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英 《法制与社会》2011,(8):185-186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化的发展,社区的概念以及社区工作的重要性愈来愈明显,法律进社区"是新形势下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强化城市社区普法依法治理的一项新举措。它是创建民主法治社区,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基础工作,是关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创建和谐社区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城市法治建设在不断深化,基层"创建"的路径既有创新也很务实,为依法治国方略的地方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一、基础与前提:"创建"方法的思考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方略后,上海市一些基层单位就开始了依法治市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3.
蔡羽  秦莹 《法制与社会》2011,(9):163-164
在我国的执法领域,行政执法是重中之重,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里明确要求行政执法要"知行统一"。在"以权压法"、"以言代法"问题日益突出的当今,执政者需要转变执法观念,践行"知行统一"观,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还应从制度建设、决策、依法行政、官民纠纷的解决等四个方面量化行政执法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4.
胡传宏 《法制与社会》2011,(29):198-199
连云港市连云区高度重视基层法治文化建设,注重公民法治观念的培养,大胆创新法治文化管理机制,从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拓展,使法治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深入基层,深入人心,取得了显著成效,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法冶文化建设之路,进一步提升了基层法治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5.
《中国司法》2013,(11):F0002-F0002
法治大讲堂是成都市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创建全国法治城市、推进法治成都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实现途径。2012年以来,成都市组织各级各部门,深入城乡基层广泛开展法制宣讲,有力提升了干部群众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为成都市科学发展、有序发展、文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民调测评显示,94.5%的群众对法制宣传教育状况表示满意,95%的群众首选法律途径解决矛盾纠纷。突出品牌效应,在构建多级多层平台中推进法治大讲堂。一是打造"金沙讲坛·法治大讲堂",邀请知名法学专家,围绕法治理论和实践热点面向社会开讲;二是打造"法治大讲堂·少城讲堂",邀请法律实务骨干,面向机关干部、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开讲:三是打造网上法治大讲堂,  相似文献   

6.
李长山 《中国司法》2012,(12):29-31
从2008年起,江苏省司法厅借助文化强省的大势,按照江苏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拉开了法治文化建设的大幕。五年的探索与实践,江苏法治文化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经成为全国法制宣传工作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具有江苏特色的品牌。如何在更高的起点上推动江苏的法治文化建设,是"六五"普法期间法制宣传工作的重要课题,更是深化法治江苏建设的重要任务。本文拟从实务工作者的视角,立足江苏法治文化的实践,对法治文化建设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7.
张文婷 《法制与社会》2010,(30):233-234
党政领导干部处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各个层次的重要岗位,在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他们对法律的态度直接影响到民众对法治建设的信心和决心。在日趋走向法治化的过程中,党政领导,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的法律知识、法治观念和依法行政的理念必须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相适。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是"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任务之一,也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顺义重点新城的现实需要,在农村工作新形势下,增强农村基层干部的法治观念、提升农村基层干部的法律素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卢芳霞 《法治研究》2016,(6):108-115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央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并强调“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这给全国基层法治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法治浙江”是“法治中国”在基层的“领头羊”,十年来一直引领着全国基层法治建设.通过对“法治浙江”的研究,总结其十年基层法治建设取得的经验与成效,剖析其当前基层法治建设出现的短板与瓶颈,研究其今后基层法治建设的发展与走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在“类立法”建设、机构建设、队伍建设、载体建设和评估体系建设方面加大改革与创新,对全国基层有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量化法治是指将社会学、统计学的研究方法融入到法学研究当中,用量化的数据来来衡量一国或地区的法治化水平。量化法治不仅在法学研究方法上是一项重大创新,同时对法治的实践也有重要意义。量化法治这一课题在国内外都已经有过一些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我国的量化法治虽有了一些尝试,但总体仍处于探索阶段,其中的很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总结和研究我国量化法治实践当中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今后法治指标体系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金刚 《法制与社会》2011,(23):146-147
党十七大报告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写入党的纲领性文件,是党的十五大在提出"依法治国"之后,民主法治建设领域的具有战略号召力的新概念。弘扬法治精神的提出和践行,意味着法治文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弘扬法治精神,树立法治理念,将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法治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同时也给建设和谐社会新时期的法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新目标。  相似文献   

11.
《政府法制》2010,(22):10-11
一、"法治国家"目标实现的前提是建成"法治政府""法治国家"目标的提出,意味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通过制度建设逐步认识到,必须改变原先主要依靠政策和领导人意见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方式,而走依法治国的道路。这是党的领导方式的转变。它合乎逻辑地推导出了"法治国家"目标实现的前提:建成"法治政府"。  相似文献   

12.
法治是现代文明国家的选择。法治,既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共同文明成果,又是一个国家在特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下依据法治规律所创建的现代治国模式。中国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在"依法治国"目标的引领下,准确把握并努力创造推动中国法治建设的动力体系,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法治道路,对卓有成效地推进中国法治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司法》2020,(4):F0003-F0003
《司法所工作》杂志是司法部主管、法律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中国司法杂志社承办,立足司法所工作,面向基层司法行政系统,服务基层法治建设的综合实务类刊物。《司法所工作》杂志定位为:立足司法所工作,面向基层司法行政系统,服务基层法治建设。办刊宗旨为:宣传先进模范、交流业务经验、传播工作品牌、探索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4.
对基层检察院工作开展绩效量化考核,逐步探索建立科学的基层检察院考核评价模式和指标体系,是2006年高检院检察政治工作要点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于基层院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我市检察机关围绕基层院建设纲要的要求.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对基层检察院初步实施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与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着内在的契合与价值的统一。加快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关键点也在基层。建设基层法治政府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6.
创建"民主法治村(社区)"是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具体实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是增强基层政权和自治组织凝聚力的重要手段,是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成都市扎实有序地开展了"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存在发展不平衡、制度欠完善、创建经费不足等问题。因此,需要不断深化创建工作,以进一步夯实"法治成都"的根基。  相似文献   

17.
从"权力"与"权利"之间的关系来看法治演进的轨迹,法治建设主要有三个阶段:"以权力制约权利"的法治阶段、"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法治阶段、"以权利制约权力"的法治阶段。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人民享有广泛的、真实的民主,法治建设适宜"以权利制约权力",以实现人民监督政府与政府服务人民的有机统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法治建设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着诸多不足,而推进法治建设的步伐,必须营造法治变革所需要的友好型环境。  相似文献   

18.
法治协理员制度是推进基层法治建设,提升决策的公正性和高效性,拓展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纠纷的新渠道,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优化基层法治建设的途径,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9.
基层检察院管理机制建设,是基层检察院建设步人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院在业务建设、队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中,探索实行了目标量化管理的模式,推动了“三位一体”长效机制建设,促进了各项工作和干警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郝云玲 《法制与社会》2011,(10):140-141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政治纲领,也是中国实现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宏伟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中国需要"法治"。本文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分析了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背景、内涵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