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青少年犯罪社区预防与社区矫正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少年犯罪作为全球性的问题一直广受关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当前司法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社区预防与矫正制度的确立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本文从研究这一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入手,具体阐述如何进一步确立适合我国青少年犯罪社区预防与社区矫正制度。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减少和遏制青少年犯罪是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青少年犯罪应从以下几方面预防:一是家庭预防,二是学校预防,三是社会预防。预防青少年犯罪,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笔者在司法实践中接触到大量青少年犯罪的案例,从中探索青少年犯罪的成因以及如何减少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发生,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舒通 《公安研究》2014,(11):27-30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给青少年成长提供了物质基础,客观上带来一些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因素。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当前一个相对突出的社会问题。从青少年犯罪的现状特点,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从中寻找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对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推动和谐社会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青少年犯罪与亚文化关系的剖析,阐述了亚文化对青少年犯罪的作用,指出亚文化是青少年犯罪的诱因和温床,是青少年犯罪的传感器,亚文化决定着当今中国社会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并由此提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6.
针对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本文就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进行了理性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预防建议,以期能对减少青少年犯罪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无业青少年与其他就业状态的青少年相比,在犯罪方面有其特殊性,按照中介因子震动效应的观点,无业青少年犯罪是青少年无业的这种社会状态在该群体的内在犯罪易感质与相应的社会环境的互动中发生震动的消极效应的体现.因此,预防无业青少年犯罪的核心就是减少和避免在这种震动中出现青少年趋近犯罪的效应.  相似文献   

8.
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石河子市人大常委会近日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对市法院青少年维权工作进行视察,提出许多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犯罪问题作为一个引起多方关注的社会现象和较为复杂的法律现象,历来受到全社会的普遍重视,如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许多法律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及社会学者等各界人士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一个关系到国家长远发展的根本问题。从我国的司法实践看,从八十年代开始,青少年犯罪的比例开始有所下降,并形成数量、比例逐渐趋于稳定的状态。作为—种社会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不同时期的青少年犯罪也会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规律,总结研究这些新特点和规律,对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拟从近三年鞍山地区某基层法院审结并生效的青少年犯罪案件入手,对18周岁以下青少年犯罪案件进行分析,归纳出当前新形势下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处理该类案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犯罪问题日显严峻,预防控制青少年犯罪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除原有的预防措施之外,还应针对青少年生活的社区特点,重视社区在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中的作用,加强社区建设,构建青少年犯罪社区多层次预防机制。  相似文献   

11.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性、人生理想的启蒙教育所,父母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一道强有力的防线,也是造就人才的摇篮。因此,家庭对教育子女上的特殊功能是任何其它教育所不能替代的。预防青少年犯罪,要从父母自身做起,从家庭教育做起。  相似文献   

12.
要了解日本青少年犯罪的动向,首先要了解日本青少年犯罪的社会背景。要正确地分析日本青少年犯罪的现象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从量的观点上观察少年犯的动向;二是从质的观点上对少年犯的资质、家庭关系的变化和安置困难等进行观察。同时还要分析日本市民对青少年犯罪的认识;分析对青少年犯罪的报告和青少年所处的社会背景才能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日本青少年犯罪的动向。  相似文献   

13.
家庭与青少年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违法犯罪,是当今各国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庭的负面影响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直接和重要原因。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家庭负面影响,主要包括不良的家庭环境和不当的家庭教育两大方面。要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必须首先从家庭做起。要强化家庭的教育职能,提高家长的素质,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更新教育观念,讲究教育方法,做到德智并举。  相似文献   

14.
目前,青少年犯罪率越来越高,低龄化的态势更让人担忧。对青少年犯罪进行社区矫正,是刑罚执行制度发展的一个趋势。在我国,罪行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的青少年犯罪人被确定为社区矫正的重点对象之一。本文通过对我国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的现状分析,发现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非刑事化、非监禁化和轻刑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对未成年犯处置的主流手段。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犯罪非刑罚处置立法和未成年人犯罪非刑罚处置社区矫正机构,科学设置未成年人犯罪非刑罚处置社区矫正项目,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未成年人犯罪非刑罚处置制度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犯罪预防问题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更是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所致。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途径应从家庭预防、学校预防、社会预防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犯罪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不容忽视的严峻的社会问题,预防青少年犯罪已成为我们社会各部门、学校及家庭必须研究、认识和解决的课题。本文对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进行分析,并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未成年人失足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给国家、社会、家庭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未成年人思想观念的误区和困境是造成其失足的重要因素。可借鉴域外国家思想观念培育方面的做法,以儒家伦理思想为基,推进法治引导,筑造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网络,强化暂住、流动人口管理,依法惩戒未成年人犯罪,建构针对失足未成年人特殊群体思想观念教育的长效机制,更好地适应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