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汉语中大量使用叠音词,而法语中却几乎不用这种修辞手段。在把中国文学作品译成法语时,如何翻译这些叠音词,如何在译文中保留其修辞效果,就成了翻译者所面临的一个棘手的问题,往往只能靠加注释来进行补救。论文通过对《红楼梦》法译本中部分叠音修辞格的翻译范例进行简要的分析,试图归纳出一些汉语叠音词的常用法语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
杨磊 《当代韩国》2011,(3):113-122
朴婉绪是韩国著名的小说家,韩国现代文坛的代表性人物。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她的诸多长、中、短篇小说被翻译成了汉语介绍到了中国。标题和书名是一篇文章或著作的浓缩,能否将其翻译得贴切到位,是翻译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就朴婉绪小说题目的翻译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3.
作为社会、经济、精神和物质需要的保证形式 ,新词是社会发展、文化变迁和语言演进的重要标记。对新词的研究 (形式新词、意义新词、外来词等 )不仅对改善新词的合法地位 ,促进它们的推广 ,规范它们的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且也阐明了一个事实 ,即新词是人类当代事业的真实写照。本文作者力求借助现代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日常用语的成份分析和语言分析 ,提出了新词选择与界定的指导意见 ,即变传统意义上的规范性、纯洁性、权威性原则为现代意义上的规范性、适用性、普遍性原则  相似文献   

4.
日本在日俄战争胜利后,攫取了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的一切权益,同时开始了殖民统治。为了巩固殖民地的统治,使"关东州"彻底成为日本对外侵略的根据地,殖民地当局开设了较为完善的从小学到大学的殖民主义教育机构。为了达到侵略中国和对中国人进行殖民统治的目的,当局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汉语教育的制度,鼓励学习汉语的政策,并在各个学校设置了汉语课程,其最终目的是要达到不借助翻译与被殖民者进行交流,对殖民地人民进行统治。通过剖析殖民当局对日本人进行汉语教育的真正目的和意义,从本质上认清日本帝国主义企图永久霸占中国东北的野心。  相似文献   

5.
汉语和韩语(朝鲜语)对比关系中否定句与肯定句的意义分量和它的位置问题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我们在汉韩翻译或韩汉翻译中常常遇到这样一些句子.  相似文献   

6.
从文化和认知的角度考察德语和汉语的词汇系统,可以断言的是这两种语言的词汇之间不存在一对一的对等关系.本文从篇章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这两个角度出发,借鉴关世杰对两种语言中词汇关系的区分模式,结合维尔纳·科勒的篇章翻译等值要求模式,提出了适用于五种关系类型词汇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指出翻译归根结底是以原文、也以译文读者为导向的一个再生产过程,其要旨在于使读者能在出发语文化本身的关联中解读篇章.  相似文献   

7.
居斯塔夫·纪夭姆在20世纪初就对冠词进行了专门著述,厚厚的一本书仅围绕冠词一种展开,说明冠词的使用并不简单.汉语没有冠词这一词类,如果初学法语的人觉得法语冠词难以掌握,这还可以理解,然而,专门从事法语教学人员或者翻译工作者,他们遇到冠词也常会犯难.冠词起什么作用?在翻译活动中,法文的冠词对应于中文的什么词呢?它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相似文献   

8.
来炯 《德国研究》2009,24(1):52-57
从文化和认知的角度考察德语和汉语的词汇系统,可以断言的是这两种语言的词汇之间不存在一对一的对等关系。本文从篇章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这两个角度出发,借鉴关世杰对两种语言中词汇关系的区分模式,结合维尔纳·科勒的篇章翻译等值要求模式,提出了适用于五种关系类型词汇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指出翻译归根结底是以原文、也以译文读者为导向的一个再生产过程,其要旨在于使读者能在出发语文化本身的关联中解读篇章。  相似文献   

9.
中法文化差异与翻译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和法语是分属两种不同文化的中国和法国的语言。汉法两种语言不仅符号不同,而且意义、语法、表达方式也有很大差别。符号学认为,造成不同语言之间差别的原因是文化差异。翻译是通过语言符号的转换来进行各种文化信息交流的活动,可以说,任何翻译,不管是文学方面或是科技方面,是笔头或是口头,都离不开文化。因此,正确处理文化差异成了翻译活动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港澳台与大陆经济文献翻译比较李恒春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港澳台地区至今未与大陆地区实现统一。人为造成的隔离状况,使得同属汉语文化区的港澳台与大陆地区,在汉语的使用上已显现出微妙的差异。这种情况。尤为明显地表现在对外来词、语的借鉴、译介上。同为中国人...  相似文献   

11.
杨磊 《当代韩国》2012,(3):95-107
在当下的翻译研究中,翻译活动中的“赞助者”研究日益受到重视。而韩国文学汉译领域中的相关研究还处在萌芽的阶段。韩国文学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韩国文学翻译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对其2001年成立至今资助翻译、资助出版中文译著的情况进行梳理,力图揭示其对韩国文学在中国翻译、传播中起到的作用、影响以及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2.
2006年7月,印度尼西亚国会通过的争议多年的新<国籍法>,取消了已存在半个多世纪的在印尼国籍问题上带有族群歧视性的条款.新<国籍法>不仅为包括华人在内的印尼外来族群获得平等的生存权利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而且也为印尼华文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曙光.本文试从印尼华人民族权利的角度出发,分析探讨印尼华文教育多样性发展的可能前景,希冀能够抛砖引玉,引发更多关于印尼华文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的视域,梳理了1899至2013年传播到中国的日本马克思主义110年的研究文献,包括日本期刊、日本学者、日本著作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贡献。其中,河上肇的贡献和影响最为突出,其著作《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二)》,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向中国传播的开篇之作,河上肇的其它著作以多种方式被多人,或译为中文或作为翻译德、英译本的参考附录在译著内。河上肇在日本京都大学的马克思主义课程,影响一代留日中国学人。中国马克思主义输入性传播,1903年至1930年日语译本的贡献是主流,1930年被德语版本取代,1957年日语译本贡献力恢复,1982年重新达到一个高潮,并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分析、选择性吸收,一直到2013年。  相似文献   

14.
华裔美国文学的研究热点通常集中在华裔美国人的文化身份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冲突方面,但对华裔作品本身的文化翻译属性论述不多。本文以三位华裔美国文学领军人物的代表作为例,通过将后殖民语境下的翻译理论与文化理论中的离散视角相结合,深入探讨华裔美国作家进行离散书写时展现的"杂合性"特质。  相似文献   

15.
16.
试析印尼2006年新国籍法对华人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2006年7月,印尼国会通过新国籍法并由总统批准生效.印尼新国籍法的诞生,受到印尼各阶层和华人社会的欢迎.数十年来颁布的数个旧国籍法都含有歧视华人的内容,而已出台的新国籍法规定"纯正的印度尼西亚民族的人,是在出生时已经是印度尼西亚公民,而且从未自愿接受过外国国籍的印度尼西亚人."这一规定无原住民与非原住民之分,是印尼社会的一大进步.回顾过去印尼国籍法对华人的歧视,评估新国籍法的积极意义和对华人社会的影响,并预测实施中存在的障碍,是写作本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新华侨华人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做好新移民的研究工作,有利于他们在当地长期生存和发展,有利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我国同华侨华人所在国的关系,有利于所在国的民族团结和经济发展.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对新华侨华人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既有宏观研究,也有微观研究,还有比较研究.但是以往的研究对现象解释多,理论探讨少,对策研究也不够.因此,我们应加强理论、方法和应用对策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把握学术史的发展,弥补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深化新华侨华人研究.  相似文献   

18.
构建"中国学派"的国际关系理论是一个歧见丛生、远未成型、前景未卜的话题。即便如此,对于其已经表现出来的具有较大影响的观念基础进行反思并不为时过早。通过从两个角度对"中国学派"背后所体现的观念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中国学派"面临的观念困境在于:如果我们批判西方作为深层差异之外在表现成果的国际关系理论,是否会株连到该内核的其他优势方面?在主张中国观念价值的同时,如何避免其潜在的弊端与危害?在中国社会改革持续深入的背景下,只有在社会改革的进程中实现了文化、文明和思想层面的崛起及民族精神革新之后,才能为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学派"提供思想的活水源头。换言之,对理论的建构者而言,与其循着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弊端而思考建构理论,不如立足于思考中国民众所面临的问题——关于如何塑造强大的积极的个体、如何保持民族持续的发展和进步,进而思考我们理想的世界是什么样的。这些问题虽然看起来与国际关系理论相去稍远,但却能够保证理论应用的品质及其价值维度。  相似文献   

19.
世纪之交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愈来愈重要。就现状而言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仍处于草创和摸索阶段 ,尽管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但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冷战结束后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更是面临着新的课题、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