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独立董事制度是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重要部分,其产生于美国,后被世界各国引入,2001年我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也正式开始构建我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因为我国引入独立董事制度以来其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针对这种情形在分析该制度在我国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独立董事与股东利益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妍  赵亚杰 《行政与法》2002,1(3):56-59
证监会已经明确规定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建立独立董事制度。但是,起源于英美国家的独立董事制度有其自身的制度背景,这一背景我国并不存在。我国引进独立董事制度所要解决的问题与英美国家也有所不同,因此,中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应如何建立,独立董事应代表谁的利益,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独立董事制度起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我国于2001年在上市公司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本文结合中国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现实情形,通过分析独立董事制度的缺陷,提出我国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证监会颁布的《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为基础,结合美国独立董事制度的规定,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缺陷。并以最大限度的保证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为目的,就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独立董事制度是一种源于英美法系国家的公司治理和监控机制,自2001年被引入我国后,就一直成为我国公司制度改革讨论的焦点。在我国双层制公司治理结构下,该制度的引入有利于解决上市公司的内部人控制现象,更有效地保护了中小股东的利益。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完善.本文从独立董事的起源发展出发,通过对因股权、出身、薪酬等引起的独立董事不独立现状的分析,探讨了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独立董事制度在国外不断推行,发挥着他特有的作用,虽然我国《公司法》也确立了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但该制度能否在我国有效运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本文从独立董事的现状入手,分析我国的独立董事的制度内涵。  相似文献   

7.
独立董事制度是英美国家公司法中的一项制度,我国上市公司引入独立董事制度与我国固有的监事会制度存在冲突。处理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制度的协调问题必须对独立董事的职能和监事会的职能进行合理定位。  相似文献   

8.
张伟 《行政与法》2010,(2):126-128,F0003
独立董事制度在中国的适用目前仍然充满争议。本文从我国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入手,充分论证了独立董事制度是解决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中存在的根拳问题应选择的改革路径。参照国外的经验和模式,对独立董事制度的定义、功能以及任免机制等均作了阐述和分析.并对现有独立董事制度的改进提出了改进建议,以期对符合中国国情的独立量事法律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独立董事制度是英美法系国家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重要内容,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被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普遍吸收和采纳,现在已经成为解决公司“内部人”控制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总的来说,独立董事制度对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其本身还不是一项十分成熟的制度,加上在我国本土化的时间并不长,理论和实践都处于探索的阶段,存在独立董事缺乏独立性、与监事会职权存在冲突等问题,仍要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美国首创了独立董事制度,此后英美法系国家积极倡导并实践推行了独立董事法律制度。由于我国在公司治理中"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等突出问题的存在,移植和实行独立董事法律制度,对于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独立董事制度是一种源于英美法系国家的公司治理和监控机制。在我国双层制公司治理结构下,该制度的引入有利于解决上市公司的"内部人控制"现象,更有效地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独立性是独立董事的根本特性,也是其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法律问题需进一步完善。本文从独立董事的起源发展,阐述了我国引用独立董事的必要,既分析了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独立董事制度作为现在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不可或缺的,它的存在可以调和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保护中小股东利益。但目前我国独立董事制度表现出了诸多问题,如独立性较差,信息不对称,选聘机制不健全等。所以在立足于我国国情的情况下,对今后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批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谭郑霄 《时代法学》2005,3(6):61-67
自2001年8月中国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公布以来,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但是,从该制度运行几年来的实际效果看,并没有实现中国证券监管机构的初衷。我国上市公司不具备与独立董事制度相适应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公司股权结构,而且独立董事难以实现真正的独立性以及独立董事制度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难以真正发挥作用是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未能产生预期效果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吴楠 《法制与社会》2014,(13):35-36
我国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引入独立董事,发挥独立董事的制衡和监督作用,对健全董事会功能,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确保董事会考虑所有股东利益,减少内部人控制和大股东操纵,有效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具体手段或辅助措施,独立董事的引入是对完善公司监督机制的有益尝试。现阶段的独立董事制度尚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而有益的努力和尝试会促进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沿着良性轨道发展,这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独立董事制度研究——对独立董事制度“本土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公司法对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作出强制性规定。本文研究独立董事制度的价值,如对公司权力的制衡,保证科学决策等价值入手,分析了该制度的内在缺陷。基于独立董事制度和我国的监事会制度之间在功能和地位上存在的冲突,主张应当对二者的职能进行细分,独立董事以业务监督和妥当性监督为主,同时允许一定程度职能的交叉。最后,对如何完善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独立董事与一般董事之间是否应当承担不同程度的责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对于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十分必要,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在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制约我国独立董事发挥其作用的主要原因是独立董事独立性的缺失。通过分析我国目前独立董事制度的现状,指出独立董事独立性缺失的主要原因,提出相应的独立性保障措施,以促进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更好地促进其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7.
非公平性重大关联交易能够对上市公司造成巨大的危害,独立董事对上市公司重大关联交易进行审查是预防和控制非公平性重大关联交易的重要手段.我国现行独立董事重大关联交易审查制度存在独立董事提名受大股东控制,独立董事难以对已执行的重大关联交易提起监督等缺陷.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现有独立董事法规以及其他国家对于独立董事在重大关联交易中的规定,对独立董事重大关联交易制度提出了完善建议,建议从赋予审计委员会关联交易审查权、加强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和专业性、由提名委员会负责独立董事的推举工作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8.
陈静 《政法学刊》2005,22(1):93-95
2001年8月16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标志着独立董事制度在中国上市公司中开始全面铺开《指导意见》开宗明义地指出,建立独立董事制度,是为了"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促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然而,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推行在理论和我国现实中,在可行性和可能性的严密分析之下,还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9.
由于监事会制度的长期失灵,人们开始把目光转向英美的独立董事制度。随着2001年证监会《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的颁布,我国上市公司陆续按照规定设立了独立董事制度,从而造成了目前独立董事制度和监事会制度并存的现状。一时间,众说纷纭。独立董事制度全面引进的六年来,中国上市公司现状依旧,股市依然低迷,并没有给人们带来当初预期的美好未来。中国上市公司监督机制往何处去?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提高的希望又在何方?人们依然迷茫。  相似文献   

20.
法律移植与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勇 《行政与法》2009,(3):123-126
本文从法律移植的角度探讨了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所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的路径.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依赖于制度总体设计的优化、培育适合的社会结构、引进配套制度、注重制度的精神核心以及制度的本土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