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龙江流域曾在中国历史上孕育了五次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这些民族对促进我国的民族融合,推动各民族文化交流,促进华夏文明的作用是南方任何少数民族所无与伦比的。黑龙江文化的多元性、开放性、开拓性、包容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加快推动黑龙江科学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探清其分布状况,充分利用这些文化资源,有利于黑龙江省艺术创作、文化旅游、工艺美术制作、科研等诸多领域的加快发展,有利于黑龙江省文化的复兴。  相似文献   

2.
《实践》2014,(9)
<正>城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发展历程集中反映了所在地域的历史文化进程,是人类文明成果的集中反映。中国北方草原文化是中华多元一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具有鲜明地区特点、民族特点的区域文化。古代北方地区的城市发展是古代北方草原文化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代北方草原多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实际出发,探讨北方地区城市形成、发展与文明进程的关系,才能正确  相似文献   

3.
乔柏梁  刘生文 《奋斗》2020,(4):74-75
黑龙江地区早在6000年前,就有了北方先民生产生活的足迹。分布于黑龙江省东部兴凯湖一带的“新开流文化”,就是典型的北方先民肃慎人的生活遗存。新开流文化遗址与兴凯湖博物馆为人们详细展示了黑龙江流域的这段历史文明。新开流文化遗址发现于1972年,当年在大、小兴凯湖之间的湖岗上,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大量的精美陶器、骨器和牙器,以该遗址为代表的这种类型的文化遗存,被命名为“新开流文化”。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流域民族的英雄史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任远 《奋斗》2005,(10):53-54
以赫哲族的伊玛堪、鄂伦春族的莫苏昆和达斡尔族的乌钦为代表的黑龙江流域三小民族英雄史诗,可以与中国著名的三大民族史诗——格萨尔(藏)江格尔(蒙)玛纳斯(柯尔克孜)相媲美。它们是渔猎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三小民族的文化遗产,是黑龙江流域的文明象征,它会告诉你原始民族的古老历史和英雄神话,会带领你走进那个英雄时代的神秘世界。  相似文献   

5.
黄任远 《奋斗》2004,(8):54-54
在黑龙江这块肥沃的土地上生活的世居民族主要是满,蒙古,锡伯,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赫哲等7个民族,他们是黑龙江流域的主体民族,他们世世代代“活动于斯,繁衍于斯,创造于斯,谱写着一部漫长的文化史”,传承着一部悠久的黑龙江流域文明史。清代,又有柯尔克孜,朝鲜,回,汉族加入到了黑龙江流域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来,共同为开发建设黑龙江做出了贡献,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还创造了璀璨绚丽的精神文明。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化既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中华民族文化在黑龙江流域的典型缩影。从西藏起,我刊连载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黄任远同志的文章,从衣食住行,婚葬节庆等各个方面,向广大读者介绍黑龙江流域民族的风俗文化。  相似文献   

6.
郭崇林 《奋斗》2006,(2):62-62
人们一说起江南,就是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说起黑龙江称之为“北大荒”。然而,“北大荒”并不荒。“北大荒”所在的黑龙江省是以省内最大的一条河流——黑龙江命名的。黑龙江是仅次于长江和黄河的我国第三大河流,也是北方民族的母亲河。正是这条伟大的河流会同松花江、乌苏里江,滋养着世居少数民族和汉族的生息繁衍。创造、传承着“黑龙江流域文明”。  相似文献   

7.
《奋斗》2015,(5)
<正>黑龙江省在文化资源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其以"渤海文化""金源文化""满族文化"等为代表的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与浓郁地方特色的"边疆文化""域外文化"及独特的地域优势形成的"冰雪文化"等相呼应,构成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厚重的文化积淀。开发民族文化资源,对黑龙江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和谐发展与繁荣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制定规划,加大投入,走政府促动之路发展文化产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  相似文献   

8.
许庆云 《实践》2006,(5):42-42
锡林郭勒盟地处祖国北部边陲,以蒙古族为代表的北方少数民族长期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极具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人文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曾经多次强调,要认真学习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1997年11月1日,江泽民同志在哈佛大学发表的演讲中指出:"现实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发展,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从历史文化来了解和认识中国,是一个重要的视角。"今年是甲骨文发现100周年,100年来的甲骨文研究,对于我们认知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确认它在古代世界文明中的历史地位,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一、甲骨文是世界历史上最古老的一种文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滥觞甲骨文是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发现于河南省…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非常重视并善于运用历史思维。十八大以来,他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放入人类文明发展史中加以论述,成功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文明性;创造性地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来表述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将党史国史与民族复兴史和民众探索史统一起来;借用生命科学术语"基因",提出了贯通历史、现实与未来的是中华民族历史中形成的"文化基因"思想,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底蕴和强大底气,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思维的新发展、新境界。  相似文献   

11.
《奋斗》2006,(1):59-59
在黑龙江的文化谱系里,女神文化曾经是支撑我们苦寒绝域时代黑土先民的心灵图腾。在黑龙江流域古远的神话传说和苍凉雄阔的史诗中,女神的故事是最可宝贵的。在北方漫长的历史生活中创造出的这些女神群体,表达了她们对白山黑水文化的孕育,声张着在北方严酷自然环境中,人类对生存的渴望、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博大的情感空间。昔日这些流光绚丽的女神画廊.今天却被我们忘却了。  相似文献   

12.
本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民族复兴运动的兴起,激起了一大批有志知识分子的爱国热情和谋求民族文化复兴的强烈愿望,希望通过民族文化的振兴促进民族的复兴。贺麟就是我国现代文化史上的重要代表。他凭借着自己对祖国、民族和历史文化的热爱及对中国文化建设强烈的使命意识,对五四运动以来的中西文化冲突作了双重的历史反思,提出在内容和形式上汲取而不是排斥外来文化,继承而不是割断传统文化,通过中西文化的辩证互补和融汇贯通,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革新与进步。尽管他的文化思想还不能为中国文化指出正确的发展道路,但他的系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情怀和为中华民族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功不可没。一、从文化体用关系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统一上把握文化的实质。贺麟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以主体逻辑心、直觉和理智为本位的本体论与以理性直觉和理智分析为特征的认识论的辩证统一。他以此为基础,运用体用合一的方法论原则,从道——精神——文化的逻辑关  相似文献   

13.
《理论与当代》2014,(3):38-40
正布依族是贵州省南盘江流域、北盘江流域的世居民族,是祖国56个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其布依族优秀文化因子是中华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布依族人民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而且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如农耕稻作文化、纺织文化、服饰文化、民居建筑文化、歌舞戏曲文化、民族民间医药文化、铜鼓文化、民风民族节庆文化、毕摩文化等等。其中,布依族歌舞戏  相似文献   

14.
黄任远 《奋斗》2005,(3):52-53
渔猎生产是黑龙江流域民族早期赖.以生存的主要经济手段和生活方式。他们在历史上经历了漫长的原始渔猎时代,相继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原始渔猎文化艺术,如桦皮艺术、兽皮艺术、鱼皮艺术、鱼骨艺术等。这些艺术具有原始特征、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是黑龙江流域民族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就广义而言,汉学不应该仅仅是对中国文字、文学和传统文化的研究。中华文明是古代四大文明中唯一以国家实体形式延续下来的文明。因此,汉学是中国文化中治国理念、人伦价值、道德规范以及文明进程的载体。只有在广义定位的基础上,汉学才能真正发扬光大。从历史发展的大视觉看,作为汉学基础的中华文明的发展,自鸦  相似文献   

16.
朱秉龙 《实践》2006,(8):42-43
历史命运注定动态的进攻性的草原文化和静态的建设性的农耕文化在中国北方这块土地上狭路相逢,这是草原作家们难以回避的文化背景。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碰撞、交流和融合曾产生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草原文学的辉煌。当时,作家们用草原文明和农耕文明的交叉视角观照草原的历史生活和现实生活,从而使草原文学具有了双重文化身分,迅速得到了新中国中华主流文化的接纳和认可。比如  相似文献   

17.
《奋斗》2020,(11)
正被誉为"华夏东极"的抚远市地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处的三角地带,境内河、湖、泡、沼泽遍布,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淡水鱼类繁衍与生存的绝佳条件。水富鱼丰的抚远以盛产鲟鱼、鳇鱼、大马哈鱼、"三花五罗"而闻名遐迩,被称作"中国鲟鳇鱼之乡""中国大马哈鱼之乡""中国淡水鱼都"。不仅如此,抚远还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抚远古称"伊力嘎",是满语中"美丽富庶"的意思,这里是中国古代黑龙江流域各部族人民的渔猎地区,是赫哲族的主要聚居地。  相似文献   

18.
王建中 《奋斗》2004,(7):47-47
曹廷杰(1850—1926),字彝卿。湖北枝江人。他是清朝末年研究边疆地理的学者,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对黑龙江流域的民族、历史、地理、古迹、社会经济作全面调查的人。他研究边疆地理的目的是为了反抗帝俄对我国东北边境的侵略,为了筹边固边,具有较强的爱国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著作《东北边防辑要》、《西伯利亚东偏纪要》和《东三省舆地图说》为我国近代东北边疆史地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与二十世纪的中国先进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是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杰出人物。他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与中华文化有着深厚的情缘。一方面,他善于从民族文化中吸取有益的营养,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另一方面,他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封建遗毒进行了无情的批判;此外,他以时代精神观照中华文化,博采各国文化之长,使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接榫。  相似文献   

20.
儒家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成为中国古代两千年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堪称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儒家传统中蕴含了民本、仁爱等丰富的人权思想内容,仍旧有可能对当代中国人权发展提供文化和理论支撑。脱离了古典儒家文化传统,中国的人权发展必然与表征其独立性的文化土壤剥离开来,进而迷失本民族固有的文化特质。中国当代的人权发展应当着眼于当前国情、社情,在继承中创新,发挥以儒家思想为传统基础的文化导向作用,方可使中华民族政治、法律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而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