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06年1月23日,修改后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正式实施。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也已于2007年6月1日起施行。这两部法律规范加大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力度,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犯罪“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司法理念,  相似文献   

2.
司法实践中,有一些不法分子对法律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不满14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可以不负刑事责任,知道仅仅违犯治安管理的行为是不会受到起诉、接受审判,他们利用刑法的这一"盲区",采取拐骗、引诱、威胁等方法,利用未成年人实施各种违法行为,逍遥法外.基于此,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刑法修正案(七)>.  相似文献   

3.
孟志刚 《政府法制》2014,(19):48-49
由于未成年人犯罪是一种特殊的犯罪类型,因此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在刑事立法上特别是对未成年人犯罪与否方面都会根据未成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着眼于对未成年人教育、感化和挽救,并注意促使其改过自新,做出不同于成年人的带有保护性的规定,我国也不例外.除了刑法典及有关法律对未成年人犯罪的范围和认定作了具体规定以外,2006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解释突破了刑法的有关规定,把未成年人初次实施的一些轻微犯罪行为不认为是犯罪,充分彰显了对未成年人犯罪宽容与关怀的刑法精神.  相似文献   

4.
2006年1月23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对于司法机关输新形势下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作出了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5.
高婕 《天津检察》2006,(5):29-30
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历来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本着教育,挽救的宗旨,我国的法律规定了许多对未成人犯罪的措施,特别是2006年1月23日开始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一、未成年人犯罪年龄的认定对未成年人犯罪年龄的认定主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高法解释)规定:“对于没有充分证据证明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已经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且确实无法查明的,应当推定其没有达到相应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司法解释明确规定,本解释所称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是指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案件。刑法第17条规定的“周岁”,按照公历的年、月、日计算,从周岁生日的第2天起算。二、我国现行法律对…  相似文献   

7.
未成年人犯罪的社区矫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未成年人犯罪率高、性质严重、犯罪更加低龄化的趋势,使得未成年人犯罪的形势日趋严峻.因此,如何针对未成年人心理、生理及思维习惯等特点预防和惩治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各国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立法的六个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主张:制定<社区矫正法>,并设立<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专章;专门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管理机构和人员配置;正规的社区矫正机构建设;扩大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适用率和适用范围;设立符合未成年人心身特点的社区矫正项目;制定有针对性的矫正计划和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8.
叶昆 《法制与社会》2013,(25):50+52
犯罪记录作为具有标签性质的记录成为未成年人犯罪后终身要背负的"污点",这使在未来的学习、就业等方面存在歧视性的待遇。2012年3月14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第二百七十五条规定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重大意义。本文试通过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法律确立过程及内容,逐渐探究该制度的意义及存在的困境和提出解决困境的良好方法和设想。  相似文献   

9.
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通过,及时回应了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工作的迫切需求,吸收了近年来未成年人保护发展成果和司法实践经验,并对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作出明确规定,赋予了检察机关更重要的职责。检察机关应以这两部法律施行为契机,更好地承担起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主导责任,履行监督促进这两部法律落实的法定义务,推动未成年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顾布以来,我国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状况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但是未成年人的权益并未完全得到保障,以各种方式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现象仍大量存在.本文从未成年人权益维护的含义着手,在对国外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经验论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存在的法律问题,并提出了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数量越来越多,情节越来越恶劣,已日益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矫正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最高人民法院在2006年初公布了《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称《解释》)。  相似文献   

12.
合适成年人参与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 "合适成年"一词源于英国<1984年警察与刑事证据法>,即警察在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或精神错乱、精神障碍犯罪嫌疑人时,必须有合适的成年人到场.在我国,基于司法实践的现实需要,并在域外相关经验的影响下,个别地区自21世纪初开始探索合适成年人参与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法国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关注较早.1945年颁布《关于少年犯罪的法令》以来,以未成年人保护、教育为基础建立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逐渐完善.为保障未成年人的权利,法律不仅设立了专门的审判机构,还规定了相当细致的对未成年犯罪人可采取的教育措施、处分与刑罚.  相似文献   

14.
曾新华 《法学杂志》2012,33(6):77-81
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适用对象除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未成年犯外,未成年人相对不起诉和附条件不起诉记录封存也应参照适用,而且,从长远来看,应适用于所有未成年人;在法律效力上应严格限定但书中"国家规定"的范围,并协调与其他相关法律的关系;适用主体除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和未成年犯管教所外,还包括知晓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有关机关、单位以及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和其他知晓其犯罪记录的个人。为充分发挥该制度的重要价值,应当将其"升级"为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消灭制度。  相似文献   

15.
未成年人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社会问题,有人将它与环境污染、贩毒吸毒并列为"三大社会公害"。未成年人犯罪是诸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想更有效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就应在法律保障的前提下,在净化各方面环境的同时,充分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及心理特征,从中总结归纳出具有普遍规律性的特质,消除其不良心理,从"心"防起,以促进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专项矫治和防范,构建科学有效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媒体以蓬勃的生机力迅速以多种形式发展起来,它以其多样性、快速性、互动性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未成年人犯罪早已成为了社会关心的焦点,但是新媒体的出现,又使对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保护陷入了更加困难的境地.我国目前对这方面的法律规定还很不健全,这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是十分不利的.所以将从加强对互联网新闻发布主体的管理,完善在新闻发言人制度中关于未成年人犯罪报道的规定,明确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报道的限制等方面,对我国新媒体下来成年人犯罪报道的法律规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修正后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刑事诉讼法》以11个条文的形式专章规定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该特别程序中西并蓄,体现了鲜明的恢复性司法理念,彰显了宽容、救赎、慎刑恤罚等诸多良法价值。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特殊群体的犯罪,在定罪量刑及犯罪预防等方面都有别于成年人犯罪,如何有效遏制、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全社会尤其是司法机关的重大课题。本文立足检察工作实际,对检察机关如何充分行使检察职能治理未成年人犯罪作探析,以期对构建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工作体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王瑞 《法制与社会》2013,(15):265-266
未成年人犯罪能否适用无期徒刑这个问题可谓是是老生常谈,但是刑事司法界和理论界的观点也是众说纷纭,仁者见智.从表面看这个问题仅仅是一个量刑问题,但是从本质上讲这个问题涉及我国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原则,涉及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相关法律与国际的接轨,涉及我国未来刑罚适用的发展方向.本文试从一个新的角度——刑法解释学来探究未成年人犯罪能否适用无期徒刑.  相似文献   

19.
《中国律师》2013,(8):87-89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一些严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中央领导同志对此高度关注,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结合当前我国未成年人权益保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水平亟待提高的状况,中央综治办、共青团中央、中国法学会决定以"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法治保障"为主题,举办大型系列活动以促进我国未成年人法律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推动有关部门和责任主体全面严格落实法律义务,宣传未成年人法律制度,引  相似文献   

20.
顾名恩义,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岁未满18岁的人犯罪,对未成年犯罪案件,一般应由少年法庭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199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99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又制定和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海南省也制定一些配套性的地方性法规,规定了对未成年人予以特殊的保护。为了正确审理未成年犯罪案件,最高人民法院于2005年12月下发了《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最高院司法解释),为我们正确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提供法律依据。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审判工作方面,各级法院都有很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昌江法院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不仅仅是个法律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造成未成人犯罪的诱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家庭的原因,也有社会方面原因和其本人的原因。因此,客观上要求我们在审判工作中,要了解此类案件的共性问题,又要区分它们之间存在的个性问题,区分不同的案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运用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及时、准确地审理各类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做好审前、审中、审后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从而真正做到“教育、感化,挽救”失足的未成年人,使他们成为社会新人。下面我就多年来在基层从事这方面的审判方面的工作经验,结合昌江的实际,谈谈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