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一、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解析 进入21世纪,一系列困扰人类的世界性问题频繁出现,这些问题最终可以归结为两类:环境问题和贫困问题.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必须把这些问题纳入自己的视野中.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全新发展战略。追求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观的一个伟大变革。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ZI世纪议程》,确定了世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1994年,我国政府制定《中国ZI世纪议程》,表明中国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选择。1995年,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的讲话中强调:“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1996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江…  相似文献   

3.
目前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讨论已经很多了,然而笔者认为,无论是对可持续发展的深入理解还是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实施,如果仅从经济持续增长的意义上去认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上升到发展观的高度。实际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有着根本的区别,是人类发展观的一场革命。因此,只有从全新视角和整体思维的高度即可持续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人类的发展,才能够更自觉、更坚定、更深入地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本文就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的根本区别以及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特征问…  相似文献   

4.
对中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徐贵恒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理论和战略,它的提出和普及可以说是人类发展观的一次重大飞跃。今天,当国际社会从不同的视野与领域研究可持续发展的时候,我们应如何更好地研究与实施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呢?我认为,有一个值得探索的重大...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为即将进入21世纪设计的一条发展道路,是经济社会与人口、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新的发展观.其基本含义是“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构成威胁的发展”.新发展观的成熟,以1992年6月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21世纪议程》为标志,它充分体现了当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提出了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方案,是全球性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性文件.新发展观具有两个鲜明的特征,一是发展的可持续性,即发展对现代人和未来人需要的持续满足,达到现代与未来人类利益的统一;二是发展的协调性,即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限定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追求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人口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发展观的新突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伟大创举。它蕴含着多层的价值体系、深刻的哲学理念和丰厚的人文底蕴,并彰显出生产力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观、全面协调的社会发展观以及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社会发展观。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部关于中国国情的书,是一部关于中国新发展观的书。这种新的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就是中国第二代发展战略——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战略。主要篇目:导言、增长与稳定、科技与发展、地区与发展、环境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马玲 《理论学刊》2003,(4):117-118
可持续发展作为划时代的崭新的发展观 ,需要我们走一条全新的社会发展道路。这种发展观和发展道路与我们曾经确信的观念和走过的道路不同。要坚持这种全新的发展观和发展道路 ,建立一个支持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是关键。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制度要求江泽民同志指出 :“所谓可持续发展 ,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 ,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 ,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可见 ,可持续发展不仅要考虑当代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而且要考虑后代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如果只有短期的考虑 ,而无长期的打算 ,或者说短期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发展战略的选择,是每一个时代人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发展观也具有不同的内涵。当前,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被世界各国日益广泛认同。文章立足于新发展观,论述了新发展观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以及如何构建适应新发展观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机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虽然"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发展观明确提出于当代,但在我国,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却是源远流长的,朴素的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也是由来已久的。古代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实践,对我们今天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有其生态文明意义,它要求当下中国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合理关系,实现"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据此,它实现了对中国传统"天人合一"发展观与西方传统"天人二分"发展观的双重超越。这具体表现为:对于中国传统发展观而言,科学发展观用"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超越了"天人合一"发展观的"自然中心主义";对于西方传统发展观而言,科学发展观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超越了"天人二分"发展观的"人类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战略近几年在社会发展理论研究中越来越得到广大学者的认同,也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的极大关注,已成为普遍认可的、世界性发展战略的趋势。《中国21世纪议程》白皮书明确指出,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在21世纪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这表明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我国人民的一项规范性的行动和政策指导。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正在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同样要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自己的战略目标。一、民主政治建设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发展质量,使当代人彼此之间及其同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60年的历史就是一部发展史,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发展观的变迁史。从毛泽东人民发展观到邓小平同志的“发展是硬道理”和“两个文明”协调发展观的提出,再到江泽民的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和可持续发展观以及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的正式提出。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发展观沿着单纯强调经济增长到重视社会发展,继而关注到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直至提倡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不断演进和深化过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  相似文献   

14.
发展观是关系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当代国外发展观先后经历了"发展就是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建立在经济增长基础上的社会多维变革的发展观"、"基本需求论"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和"整体的、综合的、内生的发展"的发展观等。研究当代国外发展观的发展演变和基本特点,对于我们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追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顾绍梅 《学习论坛》2004,20(8):60-62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它包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这一核心鲜明地体现了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内在追求。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梅福林 《求实》2001,(8):57-59
从传统农业发展观向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观的转变 ,是人类经济发展思想的一次重大飞跃。在实现这一重大飞跃过程中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自然发展观、人口生育观、利益观和经营观等方面的特殊性障碍。本文在分析这些障碍性因素的基础上 ,提出了我国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一、发展观的演变过程发展最初的概念是代表一种自然而然的生命演变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展一词作为经济增长的代名词得到普遍使用。21世纪的今天,发展的概念已具有更深刻、更广泛的内涵。追根溯源,发展观的转变与深化,则是生产力在人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始终存在着人与自然的根本关系或主要矛盾。而围绕这一根本关系,又产生了中国的从天人一体到科学发展观、西方的从人是万物之灵到可持续发展的两种发展观,实质上,当代中西两种发展观是殊途同归的。展望人类发展的未来,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观必然是人类的共同选择和伟大旗帜,人类如果背离这条发展之路,就必然会面临毁灭自身的危险。  相似文献   

19.
政治发展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方面.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不仅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规划了一幅美妙的蓝图,而且对新时期中国的政治发展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探讨邓小平的政治发展观,对推进21世纪我国政治文明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地位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一世纪行将到来的今天,如何实现社会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并正在努力探索的问题.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社会各项事业也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相对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的滞后现象日益突出起来,“协调”问题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迫切田要解决的问题.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把社会全面发展放在重要战略地位,实现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六中全会又把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作为我们党需要解决的历史性课题,其意义是深远的.笔者认为,中国社会的协调发展问题,应该放到世界整体发展的大背景下加以思考,从发展观的高度加以思考.不同的发展观就会有不同的发展战略,就会有不同的发展实践.要实现社会的协调发展,首先要摒弃传统的发展观,确立符合中国发展需要的新发展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