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社会治理研究领域中,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已经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主题。"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在于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建设。一、问题的提出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顺应了社会治理的现实要求。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工作的基础在基层。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心,基层治理法治化是依法治国在基层的具体实践,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和基础内容。近年来,无锡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决策部署,坚持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科学立法、  相似文献   

3.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基层领导干部是国家治理主体的主力军,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的法治能力,对于基层治理法治化、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本文从调查基层领导干部法治能力的现状及问题出发,分析影响基层领导干部法治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基层法治政府的建构及其可行性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庆悦  胡莎莎 《前沿》2010,(20):78-80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举措。构建法治政府需要立足于基层,从基层政府做起。虽然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导致我国基层法治政府建构出现困境,但是仍然可以从我国的现实情况出发,探索中国特色的基层法治政府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牛维祥 《群众》2023,(12):41-42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治理法治化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南京市鼓楼区小市街道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弘扬法治精神、强化法治思维、培养法治能力为目标,充分利用专业化和社会化法治力量,聚焦问题,聚合资源,倾力打造“依法论市”工作品牌,激发基层治理法治新动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相似文献   

6.
<正>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的基石,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础。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是中国特色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特征,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基层治理方式,生动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新的历史时期,面对不断出现的基层治理新情况新挑战,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政策落地的责任主体在基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治理水平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必须牢牢抓住加强党的领导这个根本,把建强基层党组织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对基层治理的领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小康》2020,(18)
正乡村治理现代化并不是要构建一套区别于城市的特殊的治理体系,其前途与目标是城乡社会治理的一体化。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此作出了具体部署,其要点包括: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等等。  相似文献   

9.
不同历史时期农村社区治理都遵循一定的"法治"精神。这些体现"法治"精神的法既有国家正式法(硬法),还有以国家法为基础衍生出的非正式法(软法),它们是不同历史时期农村社区治理的重要法治基础,对构建基层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农村社区治理的内外环境、基础条件不断发生变革,国家战略部署也做出了相应调整,农村社区治理面临新的挑战,实践中,农村社区治理法治也存在突出问题。新时代,需要从制定城乡社区一体化治理的现代法规、社区经济社会事务分类治理的现代法治规范、多元主体参与现代社区治理的现代法治框架、社会关系调节及社会行为规范的现代法治规则、居民权利保障及权益维护的现代法治制度等层面出发构筑现代法治,夯实农村社区治理的法治基础。  相似文献   

10.
董强  崔绍亚 《群众》2015,(3):56-57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基层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心和基础,中共盐城市盐都区委结合基层社会治理的实际,充分发挥法治的规范和引领作用,以法治思维谋划基层社会治理,用法治方式解决各种突出问题,有效地化解了基层社会矛盾,促进了基层社会和谐稳定。一推进基层社会依法治理,要增强党员干部的法治素养,教育引导他们在学习实践中提高依法办事的  相似文献   

11.
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是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通过智能技术融合社会治理行为、扩充社会治理主体、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以及增强社会治理效果,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实践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但仍然存在智能技术与社会治理融合不充分、顶层设计与重心下移不充分以及技术保障与法治改革不充分等问题。作为一项贴近中国基层实践、面向未来的事业,推进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需要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基层实施的关系,同时要在法治轨道内深化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正>【调研背景】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指出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近年来,江苏省句容市立足实际,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开展城市社区基层治理实践创新,在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3.
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最早发育于城市,在社会治理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保障其在城市基层治理中的优势,国家通过立法对居民委员会这种制度形式加以固化。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以法治保障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城市基层治理中的优势以及作用,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4.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方面进行了诸多新探索,形成了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公平正义、司法公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诸多新理念与新思想。在新理念、新思想指引下,治国理政的实践探索逐步展开:加强反腐体制改革,实现权力运行规范化;加强法治建设,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促进社会治理协商化、民主化、包容性;强化开放、流动社会中的公共管理服务功能,促进城乡管理服务一体化。这一系列新探索正是新时期不断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的重要体现。十八大以来,党的治国理政呈现出新的发展方向及新特征:党内民主成为推进社会民主建设的源泉和引擎,法治模式成为现代国家治理的新模式,顶层改革设计与基层实践探索相呼应,在放权社会中推动形成"政社互动"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5.
<正>“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识。2014年10月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则将法治政府建设要求进一步具体化,并为法治政府型构了建设路线图,为基层法治政府建设提供了明确指引。由此,法治政府建设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范畴,亦成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6.
法治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运动式治理是多年来被频繁使用的治理方式,如何实现其治理方式的法治化转型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议题。对于基层违建治理而言,执法资源有限、各执法部门协同不畅、特定时期基层执政者对于法治的选择偏差、政府部门自身违建众多是多年治理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而克服这些原因的最高效方式就是运动式治理。运动式治理是基层完成治理目标的重要方式、是纠正政府违法的重要手段、是集中治理资源冲破执法阻力的重要推力。济南市2017年进行了大规模的"拆违拆临"行动,本次行动中济南市重视运用法治方式,努力为日后常规治理奠定基础性制度环境,分别从理念转变、注重法治方式运用、尝试联合执法机制、增强法律意识、以党促政等方面综合施策。  相似文献   

17.
<正>市域社会治理,落脚点在基层。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深厚基础和重要支撑,治国安邦重在基层,既要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的积极作用,也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社会治理中。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是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加注重民主法治、科技创新,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制度内涵与发展目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市场化带来的经济社会转型客观上推动农村基层治理模式的变革,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成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发展的象征。农村基层治理的以往分析主要注重治理的政治内容,没有抓住基层群众性自治所揭示的基层治理的法治方向,没有紧扣农村社会法治建设的时代场景,忽视和缺乏对基层治理自身法治内涵的深刻探讨和深度挖掘。基层治理模式的创新和变革具有鲜明的法治内涵和法治特性。法治化的基层治理既需要对农村基层的经济政治资源进行整理和组合,更需要在法治理念的指引下进行基层治理制度的调整和革新。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具有丰富的制度内涵和明确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9.
正2020年以来,湖北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党建和基层社会治理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党建引领、做强街道、夯实社区、建强三支队伍、完善双报到"总体思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着力构建党建引领的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和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为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群众》2021,(11)
正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徐州市铜山区积极适应由融入中心城市到建设中心城市的角色转换,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原则,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问题导向,以解决影响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重大风险为着力点,深入推进"四高地一福地"建设,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全力打造"突出六治、提升六力"的善治高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