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问题历来是前苏联和当今俄罗斯关心的焦点之一,光在苏联时期农业体制先后就经历了五次改革。第一次是在列宁领导下进行土地改革,消灭封建农奴土地所有制,建立农民土地所有制,并实施新经济政策。第二次是斯大林搞了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第三次是赫鲁晓夫加强农业投入,开垦处女地和改组农业管理。第四次是勃列日涅  相似文献   

2.
朝鲜农业改革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朝鲜政府对农业在经济管理体制、粮食产购销体制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以解决面临的农业困难.农业改革是当前朝鲜正在推行的经济改革的重要方面.朝鲜的农业改革取得了一定成就,也存在诸多不足,但毫无疑问,它将给朝鲜带来一系列影响.  相似文献   

3.
日本农业普及教育的发展及其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农业普及教育产生于“二战”之后,是日本农业发展体系的关键一环,为日本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由于日本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日本农业普及教育在经济恢复时期、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经济低速发展时期的三个发展阶段中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研究日本农业普及教育的发展对我国农业普及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俄罗斯农业转轨与贫困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娄芳 《俄罗斯研究》2003,(4):49-53,64
俄罗斯农业产值自经济转轨以来出现了大幅度的下跌。尽管粮食产量在最近两年内略有上升,但农业发展中仍存在着大型农业企业负担过重、农业生产技术潜力下降、私人农业生产形式不完善、农业产品市场发育不良、市场调节机制低效等诸多问题。其中,农业贫困和由此引起的劳动力危机对农业生产恢复来说,是最直接的一个威胁。文章分析了私有化和土地自由买卖问题以及农村贫因问题对俄罗斯农业改革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日本农协的经验研究及对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在工业化的过程中,由于地少人多的资源禀赋限制,仍然没有改变传统的农业分散化经营,这导致了农村经济的长期萧条和农村问题解决的艰巨性。如何建立一个组织把广大的农民组织起来,发展产业化经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对日本农协的研究,将对我国有重大的借鉴意义。一、我国进行农业产业化的现状及问题我国农村现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采取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中国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它虽然校正了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但在某种程度上却走向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相似文献   

6.
中国、俄罗斯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其经验的总结和比较深受人们的关注。今年7~8期《国际经济评论》杂志发表了周其仁教授和孙振远研究员的两篇文章。他们分别从产权改革和市场发育的角度以及从改革的指导思想、农民对改革的态度等方面对中俄农业改革作了分析比较。现侧重于他们对俄农业改革的研究观点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7.
(2011年12月27日)这次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1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部署明年重点任务,研究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重大举措。昨天下午,国务院隆重举行了全国粮食生产表彰奖励大会,温家宝总理等国务院领导接见...  相似文献   

8.
一国的农业增长模式取决于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而且,因区域不同其农业发展模式和增长方式各异.如西欧是中、小规模的农牧混合农业,北美则是大规模的农业或畜牧业.而发展中国家农业现状是传统农业占相当比重,甚至占居优势.但这种传统农业的状况正在发生变化.有的国家是在传统农业中引入现代技术;有的国家则在与传统农业并列的条件下建立了现代农业企业.就其发展特点而言,发展中国家从不发达农业的特点出发,在引进现代技术时,较注意与传统农业耕作制度和农艺技术相结合,根据本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农业现代化,在现有传统农业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9.
中亚地区的农业经济是前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苏联经济日益陷入危机,中亚的农业也相应地步入了发展低谷,同样经历着日益严重的危机。1991年苏联的解体,使中亚农业经济经受了巨大的阵痛,并向着一个新的方向发展。一  相似文献   

10.
农办规[2020]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部机关有关司局、直属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2020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精神,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部署,持续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工作,我部制定了《2020年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工作要点》。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11.
金瑛  韩研 《当代韩国》2002,(1):42-45
韩国是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小农业国。直到20世纪60年代,韩国农业人口还占全国人口的50%以上,农业生产力低下,粮食绝对不足。自从60年代实行经济开发以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韩国农业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实现了大米的自给,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为产业发展做出了贡献。在这个过程中,韩国政府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解决了农村劳动力不足问题,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本文着重分析韩国农业发展的特点和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展望21世纪韩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一 绪 论 自1945年形成的南北分裂的局面,使南北农业各自走上不同的道路。此后,时而是南方的农业发展好于北方,时而是北方的农业优于南方。80年代之后,韩国粮食的生产量虽然有所增加,但自给率明显降低。而北方的农业则陷人困境,难于恢复。最近,状况则更加恶化,南北双方的农业都面临着1995年WTD体制所带来的农产品开放的挑战。虽然北方社会坚持自己的体制,但也不能阻挡变化的洪流,南方的农业也面临着改革的课题。在这种情况下,具有类似自然环境和相同历史的南北方农业之间的协作,将更加重要。 为了解决时代赋予的课…  相似文献   

13.
国发[2012]1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下简称龙头企业)集成利用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带动农户发展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主体,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  相似文献   

14.
即使在剧变后的今天,波兰的农业经济仍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农业领域所拥有的人口至今仍占全国总人口自40%左右。而且,随着中央计划体制的崩溃和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带来的失业者队伍首先为农业领域所吸纳,其人口呈不断加大之势。由于农业土地占全国国土的60%,可以说波兰基本是个农业国。因此,加强农业,对于谋求利用资源发展制造业、服务业及其相关产业振兴、力求国民经济中长期稳定增长的波兰至关重要。应当说,农业的作用在波兰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坚持以农业为基础、促进农业经济结构的改革是个关键问题。那么,波兰的农业经济究竟有什么特征?1989年后究竟有什么变化?今后的农业经济走向如何……都有研究之必要。  相似文献   

15.
自中国1978—84年农业改革以来,俄罗斯正进行着一场规模巨大的农业改革。中国的农业改革使得中国经济持续迅猛地增长。俄国的农业改革也会取得同样的结果吗?中国成功的农业改革有三个主要特征:土地使用权向个人转变,经营规模迅速地减小以及农产品价格大幅度地提高。戈尔巴乔夫领导的前苏联政府,犹豫数年,下不了决心。叶利钦领导的俄罗斯政府现正试图进行这三方面的变革。  相似文献   

16.
农业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经济部门。一个国家只有发展农业生产,满足国内人民的需要,并建立必要的储备,才能减少对外的依赖并免遭匮乏的风险。可以说,农业政策是一种防备,储粮备荒,储粮备战。农业政策已成为一国或某种共同体的全面安全政策的一  相似文献   

17.
工业化中的马来西亚农业李中在发展中国家的行列里,马来西亚的经济增长速度是相当高的,它在经济建设中所取得的成绩是举世瞩目的。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它既大力拓展制造业,建立了不少现代工业,同时又注重农业建设,使传统农业获得新的发展。马来西亚农业的增长速度虽低...  相似文献   

18.
缅甸是一个农业国,农产品以大米为主,是世界上输出大米的主要国家之一。然而,尽管农业在缅甸经济中占有主导的地位,但其发展水平却是十分落后的。制约缅甸农业发展的因素很多,如自然气候条件,国家的农业政策,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以及直接为农业服务的其他经  相似文献   

19.
战后日本经济、尤其是工业的高速发展举世皆知,而日本农业的发展却鲜为人知。其实,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工业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是谁也不能否认的,而日本政府的扶植政策则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农地改革 1946年,日本政府接受盟军总司令部的指令,将《自耕农创设特别措置法》、《农地调整法修正案》提请国会审议。国会通过后,于1947年3月开始实施,到1950年结束,就是所说的“农地改革”。  相似文献   

20.
回顾45年来的越南农业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时期;1、1945—1954年,即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人民民主革命时期,2、1954—1980年,即实现农业集体化和国家化时期,3、1981年迄今,即进入多种生产经营形式并存的新型合作化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