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王恒彦老人今年79岁,是邓州市"编外雷锋团"战士、穰东镇人大代表、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他与全国人民学习的好榜样雷锋同志同年入伍。1958年,王恒彦因公负伤后复员回到家乡,开始了持久而又漫长的践行雷锋精神的人生之路。王恒彦虽然终身未娶,但儿孙满堂。几十年来,他先后收养了17个孩子。这些孩子中,有的是孤儿,有的被父母遗弃,有的有残疾,  相似文献   

2.
这并不是一个凭空杜撰的话题,而是当前又一个学习雷锋精神的高潮掀起后与另一个时髦的名词“职工下岗”经新闻的结合而产生的思考。《雷锋战友下岗后》(见1998年3月8日(经济日报行版)一文报道:河南邓州市有560名曾“和雷锋一起Xi作、学习、生活,耳闻目睹雷锋先进事迹”的“雷锋战友”,陆续退伍后“处处事事以战友雷锋为榜样,传播实践雷锋精神”,被人们誉为“编外雷锋团”。在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也经历了下岗、失业。再就业,在考验面前,他们不失军人本色,无愧于“雷锋战友”这一称号。乍一看文,的确应理解为…  相似文献   

3.
邓州市有560名老战士曾与雷锋在一个团服役,后来,这些雷锋生前的战友相继转业、退伍回到家乡。返乡后,他们始终把“雷锋战友”这个光荣称号铭刻心间。1989年,邓州市雷锋生前战友成立了“学雷锋指导委员会”,各乡、村也相继成立了以雷锋战友为组长的“学雷锋指导小组”和  相似文献   

4.
《政策》2009,(7):59-60
邓州市是河南省南阳市所辖的县级市,人口150多万。近年来,邓州市委着眼于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探索推行“4+2”工作法,即所有村级重大事项,都通过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的“四会”程序进行决策,  相似文献   

5.
邓州有个“编外雷锋团”。多年来,他们以雷锋为榜样,像雷锋那样干事,像雷锋那样做人,大力弘扬雷锋精神,躬身实践“三个代表”,就为新时期两个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6.
“竭尽全力办好代表议案,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2008年11月20日,在邓州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上,市长刘树华汇报议案办理情况时态度诚恳。  相似文献   

7.
眼下,当很多城市正为“民工荒”而焦虑之时,不少农村地区也正面临着“争地风”的考验,近来,记者 湖北,江西,山东,河南等农业大省调研时发现,随着中央“一号文件”,“三补一免”等支农政策的逐步落实,大批农民工陆续返乡要田,由此引发的各种土地纠纷大幅上升,河南省邓州市市委书记刘朝瑞认为:“土地承包纠纷,已成为现阶段农村第一大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8.
袁浩 《前进》2010,(4):56-56
今年第1期《求是》杂志刊载了河南省邓州市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从体制机制上破解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动改革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的典型做法。“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四议”指的是:一是村党支部会提议。对村内重大事项,村党支部在广泛听取意见、认真调查论证的基础上,集体研究提出初步意见和方案.  相似文献   

9.
孙中林 《人大建设》2013,(12):26-27
“市交通运输局:满意28票、基本满意2票;市电业局:满意23票、基本满意6票、不满意1票;市文广新局:满意29票、基本满意1票。”2013年10月31日,在邓州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室,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国战宣布了工作评议投票结果,掌声随之响起。  相似文献   

10.
刘隽 《两岸关系》2010,(10):55-55
10月16日,阿里山邹族南阳探亲之旅活动在河南省邓州市拉开帷幕,有着“台湾村”之称的邓州市张村镇上营村迎来了海峡对岸的同宗亲人。  相似文献   

11.
邓州“台湾村”发现一部高山族家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凝公  涂重航 《台声》2003,(3):46-47
《台声》杂志2000年第12期发表《邓州有个台湾村》一文以后,一些新闻媒体纷纷派记者前往采访,一些学术团体专家学者也前往走访调研等。河南省邓州市张村镇的庙沟河畔,有一座著名的“台湾村”。该村陈氏家族的始祖依那思罗,系台湾高山族人,于300多年前自台湾到此屯垦定居,发展繁衍至今,已13代,42户,200余口人。尽管他们仍保留着部分台湾嘉义县阿里山土番(今高山族曹族)的生活习俗,但因始祖的墓碑、祠堂早年被毁,缺乏实物和文字根据,仅限于口头传说。2002年10月14日,邓州市派员赴郑州向参加河洛文化会…  相似文献   

12.
2007年4月,在邓州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人大代表向大会提议案、建议333件。大会主席团审议后。决定把“加快邓州市职业教育步伐”、“制止城区乱批乱建”、“尽快规划建设湍河风景带”、”对网吧、游戏厅清理整顿”和“设立红绿灯,架起行人交通安全保护伞”等5件议案定为重点议案。  相似文献   

13.
活水循环,水清岸绿。这是河南省邓州市内、外城河呈现出的崭新面貌。  相似文献   

14.
“4+2”工作法源于河南省邓州市近年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创新实践,其具体内涵是:所有村级重大事项和与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必须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决策实施。“四议”,即党支部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两公开”,即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  相似文献   

15.
感谢信     
“八一”建军节前夕,《中国保安》杂志社收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65639部队政治处寄来的一份特别的礼物,他们代表沈阳军区雷锋团的全体官兵给本刊写来的一封感谢信,感谢杂志社多年来无偿地为雷锋团赠阅杂志,并提供了真诚的帮助。为了加深社会各界对保安工作的理解,提升刊物的社会影响力,《中国保安》一直非常注重加强与社会各界的交流与沟通,逐渐扩大各阶层的读者群。杂志社通过无偿赠送《中国保安》、加强联络沟通的方式,几年来一直与沈阳军区雷锋团的官兵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编辑们在与部队官兵们的交流中,也深感雷锋精神在雷锋团已经发扬光…  相似文献   

16.
“六山障列,七水环流,舟车会通,地称‘陆海’。”邓州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山海经》、《史记》等对邓州均有记载。这里是邓姓发源地、医圣张仲景故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祖籍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市、国家粮食核心主产区、中原速生杨树生产加工基地市。邓州市还因各行业人员多年坚持学习雷锋活动,享有“中国第一雷锋城”的美誉。  相似文献   

17.
1991年以来,河南省邓州市妇联,乐当月下老人,热心为现役军人牵“红线”,先后给1600多位邓州籍官兵介绍了对象,其中1463人已喜结良缘。5年前,一位超期服役的邓州籍战士给家乡妇联来信倾诉了自己失恋的烦恼。市妇联同志当即回函劝导他,“失恋莫失志”。随后不久,这位战士便在妇联帮助下和一位才貌俱佳的女教师确立了恋爱关系,并在当年荣立三等功。这件事使妇联的同志想到,在姑娘们谈对象“七十年代找子弟兵、八十年代我大学生、九十年代找‘生意精”咱风气下,为国戍边的军人,遇到了择偶难的问题,妇联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架“鹊桥…  相似文献   

18.
邓州市张村镇发挥人大代表“工作置身一线,与群众打成一片,和百姓天天见面”的优势。在信访工作中,人大代表当好“宣传员、信息员、监督员、调解员”,破解了农村信访难题,维护了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9.
2003年元月,河南省邓州市人大常委会信访接待室门前响起了一阵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一对夫妇抬着上写“依法监督,维护公正”的镜匾,赠送给市人大常委会。  相似文献   

20.
单纯刚  任芳 《中国人大》2010,(19):36-37
“各级公务人员要做骑自行车上下班的榜样,恢复我国以自行车代步的优良传统,从而形成国人骑自行车出行的良好氛围。”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邓州市中医院院长唐祖宣建议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