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一、“八五”时期我省城市建设进程加速“八五”时期,全省城市数由1990年的26个增加为1995年的28个,其中地级市11个,县级市17个。城市建设投资增长的速度与规模是历史上最快最大的,全省城市市区国有和城镇集体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年累计达630.7亿元,年均递增22.8%。城市面貌发生了令人鼓舞的变化,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规模加速扩展。5年间,全省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990年的528平方公里增加到1995年的69O平方公里;市区人口由1990年的148762万人增至1995年的1958.10万人,年均递增56%;非农业人p数由1990年的525.14I…  相似文献   

2.
1、充分利用闲散资金,合理安排发展速度 “八五”时期我国储蓄率平均为35%左右,位居全世界之首。居民储蓄由1990年底有7034亿元增加到1995午底的2800亿元,平均增长速度高达31.8%。1996年我国居民这种高储蓄倾向将不会改变。专家认为只要充分合理地利用好国内闲散资金,是可以支持GDP增长9%左右的。社会资金总供求可大体保持平衡。 2、努力增收节支,改善财政收支情况 “八五”期间我国经济运行中令人忧虑的一个具体问题是财政收支状况的进一步恶化。具体表现:一是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连年下降,由“七五”期末的18.7%下降到“八五”期末的11.3%,平均每年下降约1.5个  相似文献   

3.
差距拉大:西部地区发展现状 “七五”期间,全国GDP年均增长7.7%,其中东部年均增长8.4%,中西部地区年均增长7%,增幅差距为1.4个百分点。到“八五”期间,全国GDP年均增长11.7%,东部在16%以上,中西部仅为9%,增幅差距达7个百分点,比“七五”扩大了5.6个百分点。1978年东、中、西部地区GDP占全国的比重为52.5:31.0:16.5,到1994年到为58.5:27:4:14.1,东部提高了6个百分点,中、西部分别下降了3.6和2.4个百分点。同期人均GDP的比例也由  相似文献   

4.
省委六届六次会议通过的《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确定把食品工业作为支柱产业,进一步加快发展。这一决策符合我省实际,是非常正确的。 “八五”期间,省委、省政府把食品工业确定为优势产业,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了重点倾斜,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 发展速度加快,扩大了行业规模。1995年,全省乡以上食品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0亿元,比1990年增长了65.7%。“八五”期间年平均递增10.6%,比“七五”实际高出1.2个百分点。完成工业增加值40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12.8%,比上年实际增加17.6%。  相似文献   

5.
“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崇阳县,近几年扬长避短,迎难奋进,坚持深层次探索,大力度实践,工业经济“静悄悄”发展。 (一)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崇阳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工业实力逐年增强,逐步进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 ——发展速度明显加快。1995年,全县乡及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5.85亿元,比1990年增长1.66倍,年均递增21.6%;实现销售收入5.1亿元,比1990年增长2.4倍,年均递增27.8%;现有固定资产1.6亿元,比1990年增长49.1%,年均递增8.3%。 ——企业效益显著增强。1995年,全县乡及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3800万元,比1990年增长3.4倍,年均递增34.5%;全员劳动生产率达15000元,比1990年增长1.76倍,年均递增22.5%;资金  相似文献   

6.
我们正处在一个继往开来的关键历史时刻。“九五”计划时期乃至21世纪初,蕲春既有历史上最好的发展基础,又面临着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 “八五”是蕲春国民经济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综合实力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八五”时期,全县在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由1990年的56.7:22.7:20.6调整到35.7:43.3:20.9;农业连续五年获得大丰收,多种经营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了61.3%;工业形成了六大支柱产业,1995年总产值达32.32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1.4%,“八五”时期年均增长速度比“七五”高16.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贵州步步高     
○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 1980年基础上翻两番的发展目标。   ○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8.6%,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 15.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八五”增加 1.6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 12.2%,利用外资总额比“八五”增加 1.86倍。   ○粮食产量提高到 1135万吨,初步实现农村口粮基本自给。   ○交通、通讯和城镇供水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得到缓解,特别是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一批重大项目提…  相似文献   

8.
1995年,国家将继续实行稳定发展的方针,根据1995年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环境和1994年国民经济高速运行的惯性作用以及国务院对经济发展避免大起大落的指导思想分析,1995年国民生产总值可能将达44000亿元,比1994年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19000亿元,增长20%左右,通货膨胀率将控制在13%左右,社会消费比零售总额将完成19800亿元,增长255左右,消费品市场将是更加繁荣、活跃稳定的景象。  相似文献   

9.
贵州速度     
《当代贵州》2012,(1):10
贵阳市六大特色产业增长32.2%、遵义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全省第一、六盘水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4%、安顺市固定资产投资增132%、毕节市全省经济发展综合测评排名第一、铜仁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全省第一、黔东南州生产总值增速全省第三、黔南州生产总值455亿元、黔西南州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31.9%  相似文献   

10.
2016年,黔南州贵定县创下两个“第一”:经济发展增速在全省县域第二方阵23个县(市)中排第一位、经济发展满意度测评排全省第一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定县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奋斗精神,坚定不移实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数据显示:2011年到201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34.81亿元增加到79.11亿元,年均增长17.84%;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 2880元增加到24969元,年均增长14.16%.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2.91亿元,年均增长21.67%.  相似文献   

11.
投资及消费需求对贵州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省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滞后,以高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和扩大经济实力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投资启动经济的效果已不明显,最终还是要靠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从CDP计算的支出角度看,经济的增长取决于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个方面。我省净出口由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甚微。消费和投资在我省不同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概括起来,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六五”时期以前。我省投资规模较小,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依靠消费,消费对经济的贡献度达到65%以上,其中1981至1985年,消费拉动GDP增长的百分点,贵州为14.5,比全国的7.37高出近一倍。 第二阶段为“七五”和“八五”时期随着投资的增长,投资  相似文献   

12.
“八五”期间,内蒙古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平均每年增长18.3%,比全国平均增速快5个百分点。然而,由于内蒙古财政收入基数较小,国家财政补贴定死不变,因此,内蒙古财政支出增长较为缓慢,平均每年仅增长10.9%,低于全国同期14.5%的平均增长速度.内蒙古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由1990年的1.8%降为1995年的1.5%,内蒙古人均财政支出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由1990年的20元扩大为1995年的119元。由于内蒙古财政实力相对下降,人均财政支出与全国差距扩大,造成内蒙古财政建设住支出下降,行政事业经费严重不足,不仅影响了全区…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我省民间投资增速有下降的趋势 ,1998年比 1997年增速下降 7.9个百分点 ,1999年比1998年下降 1.9个百分点。虽然 2 0 0 0年上半年形势有所好转 ,比上年同期增长 10 .8% ,增速加快 6 .8个百分点 ,但民间投资占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却有所下降 ,1998年比 1997年下降 2 .5个百分点 ,1999年比 1998年下降 0 .9个百分点 ,2 0 0 0年上半年比上年同期下降 2 .6个百分点。这说明民间投资是在 1999年低水平增长基础上的恢复性增长 ,与 1979— 1998年我省民间投资年均增长 2 5 .1%的水平相去甚远。制约民间投资增长的因素很多 ,其中主要…  相似文献   

14.
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重点建设成绩显著。"九五"期间,我省抓住中央扩大内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三年争取中央国债资金68亿元,国债项目总投资550亿元,集中建设了一批重大项目,办了一批多年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5年全省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90多亿元,比"八五"累计增长1.59倍,年均增长16.5%;安排重点建设项目173项,完成重点建设投资600亿元,建成投产项目55项。交通建设水、陆、空并进,5年新增铁路里程500公里,建成南昆铁路、广大铁路,完成贵昆和成昆铁路电气化改造,内昆铁路正加快建设;公路建设进入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5年完成投资358亿元,比"八五"时期增长4.1倍,新增公路通车里程近4万公里,新增高等级公路1400公里,分别比"八五"期间增长2倍和1.5倍,昆玉、昆曲、楚大、玉元、昆禄、昆明南过境高架高速和二  相似文献   

15.
“八五”期间我省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得到较大改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从全省城镇居民的收入情况来看,1995年人均生活费收入上升为3586.35元,比“七五”末期增长了1.6倍,扣除物价影响因素后,实际增长29.9%,平均每年递增5.4%,高于“七五”时期的增长水平。但是,由于市场经济机制在分配领域的影响力度加大,加之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矛盾尚未完全解决,  相似文献   

16.
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关于今后1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建议中提出的“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之一。这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一项重大决策。10多年来,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经济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虽已有所改变,经济实力已有显著增强,发展速度也十分可观,但至今我国经济增长仍主要是依靠大量的物资和劳动的投入取得的,技术进步和提高管理水平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28%。尤其严重的是,我国经济的整体经济效益一直呈下降的趋势。据测算,10余年来,我国每增加1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当年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六五”期间为3.2亿元,“七五”期间降为2.2亿元,“八五”期间与“七五”时期持平。我国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资金利税率,  相似文献   

17.
十五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的成功之点其一就是发展了以乡镇企业为主的非国有经济,所取得的最大成功是发展了成千上万的乡镇企业。时至今日,经历了无数曲折、坎坷的乡镇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同时也成为我国各地经济竞争的新高地。 1.乡镇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军 资料显示,1993年,辽宁省乡镇企业工业总产值为1643.2亿元,比1992年同期增长92.1%,提前实现“八五”计划目标,占全省社会总产值比重首次突破30%,比1990年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一、我省投融资体制现状分析西部大开发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投资表现尤为突出,增量规模不断扩大。2004年我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到867亿元,比2003年增长15%,净增113亿元。增量规模从1999年之前基本不超过50亿元,到每年超过100亿元,反映了国家对西部大开发的支持力度,也反映了我省尚未形成内在的投资增长机制,融资渠道比较单一。我省投融资现状的特点:一是国有投资扮演着主角,2000-2003年,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年均达64.5%,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明显高于周边省市水平。二是电力和交通领域的投资…  相似文献   

19.
经过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省"九五"计划提出的主要任务如期完成,提前三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任务。国民经济以较快的速度持续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九五"时期,我省经济发展呈现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居全国第18位。全省财政总收入由235亿元增加到430亿元,年均增长12.8%;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均超额完成"九五"计划。5年累计新增固定资产2400多亿元,比"八五"累计增长2倍。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都上了新台阶,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持续稳定增  相似文献   

20.
一、当前我省投资形势分析 近年来,我省投资增长较快,2003年投资率达到38%,比上年高出两个百分点,是国家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以来的最高水平。尽管如此,投资率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左右。洪虎省长在2004年年初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今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要突破1000亿元,增长15%以上,投资率力争达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