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华夏子 《正气》2000,(3):45-45
陈 果写《看女人的哲学》 ,他说“很多女人都喜欢看别的女人” ,如他所言 ,我就是那“很多女人”中之一。每次走在大街上 ,我的任务之一便是“欣赏同性”。风景是让人看、让人欣赏的 ,那么 ,女人不仅被异性、而且被同性争先恐后、满怀希望地看 ,便可断言“女人也是一道风景”了。走在大街上的女人 ,无疑被人看成是一道风景 ,尽管美丑由人评说 ,但毕竟是经由自己一番或精心或粗略地装扮。而走在大街上被视作风景的女人一旦回家成为家居女人 ,尤其是已婚的为人母的家居女人 ,便忘记了自己作为“风景”的角色 ,一任自己蓬头素面 ,着一身不加思…  相似文献   

2.
"开开会,举举手,发表意见随大溜,士官支委很好当!"我刚当上支委时,一些过来人忙着给我传经。他们说的也不是没道理,士官毕竟不是"官"。可我是个"直肠子",心里有话藏不住。既然同志们把我推选为支委,我就不能辜负同志们对我的信任。2007年年初,支部书记秦成和副书记李鹏刚从外单位调过来,尽管他们的工作作风很民主,平时也经常和战士们打成一片,但由于时间短,了解不够深,因此就有不少战士心里藏  相似文献   

3.
<正>虽然在城里买房安了家,可是每年腊月二十七八,我都会像越冬的候鸟一样南归。我在深圳定居的同学说,城市需要发展,满眼皆是机会,却无处有资格成为谁的故乡——城市之内无故乡。我南部小镇的那个故乡,日夜都在超速汰旧换新,纵使有一天风景全殊,但是"故乡"这个名词一定还会是我的命门,它所能唤起的温暖记忆,皆是因由那往日的  相似文献   

4.
雪山的长夜     
正午夜失眠,索性起床望窗外的风景。以往赏夜景,都不是在冬季。春夜,我曾望过被月光朗照得荧光闪闪的春水;夏夜,我望过一叠又一叠的青山在暗夜中呈现的黝蓝的剪影;秋夜,曾见过河岸的柳树在月光中被风吹得狂舞的姿态。只有冬季,我记不起在夜晚看过风景。也难怪,春夏秋三季,窗户能够打开,所以春夜望春水时,能听见鸟的鸣叫;夏夜看青山的剪影时,能闻到堤坝下盛开的野花的芳香;秋夜看风中的柳树时,发丝能直接感受到月光的爱抚,那月光仿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讲过一句名言:听过枪声和没有听过枪声的军人就是不一样。我觉得,与此类似,一个地方实地看过,还是没有看过,也是不一样的。这次到重庆的实地参观考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重庆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对重庆经验也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也促使我进行了一些新的思考。我想从"硬件"和"软件"两个角度来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应奥地利有关单位的邀请,笔者于2007年暑期赴欧洲进行了短期访问。虽然这是自1998年以来第四度访欧,但我还是用一个"陌生人的眼光"来观察看过和未看过的异邦。在欧期间,除与奥地利有关组织进行交流外,还对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典等国进行了粗线条的考察。通过交流和考察,我深刻的体会是:欧洲几个主要国家的"换代"已大体完成,并在社会经济方面有一些新的动向。  相似文献   

7.
正上世纪八十年代,还是计划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农村家庭的孩子把考学作为跳出农门、改变命运的首选。1988年,我经过努力考取了一所省内招生的中专学校。虽然是一所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农业学校,但毕竟也算是成了"公家人",着实给务农的父母争了脸面。由于我学的是蔬菜专业,1992年毕业时被分配到位于黄河北的济南市天桥区大王乡蔬菜站(1995年撤乡建镇改为大桥镇),成了一名农  相似文献   

8.
易边 《学习月刊》2013,(13):47-47
当我们用手去碰烧热的火炉时,就会受到"烫"的惩罚,这也是管理上通用的"热炉法则"。这方面,2500前的孙武就已经给我们做了精彩的示范。春秋时期,孙武携带自己写的"孙子兵法"去见吴王阖庐。吴王看过之后说:"你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过了,是不是拿我的军队试试?"孙武说可以。吴王再问:"用妇女来试验可以吗?"孙武也说可以。于是吴王召集一百八十名宫中美女,请孙武训练。孙武将她们分为两队,用吴王宠爱的两个宫姬为队长,并叫她们每  相似文献   

9.
“只要用心,就能赢得精彩”。这是我在电视上看过的一则广告语,心里对它的创作者饮佩万分,觉得这句话确实是道出了做人做事的真谛。   年前,我在贵阳新天药业有限公司遇到了湖北业务员徐正安,聊天时说到想请他写一篇稿子,但小徐很诚恳地说:“工作不是吹出来或者写出来的,而是踏踏实实干出来的。我的销售工作虽然有了一点起色,但还是等我做出更好的成绩时再写吧。”话虽简单,却很实在。   说到李林,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是谁;如果提起李老二,贵阳新天药业有限公司可能就无人不知了。他虽然只是一个清洁工,学历也不高,却是…  相似文献   

10.
正2012年12月23日,石老弟参加几个单位为我从教60年开的会时,带来三卷本《我观党史》作为礼物。前两本《我观党史》老石都给过我,我也看过,第三本因2012年才出来没有看过。这次老石一起拿来,曾想仔细看过写篇大点的文章,但需要时间,只好慢慢来。先就这三本的前言说点我的想法。第一,为什么要说前言呢?因为三篇前言写得都挺好,充满了哲理。比如,老石说他的经历,本来是学哲学的,中间经过多次工作变更,最后"根植于党史天地",这是当初没有想到的。文中在这  相似文献   

11.
霞飞 《党史博采》2005,(12):23-27
(续上) 与陈伯达在"中央文革"斗法 江青虽然是"中央文革"的第一副组长,但毕竟还有组长陈伯达.虽然中央规定陈伯达生病期间由江青主持"中央文革"的日常工作,但中央并没有解除陈伯达的组长的职务,因此,陈伯达还是名正言顺的组长,而且,陈伯达也不甘心只当个挂名的组长,他在"文化大革命"初期也想利用中央文革小组组长这一身份管一点事情.  相似文献   

12.
正远在南方的母亲每次打来电话,呼着我的小名,总是以怯怯的口气问我:"细宝儿,今年回家过年吗?"我一直没能给她一个准确的答复。虽然人们都在说年味越来越淡,可同时,我们又都在不知不觉间越来越依赖春节,因为它是一个属于亲情和孝道的空间。我的内心也一直期盼有杜甫那种"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感  相似文献   

13.
<正>谈起"彩超"大家并不陌生,凡去医院看过病的人或多或少对彩超有所接触。有人说它是检查肝胆脾的、肿瘤的、心脏病的、血管病的、妇科病的、胎儿的,等等。可能因为接触的不同,所以人们对它的了解和认识也不同。为使人们正确认识彩超检查技术,最大程度发挥它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我用通俗的语言分几方面作介绍。  相似文献   

14.
龚益鸣 《学习月刊》2011,(17):55-56
看过一些郁达夫的小说,却很少读过他的诗。下面这一首还是从香港大学张五常教授的一篇散文的转述中见到的。其颈联是: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五常教授拿它作文章的标题,是说他在学术上对事不对人,常常不经意地把不少大师级人物"杀"下马来。我也认真读过五常老的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13,(3):108-109
【求助记录】我是一名老党员,已退休多年,但身体还不错。不久前,几位老友相聚,商定由我牵头,每年旅游两次,我欣然同意。对于外出旅游,虽然很感兴趣,可我们毕竟都是老年人了,定有诸多不便。请“三T公司”有关专家指教,老年人旅游应注意什么?  相似文献   

16.
史海拾贝     
我的故乡福清虽说地处偏僻的海隔,无“地灵人杰,物华天宝”之誉称,但它毕竟也是茫茫史海中的一处滩涂。这滩涂历经了岁月潮涌的冲洗,也免不了会留下些许可供人们珍藏赏鉴的“珠贝”。于是,我俯拾了几块,串成了这篇粗浅之作。一、浩气长存的伟丈夫朝朝代代,忠臣良吏我们看过不少,但一生族恶如仇,刚正不阿,宁为大义玉碎,不询私利瓦全者,却并不多见。这一点,明代直臣林汝翥堪称为楷模。林汝翥何许人?凡读过《明史》或《闽都别记》的,恐伯谁也不会忘了这位声名赫赫的人物。林汝翥官拜监察御史,与宦官魏忠贤势不两立。明末政治腐…  相似文献   

17.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博士要来湖北、武汉作客",这是省外办1982年国庆节前告诉我的,省里决定由我代表湖北省人民政府负责接待。 在外国的政治家中,基辛格在中国的知名度可谓名列前茅。在接待前,我虽然认真做了一些准备工作,但心里还是有些惴惴不安。人家毕竟是曾经沧海的大政治家、大外交家呀。可是,1982年10月4日下午4时许,当我在汉口胜利饭店的候客厅看见一身深色西装、身材因微微发胖而显得无比结实、戴着宽幅眼镜、满  相似文献   

18.
前些天,看到几篇领导干部下乡驻村蹲点的报道。一些领导干部反映,住在农家、吃在农家,比城里吃得更多、睡得更香,心情也更舒畅了……我是正宗的"农二代",离开农村才十几年时间。坦白说,每次回去看望老母亲,虽然老人家常常张罗一桌好饭,可是,实在吃不下更多,菜当然是绿色无公害的,可是那水总有些怪味儿;睡嘛,也不踏实,毕竟条件简陋,没有抽水马桶、没有洗浴设备、没有空调。先富起来的农民毕竟还是少数,大多数农家的生活条件还是一般般的,与城里宽敞明亮的居住环境相比,差距还是有的。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关于老年人进行社保"生存认证"的新闻屡见报端。比如,有的老年人被家人用担架抬到认证的办公地点;又比如,许多认证部门没有电梯,老年人上楼很困难。退休之后,我也亲身经历过类似的事儿。对于这样的认证方式,我很理解——政府也是不得已,毕竟存在着一些老人去世之后子女还冒领老人社保的现象。退休后的前十年,我都能自己去行政审批中心办理"生存认证",也没觉得这样的认证方式有什么不方便。可随着年龄增长,我渐渐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了。  相似文献   

20.
李洁非 《理论学刊》2007,(10):114-118
文学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样化,如果像过去那样对当下文学的潮流、趋势作一个明晰的判断、展望,似乎已不再可能。然有一点可总结的是,虽然文学在社会文化中的"份额"和分量都有所削弱,但是跟它自身过去比,文学反倒更加兴旺、更具活力——当其"强大"时,它实际上是有些单薄的;当其好像变得"衰微"时,它反而五光十色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