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语句法结构解析》是一部着眼于法语句法研究的专著,它从法语句子的核心动词出发,层层递进,剖析法语句子的结构及其内在规则。本文简要介绍了《法语句法结构解析》的成书背景和写作思路,通过对其主要内容的概述、对重点章节的评析,揭示本书在法语句法研究和句法教学方面所具有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认知流派主张存在于人大脑之中的语义结构是语言概念化结构的一种方式。致力于认知语法研究的Langacker提出必须要尽量全面描写语言概念化心理表征的认知过程。为了更好地绘制法语半助动词"pouvoir"在言语事件中的概念结构和认知过程,本文通过构建半助动词"pouvoir"的力动态模型、概念认知模型和心理认知空间尽可能全面地描写"pouvoir"的心理表征和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3.
作为以"外向型"发展为主的经济体,奥地利是"小而美"的典范之一,其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呈现出"合作式协调"的特点。本文从联邦决策机制入手,探讨奥地利如何通过"社会伙伴关系"、"大联盟政府"、"集权式"联邦体制等一系列"合作式"制度安排,有效地在联邦决策中协调、整合不同地区和不同社会利益群体的诉求,从而实现了"兼顾"国际经济竞争力提升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现代法语名词结构活跃,占取了动词结构的部分领地,并大有扩张之趋势。它的基本特点是:将以动词为中心建构的句子变为以名词为中心建构的词组。这一语言现象是有目共睹的。早在一九二二年,著名语法学家费尔迪南·布吕诺就在其论著《思维与语言》中指出了这一现象在法语中的特殊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法语中这一较为古老的现象在现代表现得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中根千枝的“纵式社会”理论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根千枝是日本著名的社会人类学家.1926年生于东京,1950年毕业于东京大学东洋史学系西藏史专业,后入英国伦敦大学学习社会人类学,毕业后先后在英国伦敦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京大学任教,担任过东京大学教授、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所长等职,退休后曾任日本帝京大学教授.著述颇丰.她提出“纵式”(tate)社会理论,同本尼连克特的“耻感文化”理论,①士居健郎的“娇宏”(amae)理论,②被称为当代影响最大的几种“日本人理论”.中根氏对“纵式”社会理论的阐述主要体现在三本著作中:《纵式社会的人际关系》、《适应的条件》和《纵式社会的力学》③.这是本部著作有内在联系,是“纵式”社会理论的“三部曲”,也可以说是中根氏的代表作.本文以这三部书为中心,探讨她的“纵式”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的“中国样本”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有原则的实践,既具有独特优势,也面临特殊难题。中国式现代化既然是“中国式”的,就自然具有中国特质。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关键是要精准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质。中国式现代化遵循“互鉴性文明”“整体性文明”“竞合性文明”逻辑,超越“单一线性论”,体现了现代化的多样性与“时空压缩”效应;超越“单向度论”,体现了现代化的全面性与“协调发展”效应;超越“国强必霸论”,体现了现代化的和平性与“文明发展”效应。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西方现代化道路不同:从发展进程看,中国式现代化是“并联式”的现代化,而西方现代化是“串联式”的现代化;从建设内容看,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现代化,是“五位一体”的现代化,而西方现代化特别是早期的现代化则是单维的;从建设成效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超越了西方现代化“串联式”发展逻辑,表现出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为特征和注重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并联式”发展逻辑。中国式现代化是发展起来的中国对人类作出的创新性贡献。  相似文献   

7.
由于受到母语的影响,中国学生在运用日语"可能表现"时,往往出现过度使用的情况.因此,明确中日"可能表现"的异同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试从这一目的出发,通过对中日"可能表现"在形式、主语与动词搭配情况的考察,探讨出二者的不同.并在文章的最后提出了几点教授及学习日语"可能表现"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对某首马拉美十四行诗中一段诗节的解读。通过其语义和韵律两个层面,领略诗人别具匠心的创作美。  相似文献   

9.
张亘 《法国研究》2004,(2):195-200
本文是对某首马拉美十四行诗中一段诗节的解读.通过其语义和韵律两个层面,领略诗人别具匠心的创作美.  相似文献   

10.
日语自他动词是日语语法中的一个难点,主要表现在汉语的两用动词和日语的对应自他动词的使用方法上。在表示"动作—结果"这一意义时,汉语通过两用动词与其宾语的顺序来表示;而日语却要使用两个具有对立概念的对应自他动词来表示。两者既有对应关系,又极为相似,因此使用时常常出现误用现象。通过从中日两国的文化差异、语言习惯及文化心理方面对其进行探析,发现两者不同的使用倾向及日语对应自他动词使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胡佳 《法国研究》2007,(3):18-24
随着网络和通讯技术的蓬勃发展,手机短信的广泛运用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社会现象,一种新的语言形态应运而生。密切关注并研究国外新的语言现象并揭示其形态构成、句法及语用特征是外语教学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尝试对法语手机短信语言的现状、语言学特征作一辨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12.
钟飞腾 《东南亚研究》2022,(6):69-95+155-156
美方不顾中国的反对,将中美关系界定为战略竞争。中方目前对此有三类解读,分别是美国误判论、美国地位焦虑论和中美国内治理差异论。本文认为,美国过早地走上与中国的战略竞争之路,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超出了美国对中国发展前景的预期。中国式现代化不是赶超最先进的国家,而是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作为发展目标,形成了一种新的发展道路。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国内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而美国最近十年也正采取服务于中产阶级的外交政策。这一变革在方法上的启示是,中美都需要打破整体主义的思维,重视国内区域间的不平衡发展对对外关系的影响。美方之所以误读中国并产生地位焦虑,其实是将中国沿海地区超常规的发展看作是未来中国的权势地位,夸大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取代美国的意图,美国也没有理解中国反复强调的人均低、总量大的二元特征对外交政策的约束。展望未来,中美都应该看到彼此国内都存在着参与国际竞争较少的地区对本国对外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半助动词是法语中一个常见的语言成分,语义特征复杂。半助动词vouloir语义发展经历了一个语法化过程:从实义动词(想要)→半助动词(意图)→半助动词(推测)→表“将来”意义的半助动词。vouloir dire也经历了词汇虚化和词汇固化过程,其语义从表意图、意愿的“vouloir dire 1”演变成表推测的“vouloir dire 2”再演变成表主观判断的“vouloir dire 3”,并表现出了不同的情态意义。不同语境下,概念化主体对vouloir dire的认知识解具有显著差异。“vouloir dire 1”和“vouloir dire 2”的时间属性是“非现实”,而“vouloir dire 3”的时间属性为“当前现实”。其次,概念化主体识解动力情态“vouloir dire 1”时表现出了明显的顺序性扫描,而识解认识情态“vouloir dire 2”和“vouloir dire 3”时则为整体扫描。  相似文献   

14.
金凯 《当代韩国》2016,(1):28-41
"中等强国"外交近年来在韩国政界、学界都是一个持续升温的关注热点。而有关韩国"中等强国"外交的讨论在中韩两国的学术界都有过一些颇有见解的研究。我们可以从一个更为宏观的全球体系的视角来分析韩国"中等强国"外交。本文作者选择的视角同样是从演变中的全球体系中观察韩国"中等强国"外交的战略定位,即冷战后全球体系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金字塔"型的结构,而"一超多强"或雁阵式结构也不能恰当描述全球以及地区的变化趋势,同时韩美同盟体系的"升级"不能简单地被认为是该同盟的单向强化。本文将首先回顾并分析冷战后相对稳固的"金字塔"结构的国际体系是如何出现相对松动的"区块化"趋势。之后,笔者将从外交层面分析韩国是如何应对这种国际体系的变化以及韩国如何在全球体系中确定自身的战略定位。最后,笔者也将尝试分析并评估在跨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韩国的"中等强国"外交与中国的全球外交举措有着怎样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并对韩国"中等强国"外交做一个简单的展望。  相似文献   

15.
美方不顾中国的反对,将中美关系界定为战略竞争。中方目前对此有三类解读,分别是美国误判论、美国地位焦虑论和中美国内治理差异论。本文认为,美国过早地走上与中国的战略竞争之路,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超出了美国对中国发展前景的预期。中国式现代化不是赶超最先进的国家,而是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作为发展目标,形成了一种新的发展道路。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国内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而美国最近十年也正采取服务于中产阶级的外交政策。这一变革在方法上的启示是,中美都需要打破整体主义的思维,重视国内区域间的不平衡发展对对外关系的影响。美方之所以误读中国并产生地位焦虑,其实是将中国沿海地区超常规的发展看作是未来中国的权势地位,夸大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取代美国的意图,美国也没有理解中国反复强调的人均低、总量大的二元特征对外交政策的约束。展望未来,中美都应该看到彼此国内都存在着参与国际竞争较少的地区对本国对外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雅布各森和列维—施特劳斯合作的《论波德莱尔的〈猫〉(原题《〈Les chats〉de CharlesBaudelarire》)一文,首次发表于1962年第2期《人类》杂志上,1973年被收入雅各布森著《诗学问题》一书。1977年托多罗夫从《诗学问题》中节选八篇文章,以《诗学的八个问题》为题出版,其中也包括了这篇文章,本文即据此译出。这是一篇较早出现的运用语言学理论对一篇诗的本文进行结构分析的典型文章。自它发表以来,西方文学研究界出现一系列类似的文章,如吕韦的《对一首法文诗:L.拉贝的十四行诗的结构分析》(1964),J.-C.舍瓦里郁的《对吉约姆·阿波里奈诗歌〈酒·罗丝梦达〉的分析》(1970)等等,其中都可以看到它的一些启发和影响。这篇文章还被西方一些大学语言文学系科选为学习文学作品结构分析的范文。文学本文的结构分析,简单地说,就是从本文分解出一些小的构成因素,这些因素按类别分为不同的层次,然后寻找这些音素之间、层次之间的关系(如雅各布森所说的对等、平行等关系),也就是说,把分解开的这些因素重新进行“装配”。这种分析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那些关系,寻找本文的内在规律,探求文学本文的文学性,以便最终解决一篇文学信息或语言符号如何变成艺术品这个问题。正如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所说,分析是为了指出:“几个不同的层次是如何相互印证、相互补充或相互结合,而赋予诗歌一种绝对物的性质的”。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主要从语法(句法、词法)、语义、音素和韵等层次对诗歌作了非常细致的分析。比如,对音素和韵的分析,显示出了诗的韵律特征及韵对于诗歌的前后连贯所起的重要作用;对语法、语义、音素以及它们相互关系的分析显露出诗中的一系列等同关系:学者和情人间的等同(通过猫这个中介),主人公描和情人、学者间的等同(因为他(它)们一样地伯冷和深居简出),猫和斯芬克斯间的等同(这个等同由于两个动词的分词形式发音的近似而得以实现,并且由于一系列近音词的连用而加强),同时也使人看到后面诗句对开头“情人和学者主题”的一种呼应(通过对猫的特征的描述);分析的结果还发现了各诗节对主人公猫的描述方式:前两节是对它作客观描绘,后两节是描写它的变形。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文章的最后,参照了同一诗人另外两首题为《猫》的诗和其他诗人的一些诗句,指出波德莱尔诗中“猫的形象是同女人的形象联系在一起”。这说明雅各布森的文学本文的结构分析并不排除对作品内容和主题的阐释,但很显然这种阐释在这篇文章中很不充分,而且与前面的分析有些脱节。这篇文章中的一系列分析,大体上是以雅各布森的语言学诗学理论为基础的。他的诗学理论中有一个基本观点,即“诗的功能是把选择轴的对策原则投到结合轴上”,就是说,诗的功能通过声音、形式和意思系列性的重复来实现,一般说来,这些因素只能结为体系。(见穆南G.Mounin)著《二十世纪语言学》第150页,法国Presses Universitaire 1972年版)雅各布森的选择轴和结合轴的区别相当于索绪尔语言学理论中关联关系与组合关系的区别,即语言中未出现成分与出现成分关系的区别。这篇分析文章所说的“‘情人,和‘学者,各自集中了一些关系项……男的情人是同女人有关联的,……学者同世界万物相关联……”,即基于这种观点。对于这种文学本文结构分析的意义和作用,雅各布森本人作了很好的说明:“对一首诗中的众多的词态和句法结构的选择、分布和相互关系进行不带偏见的,细心的,彻底的和全面的分析,分析者就会对自己的意外发现十分惊讶:鲜明的对称与反对称,平行结构,对等形式和强烈对应的巧妙的积累,最后还有对诗中的词法与句法成分的类别的严格限制。正是这种限制才使我们看到各构成部分之间巧妙的相互作用。”(转引自〈英〉杰弗森和罗比等人著《西方现代文学理论概述与比较》第46页,湖南文艺出版社)雅各布森的分析方法尽管有不少缺陷和牵强之处,但我们不能否认,它为理解诗歌,尤其是富有象征意义和暗示性的现代诗歌,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哈萨克斯坦是中国重要邻国,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支点国家。"祖国之光"党自2004年至今一直是哈萨克斯坦的执政党。2019年3月,纳扎尔巴耶夫辞任总统,但依然保留着党主席一职,这意味着"祖国之光"党将继续在哈萨克斯坦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基于在哈萨克斯坦实地考察的一手材料,本文从中央组织、地方和基层组织、党的干部、政党经费等四个方面,阐述"祖国之光"党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探讨其发展趋势。现有的文献在观察原苏各国政党转型和政治发展时,大多将议会式政党预设为比较样板和发展终点。然而,研究发现,哈萨克斯坦"祖国之光"党近年来重新采用了诸多列宁主义政党的做法,其政治发展受议会政治和列宁主义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8.
谈谈在德语水平测试中做“文章阅读理解问答题”的技巧陈明浩文章阅读理解是德语水平测试中笔试的内容之一,其成绩占笔试总分的三分之一,阅读能力与听力一样,是一种语言的接受性技能,不过,它涉及的不是口语,而是书面语。考生通过对其文字、符号、语法、语义,修辞进...  相似文献   

19.
高海龙 《美国研究》2020,34(1):99-121,M0005
"单一行政官"理论是在对美国宪法有关总统权力条款的解读过程中产生的理论,其核心含义是,任何对总统掌控行政部门进行限制的企图都被视为违宪。"单一行政官"的概念形成于200多年前的制宪会议。后来,"单一行政官"理论不断地发展演变,为美国总统不断扩展其行政权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单一行政官"理论通过证明总统扩张权力的正当性,对美国三权分立的权力制衡机制构成了威胁。要厘清总统权力的边界,必须参照宪法的文本和结构,同时也要考虑到现代社会对行政部门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是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依托,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论述为引领,以中国城市治理的生动实践为基础,探索形成旨在推动和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目标行稳致远的独特新型城市治理模式,既有与全球所有城市相同的治理特征,更具有基于中国国情、体现时代特征、彰显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鲜明特色。在中国式现代化推进过程中,城市治理实践在公共服务供给、治理体制运行、城市结构分异、民众公共意识、风险韧性治理、城乡跨域协同等方面面临问题与挑战。因此,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应以推动特大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为引领,着力构建完善以系统化、融合型党建为引领的城市治理新体系,通过政社合作共治和上下结合的社会化评价模式,推动实现包容共富型治理、整体性治理、数字智慧治理以及德法共治的融合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