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浓郁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临沧市可以依托的旅游开发优势资源。围绕"优化软环境、增强软实力"的战略目标,从临沧市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现状和临沧市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来看,通过多年以来的努力,临沧市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得到了进一步优化配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晓宇 《前沿》2011,(9):118-120
民族地区旅游文化所依赖的资源具有特殊性,保护民族地区旅游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保持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要进行保护性开发,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旅游业开发与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注重经济效益有机结合,以特色的文化以及造就和哺育民族的生态环境,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章认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当地群众是本民族非物质文化的拥有者,在非物质文化资源的利益分配上.当地政府必须充分考虑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资源的特征、产权特性,要确定合理的利益安排,充分考虑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拥有者(当地群众)的利益,让他们能够公平地得到应有的权利,成为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后经济收益的较大获利者,这样才能够合理开发和有效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4.
《今日中国论坛》2009,(2):151-153
一、加强中华生肖文化保护与开发的重要意义。 通过上期(见本刊2009年第1期“中华生肖文化保护与开发研究”)对中华生肖文化广泛影响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华生肖文化的博大精深,其意义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标示人们属相的符号,而是作为一个长期广泛影响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发展的巨大文化思想体系而存在。在当今世界各国日益重视提高各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背景和趋势下,加强其研究、保护与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瑰宝,要积极加以支持和发展。云南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缩影。云南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内容丰富、形态多样的优秀文化,体现了各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和价值追求,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民族文化资源大省,云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将繁荣发展民族文化作为助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重要内容,并从2010年开始实施云南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双百工程。  相似文献   

6.
吴惠红 《长白学刊》2008,(1):148-151
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西部文化的最显著特征。如何在西部开发中保持自身的特色与优势,并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取得共同的发展,这是西部地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必须着力解决好的一个问题。为此,应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在西部乃至全社会营造有利于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的氛围;通过立法,建立健全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保护机制,使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保护更加规范和科学;发展西部民族文化产业;要像保护物种多样性那样保护西部地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西部开发中民族文化保护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泽 《思想战线》2002,28(1):11-15
西部开发作为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建设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基础工程。西部开发也为传统文化的更新、转型提供了机遇。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则是西部开发中民族文化保护、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文化语境。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存现状及近年来实施的保护措施 ,印证着这个文化变迁进程的复杂性与丰富性。  相似文献   

8.
赵霞 《今日民族》2010,(11):55-57
西部大开发给有丰富民族文化资源的云南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给云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创造了机会。但是,在自然资源开发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理性看待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兴衰、发展和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兴衰发展,有其自己的特殊规律。在国家认同下,各民族具有共同的最高利益和核心价值、共同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共同的经济生活方式、共同的文化符号系统,从而使文化融合成为民族文化发展的基本形式。理性看待民族文化的兴衰发展,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0.
王楠 《当代广西》2008,(20):56-57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特别是西部旅游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以民族文化为主要吸引物的民族旅游开发也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以民族文化为主体的民族旅游在贵州更是异军突起,吸引着海内外游人。从对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发展趋势来看,贵州民族文化旅游面临非常难得、非常有利的发展机遇,前景十分看好。但是近年来贵州旅游业中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李季康 《今日民族》2008,(12):45-47
在全球旅游业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云南省人民政府提出了建设民族文化旅游大省的发展战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层次的成熟,旅游资源的商业化运作,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更加注重文化挖掘,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旅游,民族文化的展示成为了旅游资源开发的内核。旅游经济的发展,加大了民族地区的开发力度,促进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复兴、保护、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实现文化转型对加速民族地区的发展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要实现文化转型,必须大力开发文化力。文化力是人们为实现某一共同目标所激发出的斗志、智慧和精神。文化力归根结底是人的自身资源深度开发的结果。形成了以人文文化和科技文化有机结合的民族新文化,才能真正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贯彻到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13.
满族作为中国五千年文化的集大成者之一,挟带着"国语旗射"文化,与农耕型的汉族京师文化在冲撞的过程中,相互调适、相互吸纳、迅速交融。基于对京师汉文化的倾慕,满族大举入关后,并未采取历代国君对待前朝宫殿或焚烧或拆毁或废弃的做法,而是将明朝故宫完整地保存下来并加以利用;但满族统治者极为重视并竭力保持和发扬满族文化,甚至把这些文化视为巩固清代统治的重要国策,因此,在北京城强制推行满族文化,使得满族文化对北京的人文民风等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旅游的需求交得日益迫切。当各大景区积极开发文化资源的同时,问题也随之出现,因此关于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显得更加重要。峨眉山是全国知名的风景名胜。其旅游景区近年来在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上成效卓著,本文重在以此景点为例,引出一些关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王喜 《前沿》2013,(22):73-74
随着城市的多元化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权利保护的价值日益凸显,但在宪法保护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文章在分析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保护价值的基础上,对宪法在少数民族文化权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的完善对策,以切实有效的促进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宪法保护.  相似文献   

16.
中华生肖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分支内容。人有生年属相,是我国的国俗。我们研究"中华生肖文化",是将生肖文化置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着重研究它的产生和发展及其带来的广泛影响。一年一度,新春佳  相似文献   

17.
孟秋莉 《传承》2013,(3):120-122
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发展,以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展现民族地域风采的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些地方努力地挖掘自身文化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出现了不顾本地文化实际盲目进行文化旅游开发的现象。如何有效利用当地文化旅游资源,力促实现“旅游经济发展”和“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双赢”目的.坚持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就成了当前重点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高圆嫒 《人民论坛》2013,(7):162-163
随着泸沽湖旅游资源的持续开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方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对摩梭人的语言、服饰等产生巨大影响,极具特色的摩梭文化正悄然褪色,文化保护缺少等问题凸显。因此,在进行大规模旅游开发的同时,要加强相关政策的建设和落实,处理好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的关系,真正让摩梭文化在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中得到传承。  相似文献   

19.
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后,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保管机构众多、收藏分散、库房条件不足、立法不健全、人才缺乏等诸多问题也长期存在。针对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存在的问题,结合少数民族古籍分散性、宗教性、国际性特点,边疆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应上升到边疆治理的高度。在治理主体上,以政府为主导,联合各收藏机构、企业及民间收藏者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少数民族古籍保护。治理对象上,改善收藏条件、加强古籍修复工作,开展整理出版、缩微和数字化建设,综合运用财政投入、法制建设、人才培养以及宣传推广等治理手段。少数民族古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蕴含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内容,因此可以成为边疆治理的手段。通过加强少数民族古籍保护,也有利于增强各民族群众对国家的认同,助推边疆地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20.
刘华  雷敏 《中国人大》2011,(5):27-27
“儿童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儿童的命运就是民族的命运。然而,儿童群体又是绝对弱势的群体,毫无自我保护能力。”正在北京出席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建议,我国应成立专职的儿童保护机构,完善儿童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对儿童的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