塑俄罗斯文明和国际政治新秩序的新构想。以重塑俄罗斯文化共同体的方式重塑俄罗斯文明,对俄罗斯本国的国家认同是一种建构性力量,但它一旦超越国界就容易引起国家间或区域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整个"冷战"时期,苏联在军事科学与军事技术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从科学组织体制上,俄罗斯建立了研究所这种新的模式;在思想文化方面,俄罗斯具有敢于挑战西方权威的科学首创精神,具有以共同性为核心的哲学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20.
1988年,罗斯受洗千年之际,俄罗斯东正教复兴的序幕徐徐拉开。历经30余年的发展,东正教如今已成为俄罗斯社会一股重要的精神文化力量。30年间,俄罗斯东正教会历经三位牧首——皮缅、阿列克西二世和基里尔。本文拟以基里尔2009年就任牧首以来俄罗斯东正教会所开展的工作为考察对象,理清俄罗斯东正教会在教会内部建设、与世俗领域互动和与基督宗教其他派别的对话等方面工作的传承,解读俄罗斯东正教会从"量"的增长到"质"的提升式发展模式的转型,剖析俄罗斯东正教会所面临的"非世俗化"与"世俗化"的张力、教会统一的威胁,以及教会快速增长扩张所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