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对跨国公司在我国的转让定价避税的监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让定价避税是跨国公司在我国避税的主要形式。我国要有效控制转让定价避税应采取如下措施:尽快建立和完善反转让定价税制;全面建立预约定价协议制度;制订和完善我国反避税法规;强化跨国公司遵守转让定价法规的责任;加强反避税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许多外商投资企业长期亏损,但仍能够处于非破产境地,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利用转移定价方式转移利润进而避税,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税收征管。本文从外商投资企业转移定价避税的一般表现形式入手,指明我国外商投资企业转移定价避税的特点,分析了现行税收法规对外商投资企业转移定价问题规制的内容及存在的缺陷,提出笔者对于完善相关立法的建议以及其他可采取的一些反避税措施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加入 WTO后 ,外商投资企业的国际避税现象会更加突出。跨国纳税人利用有关国家和地区之间税法上的不一致实行跨国避税 ,利用法规和管理上的漏洞以实现避重就轻的纳税方式。针对国际投资企业的国际避税 ,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完善有关税收的立法 ,增强反避税措施 ;立足国情 ,合理调整涉外税收政策 ,公开税负 ,平等竞争 ;加强税收征管 ,扩大政府间的双边合作。  相似文献   

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为进一步规范反避税专项经费的管理,加强反避税专项经费的使用和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我们制定了《反避税专项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5.
卢云 《桂海论丛》2003,19(3):55-57
中国入世后 ,国际反避税问题更为突出 ,文章分析了我国当前在国际反避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加强反避税工作的相应对策 ,以更好地维护我国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6.
避税行为从形式上看并不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但在客观上造成了税收收入的减少,是兼有形式合法性和实质违法性的行为,即一种脱法行为。反避税制度的目的在于维护国家税收,而反避税范围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是紧密相联的。我国的一般反避税条款存在缺陷:"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不能反映避税行为的本质;"合理商业目的"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之间的关系不明。应将避税行为类型化,在判断时参照实质重于形式标准和税法是否被滥用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国家税务总局令第32号《一般反避税管理办法(试行)》已经2014年11月25日国家税务总局2014年度第3次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2月1日起施行。局长王军2014年12月2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一般反避税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税务机关按照企业所  相似文献   

8.
梁锦松购车一事又起风波,据报道,3月17日,香港廉政公署开始正式调查梁锦松涉嫌“买车避税”事件。这一点,恐怕是许多内地人都没有想到的。  相似文献   

9.
吴洁 《小康》2013,(11):72-73
遗产税传闻,触动了不少富人的神经,他们已经在考虑如何避税了。  相似文献   

10.
吴礼宁 《前沿》2012,(8):59-60
通常来说,纳税主体的避税行为旨在减少其税赋负担,避税行为本身并没有触犯法律的强行性规定,然而美国税法的特殊规定,却演化为大财阀逃避其税赋负担的特权。他们通过成立基金会,逃避高额的遗产税和所得税,沉重的税赋负担则由广大的中产阶级和工薪阶层来负担,显然有失公平。  相似文献   

11.
王一舒  王卫星 《求索》2013,(12):5-8
跨国并购已成为我国对外投资的重要模式.但跨国并购涉及的复杂税收问题加大了企业并购风险。本文按经济发展状况、地域分布选取了10余个国家分别从免税并购成立要件及其税收待遇、目标公司税收属性结转利用、并购债务融资税收限制、跨国并购反避税规定等角度对比研究了其并购税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跨国并购可能带来的四类税收风险并提出风险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胡海 《湖湘论坛》2006,19(3):64-66
在跨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世界各国对其征税问题的研究相对滞后,使其对基于传统交易方式而制定的涉外税收法规产生巨大的冲击。我国税务机关及其相关部门应抓紧对电子商务引发的税务问题进行探讨,从法律规制等各方面做好积极准备,以防止税基的缩减和税收的流失。  相似文献   

13.
离岸公司是近年在国际投资业中颇受青睐的一个重要领域。跨国投资者在离岸地设立离岸公司,凭借当地优惠的税收政策进行国际避税活动,这对世界经济造成了极大影响。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对离岸公司应该采取利用和限制相结合的态度,达到既利用离岸公司的外资投入来解决资金缺口问题,又规制离岸公司避税行为来防范风险的"双赢"局面。因此,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及国际组织的经验,从整合相关法律制度、完善受控外国企业规则和加强国际合作三方面来规制离岸公司国际避税行为。  相似文献   

14.
《干部人事月报》2011,(8):74-74
HR来信:我们公司每年6月至10月都会给员工发放每个月300元的高温津贴。请问,高温津贴是否需要计入员工工资中缴纳个人所得税?如果可以合理避税,我们应该如何操作。  相似文献   

15.
可以说全球外商投资的30%都借道离岸金融中心。离岸金融中心是避税胜地,长期以来欧美国家都听任其存在。即便到了今天,欧美国家对离岸金融中心的讨伐仍然是三心二意,欲说还休,欲进还退,首鼠得很。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就是一个避税地,为拉丁国家的权贵提供银行秘密账户。美国不仅可以从中获得经济利益,而且可以暗中掌握拉美政要和权贵的动向,是一石数乌的好买卖。  相似文献   

16.
中小企业内部融资与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内部融资的方式有很多,其中合理避税是其中的一种。合理避税能减少企业的税收支出,使得作为企业的一项现金流出量的税收得以留存在企业,从而实现融资的目的。合理避税的关键在于合法而恰当地选择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欧小国瑞士,以旖旎风光著称于世,但吸引人们的,不仅仅是美丽的阿尔卑斯山、日内瓦湖等自然美景,还包括其特有的银行保密制度。正因为这项金融制度的存在,瑞士成为著名的离岸金融中心,即为各国政要、商业名流、黑帮隐匿离岸资金和不义之财的避风港,吸引了全球三分之一的巨额财富。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美国、欧盟等合力围剿下,这项让瑞士人引以为傲的金融制度也渐渐松动,美丽的“避税天堂”开始褪色。  相似文献   

18.
美国不断加快实施《海外账户纳税法案》,主要是为了加强美国公民和居民的纳税意识,避免美国公民、居民通过离岸账户避税,增加美国税收,缓解美国财政赤字压力等。该法案的实施,提升了美国的国际主导能力,转嫁了美国的负担,进一步解决了美国离岸公司避税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王桂英 《前沿》2003,(11):47-50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对利润最大化的追逐 ,纳税人在遵守国家税法的前提下、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通过纳税筹划 ,合理安排自己的纳税活动达到不交税和少交税的目的 ,是合乎常理的。纳税筹划是一个具有相当弹性的相对概念 ,值得思考和研究。纳税筹划应从企业长远考虑 ,不要过分看重眼前利益而导致更大的潜在损失 ,让税收筹划真正服务于企业的经济利益发展 ,最终推动国家税收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20.
并购是企业资本扩张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并购促使企业经营效率、财务效率提高 ,使股东利益最大化。本文针对企业并购方式的复杂性 ,引导并购主体选择合适的并购方式 ;并着重就某些企业利用并购避税 ,造成国家税收流失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