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理论的研究核心是“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不仅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而且也是当代世界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三个层次是:第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策二,什么是社会主义;第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吴仁平 《求实》2000,(10):2-4
文章认为,在经济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的21世纪,邓小平理论仍然充满着青春活力,是指引中国社会主义在21世纪阔步前进的伟大旗帜。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和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创造性地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中国的社会主义就一定能在经济全球化浪潮更加汹涌、机遇和挑战并存的21世纪再造辉煌。  相似文献   

3.
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予以深入思考,应该把它置入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和建设、马克思主义发展及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这样四个历史过程中来认识.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是邓小平理论研究中的重大问题,学术界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以及现代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理论风格可分为内容风格、思维风格和形式风格三个层次。其主要内容是:鲜明的时代特色,坚定的政治方向,彻底的实践品格,可贵的务实精神,敏锐的战略眼光,宽阔的开放意识,伟大的创新精神,强烈的大局观点,崇高的人民利益观、严谨的科学态度,深邃的辩证思维,独特的理论形式,崭新的语言艺术等。时代性、民族性和革命性是邓小平理论风格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6.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它是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和基石;它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它闪现在邓小平每一个新的理论观点中;它始终是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辟的必然结果,它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化同步发展。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形成是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确立的前提和保证。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为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确立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论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理论是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和时代性的理论体系 ,因此必须进行严肃、严谨的分析 ,才能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 ,也只有在这一前提下 ,才能在未来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从其理论体系来看 ,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主要地体现在 :一、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典范 ;二、邓小平理论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核心问题建立起来的 ;三、邓小平理论更多地是关注社会主义既定社会制度框架下的体制问题 ;四、邓小平理论是将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具体化应用和通俗化阐述的典范。因此 ,邓小平理论才能够获得巨大的活力 ,在实践中获得成功 ;也正是由于邓小平理论紧扣时代主题 ,使得邓小平理论具备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主体性的发展及其认识是一个历史过程,随历史的嬗变而丰富发展,大致经过了古希腊、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近代德国古典哲学时期、马克思的实践主体性时代以及当代全球化时期七个历史阶段。不同历史阶段的哲学家依据时代精神的精华不断丰富和发展主体性,从而使主体性呈现逻辑和历史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完成了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核心由“革命”到“建设”的转换,进一步完善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成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的创立,使中国共产党人搞清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真正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走出了长期徘徊的怪圈。  相似文献   

11.
熊辉  周韬 《党史博采》2009,(6):4-5,8
十七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概念,弄清楚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正是缘此,本文从理论形成的思想渊源、理论基础以及框架结构等的角度 ,论述邓小平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永宽 《学习论坛》2004,20(10):5-9
邓小平理论是我国当代意识形态领域产生的重要文化成果 ,它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根据价值哲学的观点 ,邓小平理论是价值的客体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价值的主体。研究邓小平理论的文化价值 ,最终目的是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实现其价值 ,使它由自在价值转化为自为价值。深入考察邓小平理论的文化价值具有现实意义。当代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是认识、评价邓小平理论的价值尺度 ;当代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认识、评价邓小平理论文化价值真理性的标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是邓小平理论文化价值实现的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理论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既是新中国历史经验的总结,又是新中国历史前进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本质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邓小平理论的两大基石。“两论”回答了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和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是推进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5.
殷荷芳 《学习论坛》2007,23(12):79-80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主体性问题已经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贯彻落实主体性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实践唯物论的精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邓小平理论实践辩证法的全过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现了邓小平理论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上的飞跃。  相似文献   

17.
王进 《党史文苑》2006,2(4):42-43
"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实践唯物论的精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邓小平理论实践辩证法的全过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现了邓小平理论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上的飞跃.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理论产生以来,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在目前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情况下,它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继续发展也作出了重大贡献。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本质等一系列问题的回答,从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和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中国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新道路,为世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树立了光辉榜样,并将推动整个世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人的主体性的存在,是人类具有终极意义的追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取向。有关主体性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对人的主体性特征和地位作了深入的考察,指出了历史发展的主体性力量所在,实现了对以往主体思想的超越。  相似文献   

20.
民主是现代人存在的方式,是人民自治的主体性观念的体现,人的主体地位的确立是民主得以真实存在的前提。但是,民主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不确定的性格,其最基本的影响因素在于人自身。人的主体性受到自然、社会等客观环境的外在限制,也受到人自身的素质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及人对自我的认知力的内在限阈,同时内在于人的非理性也会影响民主在现实社会中的发展。总之,人的主体性确立程度决定民主的限度,如果人的主体地位无法确立,民主将失去其存在的基点和价值,何言其它?因此,理解民主和实践民主过程中始终要坚持一个理念,即确立人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