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把握青年职工对国企改革的态度,坚定他们对国企改革的信心,对顺利推进国企改革和发展十分重要。为了真实地了解青年职工对国企改革的总体评价和心理预期,本篇调查结果对反映我省国有大中型企业青年职工的基本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此,笔者建议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和青年工作者应针对本企业青年职工的具体情况,加强对青年职工的岗位培训工作,提高青年职工的素质要立足于企业目前的需要,更应放眼于企业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2.
《辽宁人大》2006,(5):30-31
企业改制是国企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很多地方的企业改制在取得进展的同时,由于认识不清、措施不实、片面追求政绩,在维护职工权益方面暴露出一些问题。“政策宣传不到位、重大事宜不公开、操作程序不规范、经济补偿不落实”的现象在一些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侵害了职工的经济权益、民主政治权益和精神文化权益。针对改制企业在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方面存在的问题,本刊邀请部分人大代表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3.
1999年,是上海纺织行业认真贯彻国务院的部署要求,坚定不移地压锭、减员、增效,提前完成纺织突破口三大任务的一年。一年来,纺织系统各级工会组织立足纺织改革和发展的大局,把促进发展、推动稳定作为维护职工利益的根本出发点,发动和组织职工投身经济建设,支持国企改革,在促进上海纺织工业步入良性循环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今年5月,针对改革、改制中国企职工所反映出来的复杂的思想状态,我们开展了“阻碍国企改革的思想《观念)”专题调研。调查包括:宏观经济的发展态势;企业自身的改革、改制;企业管理和企业的发展;职工对改革政策的认知程度以及对改革成效的总体评价等内容,涉及企业改革的方方面面。通过近4000人的问卷调查和部分国企厂长(经理)、书记的座谈,在归纳、分析的前提下,我们深深感到:企业自身的改革、改制及经济的发展状态是职工对改革效果进行评判的原始依据,而宏观经济发展态势及周边环境是形成职工的思想(观念)的内在因素。国企改革脱困,任重而道远。职工对改革所持的态度、参与程度,对改革的进程都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一定要引起各级党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体制和企业制度的变革,改变了原国有和集体企业职工的地位;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应受法律的特殊保护,工会肩负着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能,如何最大限度地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主要是坚持和深化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健全和完善以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为主体的协调企业内部劳动关系、维护职工经济利益的协调机制。还要坚持和深化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相似文献   

6.
远安是一个地处偏僻的山区小县,远安国有企业改革汲取过去小打小闹的教训,围绕"政府转让产权,职工转换身份"打了一场攻坚战,解决了一些至今还困扰不少县市国企改革的难题,其作法可行,经验可贵。远安的经验昭示,县域依靠自身推进国企改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总书记在海南对铁路工作的重要指示,给铁路工会工作指明了方向。准确把握维护职工群众利益与维护企业发展利益的辩证统一,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切实履行工会职责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能,甚至可以说是天职。换言之,作为工会,就必须覆行其职责,依法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然而,维护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将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丰富其内涵,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维护的重点也在发生着变化和侧重。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由于市场机制的运作和竞争机制的引入,实行多种经济成份和多种分配形式,以及企业用工制度改革等变化,决定了工会维护的宗旨,应该是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建立企业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本文从整体维护、具体维护、特色维护三个方面谈谈如何从根本上维护职…  相似文献   

9.
慎海雄 《半月谈》2004,(10):48-49
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把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了大企业家和管理精英。而对职工——企业的真正主人.却往往被当作“改革”的对象受到冷落。这些普通职工怎样看待所属的企业?他们对自己的境遇满意吗?前不久。上海市总工会建立了一套职工满意度测评体系。很好地回答了这些问题.并为新时期企业民主管理探索出一个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正确处理维护全国人民根本利益和维护职工群众具体利益的关系,确保职工群众利益最大化是各级工会组织的首要任务和基本职责。坚持"两个维护"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实质内涵。坚持发展依靠职工和发展成果与职工共享是工会"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1.
《工会法》明确规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当前,各级工会组织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有效地维护职工群众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人权》2007,(4):8-15
日前,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布《2006年中国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蓝皮书》。蓝皮书共分九部分:树立和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维护职工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维护职工的劳动经济权益、保障职工的民主政治权利、努力满足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维护职工的社会权利、参与协调劳动关系和调处劳动争议、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现摘登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2002年中国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蓝皮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权》2003,(2):18-31
近年来,国内外的一些新闻媒介十分关注中国职工合法权益的实现状况和中国工会的工作情况。2003年1月23日,中华全国总工会首次向外界发布了2002年《中国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蓝皮书》。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张俊九在新闻发布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并就该《蓝皮书》的背景及其主要内容作了介绍。该《蓝皮书》全面介绍和反映了中国职工基本权利得到保障和取得长足发展的状况,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会在代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保护调动发挥广大职工群众积极性创造性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和中国职工作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本刊特此将中华全国总工会2002年《中国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蓝皮书》转载如下,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4.
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好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的"群众利益无小事",各级干部只有把职工的大事小事放在心上,切实把职工的利益代表好、实现好、维护好,才能更好地调动广大职工,优质服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投身安全生产。注重职工思想调研,增强针对性准确把握职工思想脉搏,了解职工思想动态,增强针对性,用事实说话。目前,生产力布局调整、辅业改制是职工  相似文献   

15.
《人权》2006,(4):21-26
近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布了《2005年中国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蓝皮书》。蓝皮书共分11个部分:坚持中国工会维权工作的正确方向、维护职工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组织和代表职工行使平等协商的权利、维护职工的劳动经济权益、保障职工的民主政治权利、满足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积极参与劳动关系协调和调处劳动争议、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促进社会性别平等和维护女职工特殊权益、创新工会维权的手段和方式、动员和组织职工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现将摘要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一、真正履行维护职能,正确处理两种关系1、维护职工利益与维护企业利益的关系。在处理企业利益与职工利益关系上,我们必须澄清两种错误观点:一是依附论。依附企业行政搞维护,分不清企业利益与职工利益的内在联系和不同点,把工会当企业行政的附属物,工会主席成了行政的副手,企业行政怎么定,工会就怎么办。二是对立论。把企业利益和职工利益对立起来,认为丁会维护职工利益,不能围着行政转,而是要站在行政的对立面讲维护,这样才能真正为职工争得利益,才是真正的维护。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前一种观点失去了工会存在的价值,职工就不会拥护和支持工会。后一种观点片面地讲维护,把工会与行政对立起来,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总结我们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正确处理企业利益和职工利益的关系,工会干部必须在思想上树立两个观点:一是实现企业利益和职工利益是全体员工共同职责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职工的合法权益包括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企业工会在维权中必须处理好三种关系和建立健全维权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8.
王俊鹏 《山西政报》2006,(21):40-40
近年来,我省煤炭企业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人们不能不问.在煤矿这个高风险企业,安全生产监督工作为什么显得那么苍白。职工的合法权益如何能够得到维护。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本文就发展煤矿职工工伤保险事业做一些探讨.提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山西政报》2007,(23):3-3
第一条为了维护职工休息休假权利,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根据劳动法和公务员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  相似文献   

20.
“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镌刻在中国工会旗帜上的鲜明特色,又是中国工会必须履行的基本职责。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正像“安全也是效益”的观念现在越来越被人们所公认的那样,“维权,也是在创造财富”的观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我省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