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都市新新人类与新新文化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新人类是指出生于1976-1985年的都市第五代群体,其内部又分化出众多亚族群。本文归纳了新新文化发生的消费社会和网络时代背景因素,概括了新新文化的数字网络化、平等参与性、娱乐性、反叛性、强调主体性生活哲学方式等特征。与反文化性质的嬉皮士文化相反,新新文化是互联网时代主流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形式,同时也是推动中国社会文化现代性变迁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
今年台湾流行一个新名词:“新新人类”。据说是一位日本作家首先创造“新人类”一词,意指出生于1965年以后的一代。近年来,岛内有人称更年轻一代,也就是1975年以后出生的一代为“新新人类”。10年一代,向后推移,都是泛指今天的青少年。  相似文献   

3.
台湾如今刻意强调自由恋爱的年轻人,在找对象处朋友时别出心裁,花样百出,力求出新求异,以博对方青睐。有的人用电脑打出长篇履历编辑成书来自我推销,有的人强调自己是宝贵的处子之身,有的人在网上公开自己的三围和身材,也有人花钱请高手为本人拍艺术像来进行“精加工”,更有甚者,直言表示可以“试试,再上路”。台湾有些人认为,如今是一个推销的时代,适度地表达自己并没有错,但是不能过度,否则将有反面效果。台湾中坜市美满服务中心发现,现代的新新人类报名参加未婚者见面聚会活动,当事人已经摒弃了过去那种守株待兔的被动等…  相似文献   

4.
对“考研热”中的大学生自我价值观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作为备受社会瞩目的高智力青年群体,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进入21世纪,大学生中流行的“考研热”折射出其自我价值观上的深刻变化,使我们不得不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5.
“以道观之”是对人生价值的观察 ,它既包含个性自由、人格独立的个体自我价值 ,也包含社会批判意识、社会异端性格的个体社会价值。但其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却包含了否定个人的创造性、能动性和否定个人社会责任的深刻矛盾。庄子“以道观之”的理论意义在于超越世俗价值观的超越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这是当今台湾年轻人常常挂在嘴头上的一句话。如今这些生活在现代富裕社会的天之骄子们,享有着其父辈们远远不能相比的物质条件和新文化背景,从小酿成了颇自以为是的骄傲、天马行空的青春、独立不羁的行事逻辑、自然前卫的身体艺术和标新...  相似文献   

7.
"80后"写作是以写作为主要表达形式的一种青少年亚文化,是青少年对隐蔽价值观与社会结构、社会期待之间的矛盾产生的消极反应。社会的焦虑、"80后"的混合价值观和"80后"写手的消极反应是"80后"写作这一青少年亚文化现象生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价值观的“主流”与“边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事实上,每种价值观在社会上处于主流还是边缘地位,首先是它的主体自我选择的结果,即他是否站在历史进步和人民大众一边。从这个意义上说,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把别人主流化或边缘化  相似文献   

9.
李长安 《世纪行》2014,(3):15-15
<正>教育最重要的功能是人的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使个性潜能获得充分发展的过程。只有在全面发展的同时注重个性发展,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核心理念,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创新人才,实现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我有一个上初中的邻居孩子,曾随当访问学者的父母在美国生活过一年,他对父母说:"我想一个人到美国去读高中、上大学。因为我国内的同学,每人每天都在忙着做习题和考试,而我更喜欢美国的同学,他们爱运动、  相似文献   

10.
都市文学中的两种“新”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形象模式和特性角度分析了都市文学中的新富人形象和新新人类形象,指出两种形象的产生是都市环境下欲望化叙事的结果,而作家叙事态度的变化则进一步昭示着消费主义、享乐原则对中国文学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对于跳出历史周期率问题找到了“两个答案”:一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的人民监督政府的民主新路,二是习近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提出的党的自我革命。“两个答案”把人民监督政府的执政他律与党的自我革命的执政自律相结合,深化了对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两个答案”把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与党的建设的学说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相结合,体现了人民性与党性的有机统一的理论特质。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着力于“两个答案”的内外联动和贯通协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的治国理政方略。  相似文献   

12.
李艳霞 《人民论坛》2020,(4):132-135
“后物质主义价值观”是用以分析二战后欧美国家公众价值观变迁的理论命题之一。其核心观点是:经过长期经济繁荣之后,公众价值观发生了由“生存价值观”向“自我表达价值观”的转型。这一转型将引发一系列社会现象,如经济要素对个人幸福感作用的边际效用递减,公众在社会各领域态度和行为的“个性嵌入”,期望多元、政府“超载”和“批判性公民”的出现,等等。在理论层面,以“后物质主义价值观”为核心的社会变迁理论通过理论建构与实证分析力图证明文化可以作为独立变量影响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应当成为人们认知世界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3.
向英 《求索》2010,(12):103-105
生命是世界存在与发展的基础,生命的存在是一个由自然生命与文化生命所组成的二元结构,生命价值观是人们认识和处理生命价值问题所持有的根本观念。理解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本质必须把握个体性与社会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现实性与超越性的统一。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内涵体现为:它以生命价值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为主线;它以人的生命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它包括一般的价值观教育和具体的生命价值观教育;它是一项合目的性与合理规律性相统一的实践活动;它以生命主体形成先进的、科学的、合理的生命价值信念,信仰和理想为目标。  相似文献   

14.
析“慎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德民  吕耀怀 《湖湘论坛》2002,15(3):46-46,88
诠释“慎独”一词,一般以《礼记·中庸》中的一段话为依据:“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郑玄注曰:“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闲居,即独居、独处。所谓慎独,就是指在一个人独居、独处之时,在其行为不为他人所见之处,也要做到谨慎有德。关于“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朱熹曾注云:“隐,暗处也。微,细事也”《四书集注》。朱子之注,或容有疑。“隐”指暗处不谬,但以“细事”释此处之“微”则不甚确当。古书中的“微”字,既可用以指称“细小”,如慎微之“微”,又可包涵“隐匿”之意。据《左传·哀公十六年》:“白…  相似文献   

15.
析“被”     
老言 《人大论坛》2009,(12):32-33
“被就业”、“被增长”、“被代表”、“被富裕”……“被”句式成为当下网络最流行的语汇。这些创新、另类的表达方式揭示出一个个“被”现象,其产生以及影响都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6.
屠冬梅 《传承》2006,(12):47-48
高校德育中,价值观教育的失效是不争的事实。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精神导向,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就会发生偏离、扭曲甚至颠覆。价值多元化的冲击是大学生的观念体系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构建“和谐价值观”体系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18.
“正确对待”析□樊作礼我们常常可以听到某些领导在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时要求对方“正确对待”的话语。诚然有许多问题确实需要“正确对待”,但“正确对待”一词决然不能代替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贵在双方能够做到心灵上的沟通。当群众对某一问题想不通时...  相似文献   

19.
近二、三年来,在我们的报刊杂志上乃至日常生活话语体系中,“与时俱进”这个概念使用率非常高,这是一种好现象,因为它表明了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已经成为改革开放时代人们思维方式的主旋律,表明了人们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认同。什么是“与时俱进”?从字面上似乎不难理解,而从内涵上却有深入探究的必要。我感到在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背景下所突现的“与时俱进”,不能简单地视为一个中性的时间概念或者一个普通的形容词,它蕴含着丰满和深刻的内涵。首先,“与时俱进”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认为…  相似文献   

20.
包拯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在他60岁大寿时,为防别人送礼祝寿,专门吩咐儿子包贵站在门口拒礼。没想到,第一个前来送礼的就是当朝天子派来的六宫司礼太监。这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