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国时期,曾出现对西南少数民族调查的热潮。民国政府自上而下对贵州少数民族进行了8次调查,对民族名称、分布地区、人口数目、教育情况、生活习惯、语言文字、宗教、民族源流及土司情况等都做了调查,它是民国时期贵州少数民族情况的真实记录与反映。同时,贵州“民俗研究会”和“边胞文化研究会”等机构,也对贵州少数民族开展过调查。本文根据有关档案史料,就民国政府对贵州少数民族调查的情况及成果做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书讯     
我所编著的《贵州少数民族》一书已由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这本20万字的书,以较新的资料和数据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苗、布依、侗、彝、水等15个世居贵州的少数民族的人口、服饰、建筑、婚丧、图腾崇拜等历史、经济、文化特征。书中还附有彩色的《贵州民族分布  相似文献   

3.
贵州少数民族在历史上分布甚广。从民族来源和迁徒过程来说,牵涉的范围更大。北至黄河长江流域;南至两广;西北至陕西、甘肃,西南与云南关系至为密切。我们对研究贵州各个少数民族的来源、迁徙,历代分布,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以及阶级情况,应当作全面的搜集整理,然后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贵州少数民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他们  相似文献   

4.
贵州位于云贵高原斜坡地带,是典型山区。贵州是个多民族聚居省,少数民族人口八百余万,分布在五十二个边远穷县,社会发展极不平衡;贵州交通闭塞,原生资源丰富;其边线距南海防城仅三百六十公里,属浅海内陆,又具有开放可能性。这些基本情况,决定了贵州民族经济长期的封闭性、落后性,同时也赋予了贵州民族经济发展的优厚条件。  相似文献   

5.
同全国相比,贵州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下;同全省相比,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下。要振兴贵州经济,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必需造成主观和客观条件,其中人才开发,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少数民族干部土生土长,不仅懂得本民族的风俗习惯,与群众联系密切,而且心理相通,理解民族的要求和愿望。所以,振兴民族经济,必需培养和造就一支宏大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本文仅就这个问题谈点个人认识,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6.
文化教育落后的民族,不能设想会有繁荣发展的民族经济,因此,振兴民族经济,必须发展民族教育事业。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贵州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偏僻贫瘠、交通闭塞的边远山区,社会经济长期处于落后状态。解放后,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发展十分缓  相似文献   

7.
贵州民俗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贵州广大的少数民族地区分布着独特的喀斯特地质地貌、原生的自然环境和蕴藏着古朴、神秘的民族文化,成为反贫困的重要资源和物质依托,本文通过对贵州民俗文化旅游与反贫困SWOT模式分析,提出发展民俗文化旅游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8.
贵州少数民族妇女的社会状况如何?存在什么问题?她与贵州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内在联系?如何解决贵州的少数民族妇女问题?这是摆在贵州社会研究工作者面前较为迫切的课题。为配合1995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四届国际妇女代表大会,贵州省民族研究所、贵州省民族研究学会于相94年们月四、明日两天,在贵阳召开了“贵州少数民族妇女问题学术研讨会”,对贵州的少数民族妇女诸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省人大、省政协、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省委讲师团、省妇联、民盟贵州省委妇委会、省民委等24个政府、社科研究、新闻、出版单位的明多名…  相似文献   

9.
贵州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多姿多彩,发展潜力巨大。根据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导入、诠释了民族文化元素、民族文化单元、民族文化体三个概念及其关系,并从这三个方面论述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认为贵州多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必须三者兼顾,三管齐下,共同推进。  相似文献   

10.
民族文化旅游与贵州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贵州民族地区有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贵州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具有重要意义,它符合现代旅游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贵州民族地区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提高了少数民族的素质,推动了贵州民族地区经济地区发展。贵州民族文化旅游业面临非常好的发展机遇。贵州民族文化旅游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不少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国民经济离开了少数民族经济是不行的。贵州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内陆山区省份,少数民族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少数民族经济的特点,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基本原因,探讨主要对策,是兴黔致富,开发贵州,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需要,也是建设大西南,振兴中华,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需要。 “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少数民族经济特点是什么?”早在建国初期,毛泽东同志就向我们提出了这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三十多年来,经过广大  相似文献   

12.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根据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全省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26%。近三年来,随着党的民族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和各项民族工作的进展,少数民族人口在全省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目前,我省已建有三个自治州、七个自治县,加上少数民族较多的其他一些地方,合计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百分之六十。根据上述情况,广泛地开展民族研究是贵州民族研究工作者的一项长期的、重要的任务。 民族研究涉及的项目很多,诸如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少数民族历史、民族关系、民族经济问题、少数民族人口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教育等方面的问题都是我们应当着重研究的课题。民族研究工作者可以根据主客观条件有所侧重地从事某一项或某几项课题的研究,但各  相似文献   

13.
一、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概况贵州是多民族的省份,少数民族有苗、布依、侗、士家、彝、讫佬、水、回、白、黎、壮、毛难、瑶、蒙古、满、土、东乡、仫佬、羌、京、藏、景颇、傣等23个,其中苗、布依、侗、土家、彝、瑶、回、白、水、仡佬等民族,是贵州的世居少数民族.全省少数民族的分布存在着多层次的聚居区和杂散区.迄今为止,有3个自治州和11个自治县,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人口为13319100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1.3%;其中汉族5797853人,占全省汉族总人口的27.41%,少数民族人口7521247人,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66.94%.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第一层次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相对而言,非自治地方是少数民族的杂散  相似文献   

14.
《今日民族》2007,(4):10-12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有22个少数民族人口在10万以下,统称为人口较少民族,总人口63万人。这些民族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黑龙江、福建、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新疆10个省(区)的86个县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反映了贵州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的民族团结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下一步需继续加强民族自治立法工作并提高立法质量,从而在推进"法治贵州"构建、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革命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无产阶级在取得政权,特别是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工作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改善各民族人民的生活。没有一个现代化的经济基础,要彻底改变少数民族的贫穷、落后面貌,彻底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政治、经济、文化事实上的不平等,是不可能的。没有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科学的大发展,没有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的大发展,少数民族的彻底解放,也是不可能的。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实际情况出发,当前最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所有制问题,商品经济问题,民族经济的自主权以及其他民族经济政策问题,等等。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少数民族占全省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强,遍布全省城乡,省内矿藏资源和土特商品基地多集中于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为此,要搞活贵州经济,实现国民经济在本世纪末翻两番的目标,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是必不可少的。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因而,要发展少数民族经济,就必须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一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这样,发展民族教育,提高少数民族的科学文化,又是民族经济能否迅速发展的关键。鉴于目前论述不多,故笔者不揣浅陋,拟在此谈几点看法,以就教于行家。  相似文献   

18.
田原 《贵州民族研究》2003,23(4):119-121
党的十六大报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了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建设任务,把农业结构调整放在优先位置.这是今后贵州农村工作特别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和行动纲领,是贵州民族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喀斯特石漠化对贵州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山区省份,也是一个喀斯特面积最集中的省份。喀斯特地型往往与贫困落后相联系,由于环境质量下降,自然生态退化严重,影响了我省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加强对喀斯特石漠化的治理,对贵州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贵州民族工作建国50年来的成就作了简要回顾,指出新中国的建立以及5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指引下,贵州少数民族政治地位不断提高,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步入了一条人间正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